书城亲子家教人生是长跑,孩子要慢胜
6836800000006

第6章 赶场女孩是虚荣妈妈的“表演工具”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就应该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这种观点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前面说过,正常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智力水平就几乎和成年人一样。所以,孩子们应该拥有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拥有自己的想法,拥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权利。

其实,孩子并不像成年人想象的那样简单。有些父母骄傲于自己的孩子听话,从不惹是生非,不给自己添麻烦。父母这种骄傲的背后,牺牲了孩子很多心灵上独立成长的机会。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原本很听话的儿童突然做出一件十分出格的错事,让做父母的措手不及。这些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做父母的对孩子根本没有正确关心,他们没有留意孩子真正的想法。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只是表面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观,有他们的想法,所以父母在作决定时,最好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更好的方法是,父母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他们要做的一些事,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判断力。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很多父母在心中赞叹司马光的聪明和机智时,可以想象另一种情形。如果当初司马光的父母在教育他的时候,总是事事都要他小心行事,比如只要看到他碰到什么东西就赶紧大声地说:“你小心点,不要把那个弄坏!”我相信父母用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肯定不会有司马光那种机智。也许,当时他首先想的就是,那缸要是砸破了,到时大人追究起来怎么办?在这样的想法下,即使他想得出来砸缸这种办法,举起石头来也会瞻前顾后,等他下定决心时,也许缸里面的小伙伴已经失去了被救助的机会。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可塑性,意思就是说——孩子的可造就性。一直以来,不光是做父母的,甚至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爱提到这个词。他们片面地曲解了“可塑性”的意思,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可以用成人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于是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想象去为孩子设计未来,并不理会孩子的想法。

也有些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变成那种成人眼中很成功的样子,就如古语中所说的“少年老成”,看上去懂事有礼,像一个小大人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大多做事畏畏缩缩,没有自己的主见。对他们来说,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事,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小孩。

这样的教育究竟能够塑造出怎样的人才来,很让人怀疑。想着这样的孩子像木偶傀儡一样,全然没有小孩子应有的朝气,事事听从老师的意见,从来不惹麻烦,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该怎样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别说这些孩子怎么创新并有所建树了!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个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一样,树木的天性就是努力伸展自己的枝叶,枝干尽量向天空生长。如果孩子如花园中的树木一样,按照人为的意志去让它们生长成各种形状,那样的树木也许在一些人的眼中是很美,但是相比那些森林中的大树,或者是那些山顶上迎风而立的青松,我认为后者更挺拔、坚强,在遇到风雨的时更有力量。

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顺应他们的天性,让孩子能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案例:

星期天,我接到一个搞少儿音乐的朋友的邀请电话,说他要带自己的学生到某社区参加一场少儿演出,希望我能参加,顺便为他的音乐社作一下宣传。

我们到场的时候,演出大厅已聚集了许多家长和小朋友。其中一个叫王飞飞的小朋友,表现得特别出色、惹眼。小女孩长得清秀可爱,虽然有许多家长围观,她仍然能十分大方地在众人的目光中翩翩起舞。而在小飞飞的旁边,站着的是她的妈妈,一个叫陈冲的女士。陈女士一边得意地看着女儿的舞姿,一边对旁边的人炫耀说:“我这女儿,乖,从三岁起就开始学舞蹈,现在都学了四年了。看到了吧,她跳得多专业!在我们小区,我女儿是跳得最棒的一个,她可是我们小区的大名人呢!哪里有什么活动,差不多都要邀请我们家女儿前去表演呢……”

也许是受到了母亲的鼓励,小女孩跳得更欢了。这时,一个小男孩挤出人群,靠近了小女孩,可能是想更清楚地看她的表演。没想到,小飞飞突然停止了跳舞,用和她年纪极不相称的神情,对小男孩不屑地说:“请离我远点,小瘪三……”

小飞飞出其不意的谩骂,惊呆了旁边的围观者,也明显地伤害到了小男孩。小男孩不甘受辱,站起来狠狠地推了小飞飞一下,转身噙着眼泪跑开了。而更让人们诧异的是这位做妈妈的表现,她一把抱住了女儿,竟然责骂刚才的男孩无礼,并安慰女儿说:“我们家飞飞越来越优秀了,懂得拒绝那些下流的东西了……”话音未落,就引起旁边许多家长的不满,纷纷向这对骄傲的母女俩投去白眼。

陈女士对女儿的教育,很明显存在着误区。所以,散场的时候,我想找到陈女士,和她谈一下孩子的行为教育问题,但找遍了人群,却没发现这位母亲的身影。旁边一个人告诉我们说,还没等演出结束,飞飞的妈妈就带着女儿离开了,说是要去参加一个什么朋友聚会,飞飞的舞蹈表演是压轴戏呢……

我想起飞飞的母亲在开场前说的话,明白这位母亲已经陷入了一种怪圈。这位妈妈不但误解了“优秀”的概念,更加错误的是把女儿的所谓“优秀”当成显摆的工具了。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培养出了超出女儿年龄的虚荣,也对女儿误导了真善美的概念,让虚荣和清高把女儿和外界隔离了开来,对飞飞的成长十分有害。

果然,那位朋友在后来一次谈话中告诉我,飞飞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可她的母亲对此根本不在意,总觉得女儿是最优秀的,所以她把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如何带女儿去参加各种表演上,并寻找一切可以让女儿露脸的机会。而飞飞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小年纪就学得十分势利,对同龄朋友表现得骄横无礼,小朋友们也越来越远离她。

陈女士教给女儿的,不是人性中应该有的善良和其他美德,她在孩子懵懂之时,就不停地给孩子灌输那些虚荣的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们不敢想象孩子的性格和人生会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人生绝对是有欠缺的。

少儿时期,大人可以发现孩子的一些特长,在这些特长上精心培养,以便让孩子将来在人生的舞台上有更多的选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但如果把孩子的某些天分当成可以炫耀的资本,并因此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德育方面的教育,那就是父母的严重失误了。

就如那位聪明的飞飞,才刚刚七岁,就那么世故、骄横。这种和她年纪不相称的世俗和功利的确让人心惊,但飞飞的母亲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些。她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错,她像许许多多的年轻父母一样,抱着望女成凤的心情,想让孩子表现得更优秀一些,想让孩子尽早地适应这个社会,但这种做法却偏偏适得其反,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童心。

一个孩子,正是天真烂漫之时,如果他们的世界里少了鲜花开放,少了应该有的天真烂漫,没有了“嗡嗡”唱歌的小蜜蜂,没有了穿着花衣在春天里飞的小燕子……我们不能想象,这样的孩子心理会健全,他们的心灵里怎么会有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同时也是孩子们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导师。聪明的父母们,想让孩子优秀而健康地成长,就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本性,别把优秀当成作秀,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而不惜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把孩子本性中的天真、善良和美好品德给生生地扼杀了。

优秀的“双面人”

中国第一代“小皇帝”“小公主”们,如今已经成长为年轻的父母,开始培养新一代的独生子女。他们和从前的父母们一样,对自己的孩子爱到骨子里。他们像从前的老辈人一样,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自己能培养出一个比自己更优秀、更超群的下一代。

平心而论,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想法值得肯定,但具体到实际的教育上,有些父母的做法却让人不敢苟同。他们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孩子的教育上,闹出了很多让人痛心的事。

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光有健康的躯体、聪明的头脑,他还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现在的年轻父母们呢?他们把对优秀的理解肤浅地停留在孩子“读了多少书”“几岁之内认识了多少字”等内容上。他们一切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条原则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些父母真正忽略了作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品德:自立、自强、包容、关爱。

因为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许多年轻的父母们不但没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而培养出了让他们自己都目瞪口呆的孩子,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一种教育方式。

案例:

“唉,真是郁闷,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他了。我只是希望让他更优秀一些,没想到却把他教育得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大呼郁闷的女士叫虹,是一个八岁男孩的母亲。虹的孩子叫周立志,刚刚过了八岁生日。从孩子出生那刻起,当妈的就决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神童”,一个“超级天才”……为了让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当妈的真是费尽了心思。

孩子刚牙牙学语,虹就开始教儿子背古诗、《三字经》等,尽可能地把儿童启蒙读物买来,一齐上阵;稍大一些,她又送儿子进了“天才英语起步班”,当妈的说,没准孩子将来会出国留学,所以外语得从小抓起;孩子五岁的时候,她又把孩子送进了奥数神童班……一切一切,虹为孩子几乎倾尽心血,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孩子也的确争气,在妈妈的精心栽培下,孩子从学前班开始,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这样聪明的孩子,虹该高兴才是,但让她叫苦连天的却是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缺陷。孩子从不做值日,为此,老师经常批评他。没办法,只好在轮到孩子值日时,妈妈或者爸爸去代劳。而在家里,孩子更是比小皇帝还像小皇帝。八岁的孩子了,每天早上穿衣服还要妈妈帮忙,不会洗碗,不会拖地,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桌;有时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让父母帮忙系上在学校就散开的鞋带……

“我真怀疑,我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智商低呀?”虹苦恼地说。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她几乎用尽了办法。她坚持早上不给孩子穿衣服,但孩子磨磨蹭蹭会迟到。害怕孩子上学迟到的母亲,只好再次拿起衣服帮孩子急忙穿好。

一个八岁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习表现非常出众,但回到家里却像一个从不抬手的泥塑像,这的确够让家长揪心的。但仔细询问了小立志的成长过程,却不得不说,孩子的一切,都是当家长的一手造成的。孩子小时候,为了让孩子学习那些所谓的精英教程,当妈的就千方百计地哄着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甚至怕累到了孩子,替孩子承担了一切他本该自己动手的事情。结果,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除了看书、学习,对其他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的“冷漠少年”。

虹的错误在于,认为孩子只有在知识上有所成就,能够超过小朋友们,才算是优秀,而忽略了一个孩子本身成长的自然规律。她把所有的关注都倾注在了孩子的学习上,而对于本该随着孩子的年龄一起成长的动手能力给生生地扼杀掉了。

做父母的希望孩子优秀,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学习,这本身没有错。但是,教育孩子动手,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也是优秀教育的一种。而孩子的优秀,也并不只是表现在他学了多少知识、他会多少种语言上面。

在生活中,像小立志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这些孩子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但在动手能力、自立方面,却很让人担忧。有些孩子十几岁了,竟然不认得田里的农作物,去基地学习,看着麦苗说成是韭菜。这样的孩子,谁又能说他们是“优秀”的呢?

一个优秀的孩子,他的优秀是表现在整体素质上的。任何一方面的残缺,都不能让他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比别的孩子跑得快一些,一些家长看到什么补习班、神童班,也不管孩子多累,也不管适不适合,都给孩子报上。于是,这些新一代的“贵族”们,只得在父母的陪同下,上刑场一样赶赴各种各样的技能室、培训班,接受着那些看似最为温情的“酷刑”教育。

在这种高压教育下,的确有一些孩子按着父母的意思走向了所谓的“成才”之路。这些孩子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在大人们为了让他们学得更多而心甘情愿地付出辛苦时,会觉得这是自己应该享受的待遇,而不明白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爱和爱心。他会拒绝本该自己动手去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超级懒惰症”。

所以,要想培养出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就要放眼孩子的全面教育,别只盯在孩子的知识上。因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不知道关爱和美德的人,学再多的知识,也是一些聪明的“残疾”,哪里还能谈得上优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