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游学在台湾
6862500000008

第8章 饮食男女

我一女孩子,毕竟也吃不尽大大小小的台湾几十个夜市,于是便多加留意,察言观色、闻香识物,唯有特别爱好跟着重喜欢。

中国大江南北各地有各地的风格,风景与饮食相互映衬。西北幅员辽阔,天苍苍野茫茫,从草原黄土,到戈壁沙漠,一行深入,一行风沙,大笔一挥,浓墨重彩,皲裂的土地如同道道伤疤。牧区爱牛羊肉,大盘大碗,豪爽狂放,清真烧烤手抓,到清真拉面炒拉条,饭菜里都爱加肉,面汤里都是浓浓的肉味,为了掩盖这种膻味,调料就又要多放,胡椒、辣椒、青椒。我们学校尤其喜爱青椒,干煸鸡丝不是干煸鸡丝,而是干煸青椒了,真是江山如此青椒。而南方又是另一种妩媚,燕子人家,竹林清塘,小桥流水,吴侬香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自然食如女子,丝丝甜甜,清浅带过。

我是北方人,常年在北方吃惯面食,鲁菜口味偏咸,且多爱青菜,蒸、炖、炒、凉拌,相对清淡些,盛产葱姜蒜,却不爱辣椒。山东人爱吃葱蒜,煎饼卷大葱,在全国的名气都不小,虽不知几分嘲笑几分惊讶,自己不管不顾的。之前网上盛传周立波名句——“吃大蒜的人跟喝咖啡的人是不相容的”,心里倒是有点赞同。吃大蒜的人个个都是真性情,不爱学西方人,骨子里就是原原本本的乡土人。

此次去台之前,本有些担心水土不服。为坐小三通而路过厦门,在厦门尝了几日当地食物,不由牙齿都吃得酸软。厦门食物多海鲜,且甜腻。在北方,鸡爪常拿来煮、炖,或者腌过、烤过,总是多有一股辣味、咸味。可是在厦门,小推车里卖的,连鸡爪都能被做成甜味,也算是稀罕事了。且处处是海鲜,腥咸酸辣,都不是平常的习惯,筷子拿起了不知该不该放下,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我原本期待中的台湾,也是味道偏甜。这样一来,或许可以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食欲。原本就不是来台湾大吃大喝的,见识世面自然重要,总不能就没了形。

到了却不曾想,台湾的饮食,是非常多元化的。传统米饭套餐,日式的铁板烧,臭臭锅一类的小火锅,意式意大利面,港式甜点,平价牛排,西方快餐炸鸡汉堡包,也都是十分受欢迎的食物。

至于台湾本土食物,却十分油腻。比如台南担仔面,我倒觉得一层层的油花把面的味道都夺走了,喝了一口汤一半是油花。再说台湾人爱的哥哥羹(音译),看上去滥而浓,熬出一锅颜色深重的汤,却不敢尝试。新竹的大肠米粉亦如此。倒是有一个我很喜欢,名曰大肠包小肠,实则跟“大肠”“小肠”没什么关系,不过是外面一层米肠,卷着里面一层香肠罢了。米肠就是糯米卷成肠的样子,或者单纯就是做成卷而已,米卷黏软,香肠香浓,肉味十足。

这其中我最爱,也是最常见的,要数鸡排和杏鲍菇了。都是油炸食品,热量高,可是味道也确实很好。不同的炸鸡排店有不同的口味,做出来风格明显不一样。比如,3Q的鸡排有股酸甜味,里面总带着一丝柠檬,可豪大大鸡排又是肉鲜嫩而多汁。我并不是专家,但以我之感,好的鸡排不会太干枯,不会太油腻,外脆而里嫩,金黄的酥皮里包裹着的是柔软鲜嫩的鸡肉,以澄黄金亮外观属上家。更要紧的是佐料要放得对。量多而味重,量小而油腻,若得适中,则赞口不绝。

台湾爱好鸡排,不只是炸鸡排,还有各式鸡排饭,堪称一绝。每一家快餐都有招牌鸡排饭。香酥鸡排饭,蜜汁鸡排饭,人参卤鸡排饭,卡拉鸡排饭(就是指咬起来非常香脆嘎嘣嘎嘣的鸡排,肯德基也有此道菜谱)……五花八门鸡排饭争妍斗奇,味道也确实迥异。

台湾人爱吃鸡,他们炸东西的本事很厉害,而且他们爱在面糊里面加蒜。这也不是惯例,只是调好的面糊炸出来多重口感,不只香脆,而且浓厚。

说到这里,就不由得要说,炸鸡品牌KFC在台湾比在大陆要格外出色。不知是大环境,还是秉承了台湾人认真的特质,KFC的食物看上去甚至与大陆大不相同。首先菜谱便不一样。我没有见到什么墨西哥鸡肉卷、老北京鸡肉卷的,而一径是炸鸡,大大小小的炸鸡。且说薯条,在大陆我是无比厌倦肯德基炸的白细软干的薯条,每根都像蔫了,而且也没什么味道。可是在台湾的薯条,却不是这样,每一根都很粗短,金黄金黄的,也是那么香脆,外面撒上了特别的胡椒调料,吃进去圆润有味。

KFC在台湾价格总是要贵一些。麦当劳可以开到邻里街坊大家小户中的,因为价钱档位要低些。期中学校里小吃部开了一家麦当劳,从早到晚逢到下课高峰期,都有人排队等候。在学校里,食物通常是有折扣的,价钱也还好。在大陆,谁花七块钱买一杯肯德基的可乐,那是烧包。本来就有2块钱的罐装饮料你不选,3块钱的瓶装饮料你不选,偏偏脚软要挑快餐店买又贵又不好的。可是在台湾,这样的选择看上去要合理很多。一罐可乐也要18台币,而且那里的一罐格外细长,颇有点雀巢咖啡罐装的特征,量小又贵。至于普通瓶装也是要三十几台币的,柜台上的可乐也是三十几台币,算来算去差不多,也不亏这一点。

至于炸杏鲍菇,是我最喜欢的了。台湾多杏鲍菇,好像也是一种地域特色。我没有看到过这样宣扬自己蘑菇的地方。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据互动百科说,杏鲍菇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一体的珍稀食用菌品种。身粗而圆,肉质肥厚,口感韧而鲜嫩,味道清香。其具有降血脂和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强健心脏功能等作用,在大街小巷备受推崇。每到夜市、每次举办大型活动,在人多的地方必然会有卖炸杏鲍菇的小店。11月学校里举办演唱会的时候,在校门口大草坪上搭建了舞台,舞台远远的后方一排排搭起了小吃棚子,最常见的,还是这个炸杏鲍菇的台子了。

杏鲍菇本身味道也很好,网上说杏鲍菇的味道像杏仁,我自己倒没什么感觉,只是一直爱蘑菇那种清爽的味道,一口咬到肉,便觉Q弹有劲。平时并不易入味,反倒经过一炸、一调味,外酥里嫩,居然有一种额外的甜美和清口。

在学校里生活,圈子也不过校内校外几百米。其实吃了一个学期,最常吃的,数下来,居然是学校的快餐和7-11便利商店。倒不是因为特别好吃,就单纯只是方便。开在学校里,尤其7-11二十四小时的作息,对于常常熬夜的学生来说,也毕竟十分方便。

自然,也会常常去外面的消夜街,后来功课重了便不爱走出去了,之前倒是一直往外跑,也尝试了很多学生们习惯的食物。在这里,意大利面是很招人喜欢的。台湾正体翻译与我们又不相同,他们的意大利的“意”是“义气”的“义”字,饭馆在二楼,墙壁上挂着一个“義”的招牌,我认了好半天,才恍然大悟,这个招牌原来是菜色招牌。再说说臭臭锅,就是台湾本地的小火锅,有各种锅底,日式的、海鲜的、韩式的、麻辣的等等,不同家又有不同口味。臭臭锅原本与大肠有关,至于现在,也是广泛的称号了。

多半来台湾的交换生都是抱着游台湾的目的过来的。一周把功课压缩在几天内完成,会花几天在路上,整个人的心也都在路上。有句话说得好,要么心在路上,要么身体在路上,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后来听同学说才知道,也有几个是一门心思泡在图书馆,从早至晚不停歇,自从第一天一起参加欢迎会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听完了不禁很佩服。

来台交换,必定要在台湾游玩,然则旅游的话,九十九趴也都是吃吃喝喝看看照照,(趴,台湾人表示%的意思),美其名曰见识世面,实则吃喝玩乐。来之前,就有老师担心我会耽于游乐,忘记了学业,几番给我打电话提醒,大三课业重,若要考研,还是不去的好。可是总有什么事情是要优于对未来的担忧的,我们此刻预备为未来准备的一切,不只是一个“出路”那么简单,更是一种心态上的博纳。以一个学期的专业课为代价,是够惨重的,可是我不后悔。此是他话了。

外出旅游,求的无非就是美景与美食。很多人出门都会带攻略。毕竟也不难得,像7-11这样的超商里面也有很多。我有一同学刚去便买了一本台湾旅游攻略,出门前就仔细研究下,确定景点和路线。就在我去看演唱会的时候,她约着另一个同学也跑到台北去了。她们抱着宏伟的目标,一路走着从台北车站途经西门町,最后向101挺进。

走着走着,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一摸,肚子饿了。她们便拿出攻略,翻到西门町这一页,发现有个台南担仔面还不错,看上去是小吃,而且既然攻略上推荐了,一定是不错的小吃。

等着找到了,乐颠颠奔了进去。坐下直喊饿,笑嘻嘻地拿到菜单,一看,立马傻眼了。

还小吃呢,西餐厅还差不多。那价钱,就算除以四点七,也还好几个零呢!俩人这以后就多长了个心眼。

我听了后大笑,心想这攻略上的,应该不怎么可信。人家这些店好歹是给杂志社付了钱的,要出名,就得舍下大价钱。算来算去,还是消费者买单,就冲这名气,那肯定贵!

结果回来又翻了别的攻略,发现居然也有这一家。而且这一本上明确写了这一家的发展历程。原来是这么个事,他们这家由台南担仔面小吃发家,越来越有名气,就干脆扩张开成了一家海鲜餐厅,自然规格就不一样了。

可见,小吃店也有自己的野心。像垦丁名号“小杜包子”,不也是每天排号几千人么,规模做大了才有效益。可我还是爱吃小店的东西,吃着新鲜亲切。又不是全天下都变成了大型连锁超市才让人喜欢!

说起小吃,一定得说说台湾的夜市。

也不只是手册上的攻略,网络上也处处可以查到。众口不一,但基本可靠。每个地方都会特意提到台湾的夜市,每个夜市都有自己知名的小吃。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围得水泄不通,大概一直从下午六点半到凌晨一点。

台湾的夜市风格各不相同,比如士林夜市是台湾最大的夜市,师大夜市是美女最多的夜市,逢甲夜市是出了名便宜的夜市。我们同去台湾其他学校的几个男生,还特意跑到师大夜市候美女。回来说起来乐滋滋的,想必也是大享眼福了。

士林夜市是台湾最大的夜市。在台北坐捷运,在士林站下也可,从剑潭也可,走还是要走一段路的。我跟一同学奔着它的名吃豪大大鸡排去的。之前查资料,说士林夜市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可是我们沿着一条街逛下去,却不知怎么拐进了小道,又不知怎么从小道拐到了另一个出口,这才看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鸡排。那一天我始终也不知道我们是如何幸运地穿梭过大街小巷,得以找到了豪大大鸡排的。

其实,找到豪大大鸡排也要算幸运了。士林夜市不像花园夜市一样是一片规整的空地开辟作为夜市,而是依着商圈,地形复杂,店铺林立,半个夜市延伸到了街道上,阻断了半条街道,又没有一个规则的路线。但是,在夜市逛,却有一个原则:随着人群走,人越多的地方越要挤一挤。

每一个名牌都会吸引很多山寨。比如,有娃哈哈,就可能有娃娃哈。小吃店也是一个道理。豪大大鸡排旁边也有好大大鸡排,只凭听,是不足为取的。小吃还是要看其人气。豪大大鸡排就建在路边上,简直是排队最长的队伍了。我们路过时看到一群人挤在这里,还没想到是排队的队伍。发现了,不禁唏嘘。工作人员看到我们在徘徊便问我们是要买鸡排吗?我们点头。他说:“要等半个小时,可以吗?”我们眼巴巴望望前面几十个人,还是站到了队伍中去,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个袋子,等排到摊铺前就可以直接拿着鸡排、付钱,这样的流水线操作快捷方便。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等到三十分钟,二十分钟左右就买到了。拿到鸡排,看到金黄澄亮的样子,喜得眉开眼笑。一块50台币,这几乎是鸡排的普遍价格。只是这一块分外宽厚,颜色又深了几分,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逛夜市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而且面对着五花八门的诱惑,要等到最初渴望找到的那一家美味,确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的曲折。一圈圈围着的小摊铺,一瞬间大肠包小肠的味道,果汁店榨鲜果汁的味道,各种烤肉地瓜球臭豆腐虾卷的味道,一股脑都涌了过来,两条街林立着各色各式的衣服样式,左右都是人流;你将始终因前方的喧闹和人群而兴奋,走着走着或许还有求索不得的沮丧,但是这是夜市,这是为了欲望而生的地方,这是充满了希望的地方,坚定地找下去吧!

台南花园夜市,是我感觉最痛苦的一个夜市了。花园夜市并不大,可是人却不少。人挤人、背贴背地挤。说来奇怪,台湾人口并不算很多,平常也是不怎么见到这么高的人口密度,可是偏偏都让我们赶上了。那一次去台北看烟火堵了半个小时才出门的盛况,今生难忘了。这才明白,台湾人都爱凑到两个地方去,一个是台北,一个是夜市。就像大陆举办奥运会,大家都聚到北京去,上海举办世博会,一群人又哗地挤到了上海。

台南有六个夜市,每天晚上在不同地方都有不相同的流动型夜市。我们去那晚是周六,就是花园夜市。花园夜市位于台南北区,是单独划出一块场地,有400多个摊位,一排排整齐地在场地坐定,人们从中穿行。

花园夜市从地理位置上要分四个区,可是从我的角度看,大概有三个部分:吃、穿、玩。很大一部分是美食,也卖各种鱼干等海货,也有很多牛排、火锅,并提供了座位,可以坐下吃,这里总是挤满了人。我们是十二月中旬去的,这时候台湾人都穿起了毛茸茸的外套,挤下来,人也虚脱了,衣服上已经沾上了各色的一层毛毛。还有一部分是种类繁多的服饰,最后是游乐设施和生活用品。

台湾天气热,冬天最冷也不过十摄氏度左右,往往都是十几二十摄氏度的样子。每天晚上、早上最冷,中午就热了起来。我在新竹生活得还算习惯,风大,比起以往,倒也反差不太大,只是一连几个月的雨下得人心情阴郁。可是台湾南部又不一样了,更加热,白天都不需要外套的,也有二十几摄氏度快三十的样子。

我住的寝室是两人间,舍友就是台南的。在新竹看她老是穿很多,瑟缩着,看上去很冷。我还感慨新竹也不算太冷,十几二十摄氏度在大陆的北方算是天堂了,这里却还是穿羽绒服,台湾人果然不抗冻。到了台南才知道,冬天白日穿短袖的地方,是无法跟冬天零下二十的地方相比的。

这样的高温让台湾人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他们喝的饮品常常习惯加冰。每次去买饮品,如果不特意说明冰块糖分,他们多半会做成冷饮。不过多半店员是会问几分糖,每个人口味不同,都被考虑在内,但是一般冷饮居多。如果你是特意要热饮,看到招牌又不确定,还是要仔细问清楚可不可以做成热饮。我这样未免太谨慎,可是对女孩来说是比较好的。

花园夜市就没什么热饮。走过去一家又一家,终于看到一家卖圣诞特饮的,看到热巧克力我就两眼放光了。这恐怕是转过了这么一圈之后唯一一家热饮了。虽然说台湾天气热,可是对于饮品还是注意一些为好。冬天,也不好喝太多冷饮,早晚多喝温水,反正各处都有饮水机嘛!

逢甲大学附近沿商业圈形成了几条特别繁华的街市。大家都很羡慕在逢甲夜市的同学,校门口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夜市,方便至极。

就我本身,我是不怎么喜欢台中的。台中太大,而逢甲位置又偏了些。我们下午五点从火车站坐公交,凡是经过逢甲夜市的公交基本上载的人都是去夜市的。但凡是依着建筑群起来的夜市,都不是特别明显,每个小巷在外面看都是一样的繁华,只有进去了才能知道是不是这一条。但是在这里,不必惊慌,跟着学生们走,自然就走到了。

慢慢走进夜市的街,入口还算清冷,慢慢往里人越来越多了起来,街两旁的铺子摆着大块、张牙舞爪的虾,还有冰淇淋贩售机。逢甲夜市有名的是炭熏鸡排,可是我们吃了太多鸡,对鸡排再也提不起兴趣来了,也就随意转了过去。其他还有特别的麻辣臭豆腐等等。

逢甲夜市以便宜著名,说的应该是服饰。虽然说台中物价稍微便宜些,但说到底台湾的饮食物价都不低。倒也不能说高得离谱,可是跟我们的生活习惯还是有差别的。每个月只饮食就要花去6000台币,这是学校发下来交换生手册上的标准。表明如果没有额外奢侈的开销,只在学校里每个月就吃掉了一千几的人民币。可是我们是什么人呀?个个如狼似虎,每个月都要馋几次,跑出去找麻辣火锅吃,这样下来一天就不仅是平均200台币的问题了。再加上如果有水果的开销,又是另一笔额外的费用了。

说到水果,台湾的水果,那是毫无疑问地贵。说贵,是说比起以往水果消费来说,价钱要高,可是这些台湾本地水果在本地销售,与跨海越洋相比,又便宜多了。我爱吃水果,无论在哪,我都爱去转水果摊,买回一些去,闲下来就吃,也作为一项娱乐活动。

热带、亚热带的水果与北温带差异还是有的,在台湾每日见到的是火龙果、柚子、凤梨、芭乐、释迦,迥异与大陆的苹果、梨、草莓等等。

刚去半个月,一次跟台湾本地一同学聊天。他翻出电脑拿自己家乡水果图片让我看,外表暗红,有点像喇叭花,比普通的梨稍微小一些。我看了觉得很好奇,便问他这是什么。

他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解释说,这是莲雾,是台湾很有名的水果,很甜,好吃。然后他想了想,补充了一句,莲雾的产季快过去了。

我听了吓了一跳,心里一直装着这件事,怕真的过了季,吃不到就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第二天赶忙缠着同学一起去买来尝尝。

莲雾汁水多,果肉清脆甜美,微甜而不粘不腻,一吃就喜欢上了。刚咬第一口就满口清凉的汁液,在酷热的夏天多了一份清爽。而且你听这名字多美,莲雾,如莲在雾中,远望像是一片莲组成的雾,可见颜色艳丽之极、华美之极。

莲雾是台湾本地水果了,芭乐也是。一红一绿,分外妖娆。

芭乐应当数这些天看到的最便宜的水果了。芭乐在台湾的发音是拔辣,而且还喜欢用这个给人做外号。芭乐酷似梨,却是鲜绿色的外皮,而又饱满实劲,外表一点不平滑,有着微微的小粒突起,也并不规则。在台湾有两种芭乐,一种是白芯芭乐,是最常见的芭乐,即食,果肉涩而实,但是分外甜,可我偏爱它接近表皮酸酸的部分。大家常把梅子粉撒在上面,梅子芭乐又酸又甜。还有一种土芭乐,粉红色的瓤,且个头小。平常是不怎么有卖土芭乐的,但是几乎家家夜市都有。土芭乐味道不涩,咬下去又有点软,不像普通芭乐那么硬,可是每口咬下去都要小心咬到种子。种子极小、散布广而多,一不小心就会硌到牙。

台湾没有大陆那种土梨,就是绿色的外皮,像个瘪葫芦那种。台湾的梨就是大个的苹果梨。一个学期没有见到土梨,当然理论上也不会把芭乐跟土梨混为一谈。

临走前一天我跑到对面寝室跟同学凑热闹。刚进去,看见她桌子上一个绿色的小个水果,我冲口而出:“这是个梨吗?”

她睁大了眼睛,看着我像看着外星人一样,一股子不可思议的惊讶之感,一瞬间因过分惊异而发愣了。

看到她的表情,我突然意识到我刚才大脑短路了。她扑哧一下笑出声来,然后大声说:“什么?!我要十分严肃地告诉你,这是芭乐!芭乐!”反应过来,两个人哈哈笑到一起,纠成一团了。

可我要为我自己辩解一下,那一个芭乐分外小,果真就像梨一般。这是芭乐。芭乐。我在脑海里纠正自己。看来我是想家了。

释迦也是绿色的外表,看上去像是个释迦牟尼的头,圆圆的,有各种小包。(我这不专业了,原谅我吧佛祖。)每一个小包下面都裹着一点果肉。释迦皮粗厚,不像芭乐和莲雾,表皮是不能吃的。里面的果肉松软绵绵,白色,有一点棉花糖的触感。

释迦格外甜,吃下来要缺水,容易引起便秘,不太适合多吃。桌子上如果放过了,它异常甜腻的糖分会吸引各种爬虫蚂蚁。

有一天寝室学姐送了我一个,说是爸妈从台南带过来的,小小一个,手掌刚好托起来,我兴奋地看了半天。学姐说,现在还不能吃,硬硬的,等放两天放软了,就可以吃了。我放了两天,皮才终于软了下来,可是疲软了,释迦的颜色开始变了,有各种棕色的点冒了出来,看上去汁液也要兜不住从小包的缝隙里漏出来。

等到汁液又多冒出来了一些,我决心把它吃掉。按照学姐省便的方法,我把一个个小包剥开,吸掉里面乳白色的果肉,然后再把中心的大块果肉吃掉。

这样吃也要分外仔细,果肉本身香甜却不过分,仔细尝还能觉察出一股微酸感来,十分饱满。可是一不小心,便容易把表皮小包边沿上的一点糖粒吸进去,此粒应该是释迦糖分的浓缩了,异常甜,吃进去只觉得沙而腻。

把表皮剥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啃果肉,外层的果肉跟小包里吸出来的是一样的,清甜,可是里层的果肉包裹着种子。里面有大粒大粒的种子,种子外面是一层白色的包裹,里面是栗色的光滑种子。种子是不能吃的,可是白色的包裹可以,但这包裹也是格外甜。释迦放不长久,可是一口气吃掉这么一个大水果,吃完只觉满心满口的甜。

我刚去台湾时,爱台湾的芒果。土芒果个小肉少,而大芒果则个大肉大,果肉酸酸甜甜,柔软丰厚。后来渐渐喜爱上了火龙果,火龙果也是常见水果了,红瓤偏淡,白色味道更丰富。刚过去夏天还经常尝尝鲜,后来整个冬天都靠橘子为生了。

学校附近就两家水果店,一家在学校里,小个橘子一个七块新台币,三个二十。苹果一个就要二十新台币了,而且跟个网球那么大。也只有卖香蕉、橘子、苹果和奇异果了。奇异果,就是大陆俗称的猕猴桃,我深觉奇异果汁好喝,酸而不涩。

另一家是位于学校消夜街上的老K水果店,老板人很好,我们常去,他们都认识我们。一开始我们一周总是要去几次的,老板见了我们都会很热情地冲我们笑。夏天我常常在这家买水果盒,就是一小盒水果,30到50台币,方便、节省。冬天,什么都变贵了,也有很大的樱桃,一小盒250台币,看上去很诱人。货摊上到处摆着柑橘,比较适中的一种是3斤100新台币,差不多二十几人民币。不过台湾的斤两与大陆不一样,据说台湾的1斤相当于我们这里差不多3斤。此事有待查证。个头比网球大些,而且一般是很甜的。后来一度改为5斤,但品种又变了。水果的品种还是很多的,有本地产,也有宜兰、彰化等地的。

学校里面的人认为老K的水果贵,只是一条街上只有这么一家水果店总让我十分诧异。老板很热心,常常跟我们打招呼,他家店常年放着电视,节目通常都是翻拍的武侠剧、古装剧什么的,偶尔留意,还看到过《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晚上,也会放些新闻什么的。

有些日子,晚上我就拉着同学,出来吃三顾茅庐卤味店的麻辣烫,或者台北江的小火锅,吃得满肚子饱,就去买水果,跟老板聊天,顺便消消食。

在台湾吃得还算习惯,台湾丰富多彩的食物确实满足了我的食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食物很诱惑,可是我这个游子,还是恋着家里的食物。北方人有北方人的口味,一口粥,一个馒头,就已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