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恰年少风华正茂
68927400000020

第20章 颜筋柳骨(2)

现在这个时候,对学生最有效果的批评就是成绩。选择艺考都是带着希望来的,失望的滋味不好受,所以面对成绩差的,老师并不会过度批评。下午的时候成绩终于出来了,方青木名列第一,老师给了八十八分的成绩,众人一片惊呼,但是她没有觉得欢喜,只是觉得踏实安心。榛榛紧紧追在她后面,但是也只有八十分。大多数同学都聚集在七十分到六十分之间,最低的是五十分。

大家都看过成绩之后,很多人都郁郁。书法高考,分数一旦低于八十分就是录取无望了,老师们没有批评,但也没有安慰,只是一边警醒众人,一边鼓励。其实这时候警醒的话也不必多说,现实摆在眼前,他们也不是小孩子,鼓励的话也不用多说,因为除了努力别无选择。在命运面前,弱者就只有失败一条路。

《九成宫醴泉铭》就这样告一段落,接下来他们要学的是颜真卿的《勤礼碑》。

在楷书练习当中,唐楷是一个大的版块,也是学生们需要练习的重中之重。欧颜柳赵,(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是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代表作分别为《九成宫醴泉铭》《勤礼碑》《玄秘塔碑》《三门记》,将来青木他们要写创作,要的字体大多从这四样中来挑,也就是说,这其中有一本书,是他们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要把书翻烂,反反复复临上无数遍的,甚至是要伴随他们一生的字帖。

四本字帖各有姿态,《九成宫》端正严谨,温润如玉,如谦谦君子,《勤礼碑》大气雄伟,豪迈持重,如护国大将:《玄秘塔碑》清刚劲健,精神昂扬,倔强耿直如满心意气的青年书生,《三门记》典雅俊逸,稳重中带着灵气,像是大户人家养在深闺还未出嫁的明艳少女。

四本字帖互有相通之处,又各具风貌,刚刚熟悉了《九成宫》的秀气,陡然换成了《勤礼碑》的粗豪,最一开始的那一天,所有人都慌了手脚,感觉自己除了手不抖之外,笔法、字法、章法都一下回到了最初,好像全都不会了。

所以从《勤礼碑》开始,浦老师更多的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他们开始去抓不同的字帖的特点:欧体线条劲瘦,笔画间的轻重变化较轻,露锋起笔,颜体笔画肥硕圆劲,笔画间的轻重变化很明显,多逆锋起笔;欧体结字中宫紧收,内紧外松,颜体结字中宫外拓,内松外紧;欧体章法舒朗,颜体章法紧密。两本字帖几乎是完全相悖,学生们第一次尝到了临摹一本自己从未临过的字帖的难处:明明看的很清楚,但就是写不出来。

《勤礼碑》的笔法就是一项大关,要想熟练地学会逆风起笔,学会将细笔画写的细,且不单薄,不虚弱,还要将重笔画写的够重,但是不能臃肿。颜体圆厚,极易引出各种用笔上的毛病,就连对《九成宫》自信满满的青木,看似已经很熟练,但是面对《勤礼碑》,亦已泯然众人。

近来青木明显感觉到自己不像一开始的时候那么兴奋了,自己也一直是紧紧咬着最初的念头才能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她摸着毛笔,已经没有最开始是的感动了。青木觉得自己和书法之间的关系就像很多人的恋爱和婚姻:一见倾心,自此朝思暮想,肝肠寸断,新婚之时如胶似漆,亲密无间,等到时间渐渐的变长,便没了最初的激情。

世界上的事物竟是如此的相似,青木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她会一直喜欢书法,喜欢画画,但是她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没了那种感觉。《勤礼碑》现在对于青木来说只能作为一种用来较劲证明自己不是个坏孩子的资本,这时候她坚持下去的理由不是因为爱书法,是因为要抗争,她除了爱它也是在利用它。

这件事开始变味儿了,但是那时候的青木没心情去察觉这些,过去很多年之后依然在抗争的青木才恍然想起了当时的那种感觉,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只有兴趣爱好很显然是不行的。

孙一航对颜体似乎很来感,频频得到老师赞许,还有很多写欧体时并不怎样的学生,写起颜体来上手却很快。

榛榛在写颜体的过程感觉到了一阵难受,她尽心尽力地去钻研欧体的写法,每次出去购买纸笔,只要遇见了欧体作品总要驻足停留去观察笔法,可是现在这些费过的功夫似乎是全部归零了,全都白费了。她写欧体可以写的很好,别人写颜体也可以写的很好,将来所有的人都会有一个擅长的书体,有一本甚至多本精通的字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那么她呢?她凭什么比别人优秀,比别人分数高呢?月考的优越感瞬间荡然无存。

高考不像社会,各种有着不同长处的人可以共存,但是高考不行。社会上可以利用各自的长处互相弥补,合作生存,但是在考试当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想要过关斩将保证将来考试录取的概率,她只能强迫自己成为一个样样都行的全才,这虽然只是抬高一点概率,真正到了考场未必如她所愿,但是榛榛现在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勤礼碑》写了两个星期了,青木写来写去都不如意,但是她不甚在乎,榛榛终于靠着如走火入魔般的专心,成功克服了《勤礼碑》,依旧成了同学们和老师口中写的最好的那一个。潜心学习的榛榛,尽管她最初对书法没有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但是却在这钻研的过程中,渐渐的有点喜欢了,而最初他们齐声惊呼说:“好丑。”的《勤礼碑》也越看越顺眼了。孙一航经常得到的老师的夸赞,士气一下子如雨后春笋一般长起,他虽不如榛榛专心,但是手脚却越来越放得开了,人也越来越自信,他不是写的最好的那一个,但是他跟青木说,他已经决定把颜体作为自己的主攻字体。

两个星期之后,三位老师一起警告青木千万不要选颜体作为自己的主攻字体,青木赶紧乖乖地点头表示赞同。

青木还是希望在书法里找到自己的感动,欧体写的太久没了感情,而自己对颜体又明显产生了抗体,这一切终于在遇见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之后出现了转机,青木看着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说:“就是它了!”

柳体瘦硬倔强,铁骨铮铮的气质一下子吸引了她,字里行间像是会发光一样,明朗动人,看见这本字帖,青木越看越觉得它像自己。

青木写柳体跟别人似乎有些不同,柳体瘦硬耿直,方笔很多,这样的笔画很容易写的薄,没有厚度,青木那时候还说不上来自己写的跟别人的到底有什么不同,也许两个人临摹的都很好,笔法、结构、章法都是一样的,但是就有一点点东西不一样,让她的字总能一眼被老师认出来。她终于觉得她的缘分到了,这将是一本她永远也写不腻写不烦的字帖。后来有一天考完试,她和榛榛的字一起被挂在了黑板上,坐在第一排的卢小天问了一句:“老师,您说青木跟臻臻写的都这么好,那么她们俩到底谁跟胜一筹呢?”浦老师说;“要我看,还是青木的更好。”

“为什么?”

“青木的更有质感。”

青木心中一震,暗想道:“质感,啊对了,就是质感!”她恍然大悟。

而此时的榛榛只有迷茫和不解,她在疑惑,什么是书法的“质感”她不止一次听到这个词了,但始终不明白,也始终写不出来。这又是一个很难用语言表述,只能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的东西。学书法,不怕写不出来,最怕看不出来,感受不到。榛榛可以看清楚所有表面的方圆轻重,但是这份“质感”她就是感受不到。她转头去看青木,看着她豁然开朗的样子不禁皱眉,心中暗想:“她居然懂了?”她立刻绝的焦虑,觉得悲哀,敏感而复杂的心思里都是嫉妒和不服。

浦老师叹了口气说:“质感这个东西不好懂,不好写,但是高考不会很在意这个东西,像这两幅临摹作品,青木的成绩可能会比榛榛高一点,但顶多也就能高上个一两分,到最后成绩一折合,仍然没有任何的优势。”

小天好奇地问:“哎?浦老师,不是说高考一分也是优势吗?差一分能差好多人。”

浦老师说:“事实确实如此,但是不全面。虽然一分隔得人很多,但是对于艺考来说,这一分两分不足以帮助你们脱颖而出。书法高考学校都只掐尖儿,只高于别人一分两分,你根本成不了那个尖。真正到了那个尖儿上,特别是书法这样比较冷门的艺考,人特别少,一分两分差的可能就只有一个人,咱们这个班才几个人?你觉得咱们可能已经很厉害了,那外面那么多的书法高考班,人家当中就没有厉害的吗?这个情况你根本不了解也没法了解,所以,考了高分的其实也没什么好骄傲的,而那些考了低分的就更应该警惕起来了,不要真的等到最后一刻才想起来要努力,我一直跟大家说叫大家的眼界一定要开阔,不光是学书法,以后做人做事这个道理都用得着,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更不要小看这个世界,高手们指不定在哪儿藏着呢。”

榛榛默默听着别人的议论,心情很复杂,她在平静下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她一直把青木当做对手,但是她越来越发现,她的视野太小了。世界这么大,她和青木都只是两粒沙尘,可是她居然为了这一点小小的差距就已经拼了个头破血流,最可笑的是,她还误以为自己已经到了高峰。她羞愧,自惭,郁郁寡欢,但同时也下定了决心攻克一切困难,不到最后一刻,她怎么能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