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边地母亲:五万进疆女兵的婚姻纪实
6960100000051

第51章

五万女兵进军新疆,边地升起了不落的太阳。是谁的第一声啼哭。迎来了东升的朝阳,送走了疲惫的月亮。从此。开始了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新疆有多宽兵团就有多宽。”那是女兵们的地。那是女兵们的天。

如今。在中国,已有二百七十万人把兵团当成了自己的籍贯……

当聂向柱的兵车,拉着最后一拨女兵,走进边地的时候,王震笑了,笑得十分开心。

四年之中,他用千台兵车,为他的兵营运来了五万多名湖南、江苏、山东、上海等地远嫁西北边地的女人。(据新疆军区档案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现有馆藏档案资料统计,从1950年至1954年,新疆共从全国各地征招有军籍的女兵五万二千零六十九人。这还不包括王震一兵团进疆部队、陶峙岳二十二兵团部队和原三区民族军部队原有的女兵二千一百六十多人)

老兵们也笑了,笑出了灿烂和幸福,笑出了天山南北的春潮……

阴阳相会,日月失色。辽远的长河举着落日,骚动的黄昏诱发了奇妙的温馨的梦境。荒原之夜,男人女人心儿相撞的瞬间,开始了历史的恢弘。

荒原上,拓荒的犁铧翻出了新土。边陲的处女地上。绿了麦浪,红了高粱,黄了稻谷,熟了瓜果。成熟丰收的土地上,也成熟了生命,诞生了人家。随着五万女人的到来,王震的兵营里长出一个又一个的社会细胞f家庭),也不时地升起一缕又一缕的人间烟火。

随着1954年八千多名山东姑娘的到来和大批妇女有组织地进疆,新疆部队广大官兵的婚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十万老兵有家之后的许多问题又摆上了将军的案头。

王震最先看到的应该是这份来自塔里木盆地周围那个最大的农业师的报告:

全师十几个团场,今年结婚的共有四千一百三十二对,加上从内地自己来的家属一千三百多人,全师目前已达五千多个。由于“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因,住房十分紧缺,全师有五千多对夫妻不能过正常生活。二团七连今年结婚二十六对,只有一间房子,大家轮流过周末,一年还轮不到两次(摘自《农一师1955年情况汇报》)……

于是,各单位面对日益增多的家庭,想出了许多“绝妙”的办法。

寒冷的北疆,石河子垦区出现了大批的半地下室式的地窝子:干热的南疆,塔里木垦区创造了胡杨木屋;开都河垦区诞生了干打垒:五家渠垦区出现了苇子棚……一切都是因陋就简。一切都贯彻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

屯垦天山南麓的农二师,是1952年后才开始解决大龄干部和老兵婚姻问题的。一补一大批,一个团有时一次就分来上百名女同志。当时老同志都三十多了,只要“组织”介绍成了,马上申请结婚。可哪来那么多房子,就是搭窝棚、挖地窝子也来不及。赶上五一、八一、十一等节日,一个连有时一天就是十几对。没法,一到星期六,大家就去麦场上找麦草垛。这倒提醒了团场和连队干部。所以,一到星期六连长的任务就是分麦草垛,一对夫妻一堆麦草,掏个窟窿钻进去就是洞房,就是床,就是天地之和,就是阴阳之悦……

真正的回归大自然。盖天铺地,阴阳相合。想当年孔老夫子的爹娘的丘山野合,比起我们兵团的那代父母,显然是逊色多了。

某年某月某天某时,我们兵团的母亲们,就是这样在麦草垛里、胡杨林中、地窝子里,甚至是田埂旁,夏牧场上孕育出了我们兵团的第二代人——我那些同龄“建新”、“建疆”、“爱疆”、“卫疆”等等哥哥姐姐们(当时出生的那代军人之后,大都起诸如此类的名字,)。有人说在兵团的任何一个团场,只要你叫一声建疆,应答者绝对在百人以上。

可惜,今天我已无从知道,如鲜亮的朝日降临兵营的万千个“建疆”、“建新”们,不知谁是第一个啼哭跑了月亮,吟唱出了太阳的宝贝?

如今,当年“动作”快的母亲都已成了祖母,有的甚至成了曾祖母,兵团的第三代、第四代人,又开始了新的生命的延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有着各自的不幸。在当年进疆的五万女兵中,她们的婚姻大都是幸福美满的。其中,在部队集体转业时,被留在了部队和新疆地方党政部门的几千人,后来像一道亮丽的风景,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军区的女干部群和新疆文学艺术界、自然科学界的精英群。自然,她们的婚姻也是最自由最幸福最美满的一批。在我采访的几十位老人中,虽然大多是“组织”介绍的,但是她们一生夫唱妇随,事业有成。很少听说有谁的婚姻是不幸的或不美满的。

然而,在她们中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女兵,根据******主席关于“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的命令,集体转业,留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她们的男人们一起,担负起了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许多兵团的老人们都还记得当年张仲瀚将军在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说过的那句话:“我们干的是千秋大业,要付出比战争更大的坚韧和牺牲。”

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她们在东起罗布泊西岸,西至中国与吉尔吉斯边境,北达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南至昆仑山下的新疆大地上,紧紧环抱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准噶尔盆地以及原中苏边境一线,安家立业,生儿育女,屯垦戍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新疆,献给了共和国的屯垦戍边的事业。她们,当之无愧是新疆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