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好工作不折腾
6872900000019

第19章 依靠跳槽来提升自己是“胡折腾”(2)

频繁的跳槽在年轻人中出现较多,有一项调查显示,大学毕业在最初工作的一到三年间,跳槽率达到了70%。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些人大多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年轻人自我意识很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以“我”而不是“我们”造句,一旦出现问题,总是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涉及企业,就可能将怨言全倒在公司、公司同事和上司身上,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然,不排除不良公司的恶劣行径迫使优秀员工离职的可能性,但多数情况,问题还是可以在原企业解决的。譬如,认为同事不好相处的你,曾否自问,“我待人处世的方式为大家所接受吗?我是否算个可爱的人?”

跳槽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同样的问题会很快出现在新的公司,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无论身在何处都需修炼此项“技能”。因此,遇到事情,与其迁怒他人,不如先行自责。

中国惠普前CEO孙振耀说: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我见过不少三十多岁,换过四五份工作的人,而他每次都要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竞争,这种日子好过吗?

其实,跳槽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当每一个月领到微薄工资的时候,压住心里的浮躁,想象一条加薪规则。我们选择加薪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我们可以立即从现在的公司跳到另外一家,这样我们的工资可能比现在高200—500元,当我们跳到第五年的时候,可能工资会增加到2000—4000元之间,但是还会继续停留在底层的岗位。第二种方式:继续呆在现在的职位上,积攒重要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为自己建立庞大而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五年之后的你可能会从月工资1500元到年薪十万元以上,职位可能会升任为公司的主管甚至是部门总监,还有可能创建属于自己的事业空间。

很多人以为跳槽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这往往是错误的。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想的是“我想做什么”;作为成熟的人来说,应该更多考虑“我能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得以有效解决。

4.与其跳槽,不如提升与积累

跳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跳槽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与其跳槽,不如努力工作,设法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获得成功的资本。

跳槽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很多人因为频繁地跳槽而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使自己最后得不偿失。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因为频繁地跳槽而葬送自己职业前程的人大有人在。很多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因为好高骛远,总想着一下子就要找到好工作,赚大钱。由于对现状很不满意,于是选择了频繁地跳槽来使自己获得转机,转机没有出现,自己的境况却越来越糟。

一位较资深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将员工的频繁跳槽行为很形象地比喻为“职业自杀”,并且把三年内两次以上跳槽称为“爆炸式自杀”。一般来说,五年内三次跳槽基本上属于“职业自杀”,最终会使自身面临“职业枯竭”。

王小姐目前就职于一家报社,虽然年龄不大,但是王小姐在大学毕业后短短的两年内,已经有过三次工作变动,而且从行业、职位上看都无关联。每到一家新公司,王小姐开始还觉得豪情万丈,但是工作过一段时间就觉得不满意,甚至觉得还没有以前的公司好。就这样,因为每次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都不长,王小姐这几年的工作能力实际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尽管做了这么多的尝试,王小姐还是觉得自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两年的工作经历并没有让她得到提升,过于频繁的工作更换使她没有得到相关的能力提升。

像王小姐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少,虽然跳槽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次工作的时间都不长久。因此,即使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很多人刚开始工作时,常常会和别人攀比薪金、环境、发展空间,而这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自己能否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自己能否适应社会。大学生刚毕业容易茫然,产生失落感,应该保持平和心态,攒足后劲,多积累、多学习,为自己多打造几个“卖点”,走稳走好第一步。

人的职业成长都是有规律的,通常情况下,在一个职位上工作达三到四年,才能很好地掌握本职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包括知识和经验的必要积累、技能的提高,才能熟悉本行业及其本企业的业务流程。还有一项调查显示,那些在公司里薪水最高的往是工作十年左右的,其次是五年左右,最低的也有两三年的工作时间。因此,员工频繁跳槽非常不利于其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技能的提升,这种工作的不连续性,会致使频繁跳槽的员工丧失很多职业机会。

不少人把跳槽当作提升自己的手段,但是跳槽太过频繁,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相关知识和经验必然得不到提高,所以,要想提升自己,跳槽并不管用,只有好好工作,把握时机,才能让自己一步步迈向成功。

方先生去年还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但是现在他已经是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去年的时候,公司原来的一个地区经理和总经理闹翻了,一气之下便跳槽离开了,没想到另外几个高级主管也随之出走,一时间公司陷入了跳槽风波的怪圈中。方先生看见这种情况并没有跟风,而是摆平心态,继续努力做自己原来的工作。由于方先生工作一贯非常努力,而且自身也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于是方先生在与公司沟通一番后,顺利地争取到了主管的位置。

有些人跳槽是盲目的,因为对自己缺乏清晰的定位,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正确的规划,以至工作几年后自己的职业发展仍旧停滞不前。而另外一些人虽然对自己有一个具体的定位,也做过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坚持不下来,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态。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面对他人的成功,或者高薪诱惑,于是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急于求成。

我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也站不稳一个山头。我们面对的现实是残酷的,也许工作中有诸多的不满意,但是我们也要坚持,努力在工作中去学习,去积累。如果我们一不顺心就跳槽,工作能力的积累就失去了连续性,对自己的伤害将是很大的。

在职场中,周围的许多东西我们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技能,实现自我价值。想想那些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有一种执着精神,坚持不懈地完成一项工作,做一份工作很长时间。有人说,在职场上,千万别做频繁跳槽、经常换工作的傻事,因为这样做直接后果是到哪个单位你都是新手、都是新人,你的能力永远也不会得到提高,你永远只能混在公司的最底层。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也是一种能力,跳槽并不可取。“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是,要有耐心坐得十年的冷板凳,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没有一句空话的好文章。在职场中打拼,要想有成就、有发展,一定要学会坚持和忍耐,不要做频繁跳槽的“跳蚤”,那样你会越跳越无力,越跳越没有价值。

跳槽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能力肯定能胜任那个职位,就义无反顾地去了,结果铩羽而归。一次次的“跳槽”,一次次的寻觅,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自己的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很习惯了在这样的水平下继续我们的寻觅之路。虽然作出了尝试,作出了选择,但是我们自己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有时候,当你静下心来,好好工作的时候,机会就会随之降临,那将是另外一种风景。

5.混职场小心“安乐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是否在职场中无精打采,安于现状,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学习动力也没有以往那么强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小心你在职场被安乐死!

惰性是人类天生的弱点,我们总愿意安于现状,不到迫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去改变自己已有的生活。若一个人久久沉迷于这种无变化、安逸的生活,就往往忽略了周遭环境的变化,当危机到来时就像那只在加热锅里的青蛙一样,只能坐以待毙。

很多人都听说过“青蛙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蹿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想逃时,却失去逃生能力而被活活烫死。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

青蛙虽然是低等动物,但是我们人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不一定会做得更好。人们总是迷恋于安逸舒适的环境,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却看不见,逐渐地,我们的神经便开始麻木,直到危机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已经无力抵抗,只能坐以待毙了。

其实在职场中何尝不是如此?在职场中,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就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从来不会主动要求做事,即使做了也用敷衍和应付的态度,以前那些精益求精的态度早已消失得没有踪影。生活和工作都在重复,我们也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什么同样的人,一些人工作了很多年依然碌碌无为,而另一些人却生活和事业都很成功?败就败在我们不求上进,安于现状。曾经有人对职业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安于现状。而且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进入“安乐死”。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人群中,35%的人对工作提不起热情,其次是25—35岁的人群,年龄大一点的,反倒能积极对待工作。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学历高、年龄不大,对工作不上心,能混则混。稍微大一点的职场人就明显不同,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总会在工作中注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在工作中也是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那么你怎么能够提升自己,又怎么能够在职场中有所成就?难道跳槽就能解决问题,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说不定你还没有意识到,突然有那么一天,你就被公司无情地踢出去了。

小孙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做文职工作。初入职场,小孙兢兢业业,对工作也特别有激情,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领导每次分配什么任务,他也总是提前完成,并且能向领导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领导非常喜欢他的为人,对他的工作也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开始,小孙还觉得非常开心,毕竟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况且自己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也不错,可渐渐地,他有些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了,每天都没什么激情,整天跟个闲人似的,没事就在网上玩游戏、聊天。

带着这样的心态,小孙在工作中越来越懒惰,以前人们眼中的那个勤快的小伙子一下子消失了,工作总是拖拖拉拉,工作质量也并不怎么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公司被迫裁员,小孙第一个就被裁了。小孙既惊讶又无奈,只好再找别的工作。

小孙这种情况就是明显的职场“安乐死”,职场中的安乐死现象越来越多,非常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的人刚开始一份工作的时候热情高涨,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对工作听之任之。老板在的时候,就装作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等到老板一走又继续沉浸在网络的娱乐中,看电影、聊天、逛论坛……老板对这样的员工内心是十分讨厌的,工作的状态不是装出来的,你工作做得怎么样,老板心里最清楚。

出现职场“安乐死”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企业文化或薪酬体制不合理,时间久了,员工的激情自然被消磨殆尽了;有的是因为自身缺乏职业规划,得过且过。有的人喜欢得过且过,却也是乐在其中,但是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注意提升自己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