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胜利后,平源暂时叫“独石县”。“独石县”是曹龙笙他们这些富商的民间叫法,不属于正式县名。有了县的建置,就得有个名字,起名儿要循规矩,得体现特色,是县域文化的传承和浓缩。曹龙笙作为最大的大地主,被当时的县长黄凌云请去商量。
曹龙笙骑着马,带了几个随从就上了路。见了面,黄知事见他年轻,还以为他是个黄毛后生,不甚在意。曹龙笙却在县衙门口就看到了他写的一副楹联,上联是:“饱尝苦荤知民食”,下联是:“听彻钟声省宦情”。由于笔法是草书,挂了这么久也没人能读全看懂。曹龙笙却一字不差地念了出来,并对他说:
“黄知事这楹联是与民同甘共苦之意,真是不凡呀!”
曹龙笙嘴上虽抹了蜜,心里却不高兴,对身边常带的小兄弟“愣扁担”李树龙悄悄说:
“这家伙是个摆设,酸文假醋的,不实诚。”
“愣扁担”一听,说起了他的口头禅:
“明白着呢,这不明摆着吗!”
黄凌云却对曹龙笙另眼相看,没想到他这么有文化。他们沿沽河溯源而上,看到了沽河的源头-九龙泉恰好在域内,一马平川,就取平河之源之意,取名为平源,又在次年开始启用平源信印。自此平源才有了自己名字。
曹龙笙看人挺准的,这位黄知事任职不到一年,就“因门丁书役,时有索取情弊”,由于管理不严被革了职。
那时平源还没有县城,在曹龙笙的极力倡导下,才从独石口迁到了小河子,但平源县名没改。曹龙笙认为,县府仍在独石口不方便;于是,曹龙笙就主张在小河子建城。他急着去找老舅爷子边瑶鼓商量,谁知道他却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边瑶鼓说:
“为啥要建在小河子?独石口不挺好么?山高皇帝远,干点儿什么还方便呢。”
曹龙笙知道边瑶鼓怕出钱,就专门儿往钱上说:
“大舅,咱爷们儿生来就挣不了黑钱,离官府越近越好,每年交税、办事儿,光盘缠路费就能省多少?”
边瑶鼓点了点头,曹龙笙又说:
“这几年土匪猖獗,官府迁到小河子,多少也有个照应,省得每年给土匪交那多银子。”
不等边瑶鼓接茬,曹龙笙又是一通:
“小河子在辽朝,人就是‘权场’,这么多年不败。村儿里住着河南人,都是好手艺,多热闹呀!又通着张库大道,是交通枢纽呀!客商多不多?车马大店多不多?庙多不多?这好的地儿,要让别人占了去,咱爷们儿可就后悔也来不及了!那钱可就,哗,哗地流到人家钱袋子里去了……”
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曹龙笙不愧是“铁嘴”,又会表演,说得边瑶鼓插不上嘴,头点得像小鸡啄米。边瑶鼓说不过他,只好同意。
这时,曹龙笙在张垣也没好日子过了。军阀连年混战,一些散兵游勇流窜到平源一带,结伙为匪,打家劫舍,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抵御活动猖獗的匪盗,平源境内有富户的13个村落,各自据守防卫,筑起了古堡围子。但平定堡的围子却始终建不起来,曹龙笙忧心忡忡,再不建围子,土匪来了,那还不是任人摆布,都给包了饺子?他知道,这事儿的关键人物还是边瑶鼓,要想建围子,得先过他这关。
曹龙笙没坐轿子,领着“愣扁担”两人骑马前往。边家离白家不远,也是一座深宅大院,曹龙笙到了门前,下了马,却吃了个闭门羹,大门紧闭,敲了半天也没人理。曹龙笙对“愣扁担”说:
“他这几天躲着不敢见,就是怕修围子出钱。”
“愣扁担”一听,又说起那句口头禅:
“明白着呢,这不明摆着吗!”
曹龙笙心里一阵暗笑。边家院墙很高,没梯子根本爬不上去。他见墙边有棵榆树,就重新上马,立起身站在马鞍子上。曹龙笙个子高,伸手便够着了榆树的粗枝,膀子一较劲,先上了树,又上了墙头。里面草木森森、房间众多,非常有派头。曹龙笙大喊一声:
“大舅,怎么不开门迎客呀?您也太不讲究了吧。”
边瑶鼓是曹龙笙的亲老舅爷子,他虽比曹龙笙大不少,又是长辈,却从来不敢小看这个大外甥,知道这主惹不起,只好出了屋说:
“原来是龙笙呀!你多大了,怎么还爬墙头?快下来!”
曹龙笙往下看了看,见是片草地,比较松软,飞身一跃,跳进院儿里。边瑶鼓的房檐下挂满了笼子,里面养着百灵鸟,是平源的特产,草地里多的是。曹龙笙这一跳不要紧,惊得鸟儿们一阵噪动,鸣叫声不绝于耳,都是害怕的声音。曹龙笙侧身一报拳,说:
“大舅,别来无恙?又逗鸟玩呢?”
边瑶鼓一听,曹龙笙果然聪明,知道他在给自己找台阶下。连忙说:
“是啊,龙笙。刚你敲门,我正喂鸟儿呢,它们乱叫十三气,愣是没听着。”
又转身呵斥管家伙计:“我没听见,你们也聋了么?”
曹龙笙笑着说:“大舅莫怪他们,我来的急,没来的及上拜帖,多有冒犯。”
边瑶鼓把他让进屋,拿起竹编暖壶,亲自给曹龙笙倒茶,曹龙笙也不客气,开门见山,聊起了建围子的事儿。边瑶鼓虽然也害怕土匪,就是不想出钱,咪着眼说:
“龙笙呀,咱家里都有枪,都有自己队伍,怕什么土匪呀?建围子对咱来说意义不大,因该他们出钱才对。”
曹龙笙是个美髯公,留着漂亮的黑胡子,他摸了摸胡须说:
“大舅财气壮,拨根汗毛都比我们腰粗,让他们出?那可得有?”
这句话说得边瑶鼓心里舒服,就说:
“你像咱家,土匪来了连门儿也进不来,怕他个啥?”
刚说完就后悔了,果然引出了曹龙笙的一番好话:
“你这院墙连我都防不住,还想防土匪?”
一句话说到了边瑶鼓的痛处,弄得他哑口无言了。
最后,在曹龙笙的倡导下,平源当时两个最大的富户曹龙笙、边瑶鼓联袂出资,率领平定脑包的天主教徒在村子周围筑起了古堡围子。围子用黄土筑成,四周都是1丈3尺的高墙,7尺多厚,东南西各有一门。门上墙上都有射击孔,晚上还设了观察哨;墙外挖了护城河,有吊桥控制出入,这下就安全多了。
古堡围子建成后,平定脑包更名为平定堡。称为东围子是因为时隔不久,在西面,与东围子隔河相望的居民,也修了土围子,面积有100多亩,只设东门。因与东围子遥相对应,就称西围子。东西围子就是平定堡城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