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恰年少风华正茂
68927400000033

第33章 远方(1)

青木盯着教室后面的小旮旯里的葫芦架半年了,看着它开花,结出葫芦,又看着它们变黄,看着葫芦藤渐渐干枯。

青木一直有一个愿望,想跟奶奶要一点葫芦籽,于是她通过孙一航,在葫芦收获的时候讨来了一包葫芦籽。秋天的时候青木想不到用什么方式回报,临近春节,他们快要过年回家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喜滋滋地买回了万年红的春联纸,她突然明白自己该送奶奶一点什么了,她用温和的欧体写了一副春联送给了奶奶。

那一阵老段嫌学生们从网上搜来的春联太俗气,于是就把自己大学期间专门写的春联拿了出来给他们看,很得意地跟他们说:“你以为春联就能对付着随便写吗,五言联里的平仄该怎样安排,七言联里的平仄怎么安排,那可都是有规矩的,你以为写个对联容易呢?平常的春联啊,直白粗简,更有甚者连平仄都不讲,无韵不成诗,学书法的不能只看自己的字写的好不好,写的内容也很重要,你们随便上百度搜的春联,怎么对得起你们这么专业的字呢?我这些春联虽然有好多平仄也不合适,但是‘论诗先论格’,我写的这些,又喜庆又有格调,用我的!”

青木挑了一则合适的联,上联:白雪堆晶寒人意,下联是:红泥炉火烫酒醺,横批是:冬去春来。老段看着粗犷,其实心思细腻颇好些风雅之事,这些春联固然有不完美之处,但那时的青木看不出来,她也不懂,只是觉得要表达的意思和上网搜来的那些一样,但是表达的方式却很是不俗。

春联写好之后她找了个机会送给了奶奶,奶奶笑得很开心,后来快放假的时候,奶奶已经把春联贴在了屋子门口,青木兴奋地指给孙一航看:“你看!奶奶把我送她的春联贴在门上了。”

这是一场充满了爱的暖心交易,一包葫芦籽,一副春联,这个干巴巴的冬天一下子变得可爱了。

年后的日子更加紧张,美术生门每天都有人去参加校考,一时间人心惶惶。书法生们的校考很少,针对考试的练习也越来越紧张。

只有高考进了考场,才知道考试的滋味,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题目,他们都是在进了考场之后才知道要考什么,倘若考到了自己不擅长的内容,甚至是压根儿就不会的内容,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写错了繁体字,没控制好墨色,都是很要命的问题,每个学生一般只发一张宣纸,宣纸的品质还各有不同,今天这张容易湮,明天那张又滑溜溜的不渗墨,很是难以控制,写的时候需得万分小心,一笔写错,整场考试的信心都会被打击。

没有去的时候觉得很慌,但其实进了考场的时候,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尽管考试前一天老段和老章再三提醒,叫他们把东西都准备好,书法用具一定要多准备,但是考场上有人忘记带墨,有人忘记带墨碟,甚至有人忘记带毛笔。美术生们提醒过他们,叫他们去的时候自己另外准备几个塑料袋,因为考场外可能没有水池,又或许人太多根本来不及洗,有了塑料袋,来不及洗就那它包了带回学校再洗。

考场大都被安排在本地一所大学里面做统一的考点,所以不需要所有的考试都拖着行李箱东奔西走,他们很幸福,学校有足够的大巴车接送,省了很多的时间和力气。

青木的十八岁生日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度过的。她的十八岁,好像也没人在乎,她的生活向来随和没有仪式感,生日也只是一个记录年龄的站点,从小到大也只是在那一天吃点想吃的,十八岁,她觉得似乎应该和往年有点什么不同,她没有额外的钱去买生日蛋糕,也没有额外的钱请同学们吃点什么,所以也就没跟别人提这回事。她想:吃个鸡蛋就算过生日了吧。

但是偏偏不巧的是,今天的鸡蛋轮到她去买的时候已经卖完了,她苦笑了一下,早餐和平常一样吃了点拌土豆丝和腌黄瓜,花卷和小米粥。

回到教室座位上的时候,孙一航忽然笑嘻嘻地问:“青木,今天你吃鸡蛋了吗?”青木随口说:“没吃着,食堂卖完了。你问这个干嘛,还有,今天干嘛一下课就跑那么快,叫你等等我你都不等!”

孙一航咧开嘴大笑,小眼睛更小,他把攥成拳的手放在桌子上,摊开手给她看:“送你的,生日快乐,红皮的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