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美妙的瞬间
69785900000051

第51章 如何学习语言

如何学习语言

反复看过,中央电视台一个采访钱文忠教授关于如何学习语言的视频。

钱文忠会好多个国家的语言。

钱文忠曾经把一本学习语言的语法书,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记者问钱文忠教授为什么能做到这样,钱文忠教授说:“学习语言,真正爱上了它,并不感到枯燥无味,而是感到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习语言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死记硬背。我看到很多我的前辈大教授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都是这样下了功夫一字一句去背的。”

我听了以后,受到了一种学习语言方面的激励,要真正想学习中国的语言,就去先背记一些好作品吧。

听过王蒙老师进过背记唐诗的教导。王蒙老师说:“背五十首唐诗,你的语言系统就会发生改变,就会知道古人是怎么思维的,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王蒙老师也是深得学习语言的奥秘的。

前不久,看到了读书节目一个视频,赵忠详老师很喜爱读古文观止这本书,很多文章到现在还能背下来。

赵忠详老师现场还背了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一个字都不差。

古人学习语言,就是背,特别是出声的诵读。并不是读书很多,而是能吸收消化,古人读书比现在人质量高。

人的智慧在哪里?

我们人常常向外雪找智慧,实际上人的智慧,就在人的内心之中,人自己本身就有的。

比如说学道学佛的人,以为道佛离我们很远,实际上人本身就有道心就有佛心。

我最近读中国哲学关于如来佛的一个解释:如来,是胎,意指如来在胎儿状态中。

从思想本身的开展来看,原始佛教相信人只要依随佛的教法修学,通过种种实践(如本觉支、八正道之类),即可儿获得解脱,得无学果。此即成佛问题,化为一实践中事,而不须问成佛的根据为何。大乘佛教兴起,受菩萨观念启发,始认定众生本具觉性,此觉性内藏于众生之现实生命之中,而为一隐性的如来胎,这就是如来初的意义。由如来藏的肯定,使众生在成佛问题上都是自成,而非从外有所加益,一切佛地动德已为如来藏所本具。现实生命虽然是染污,但如来葳却是自性清净的。

我读这个后,知道我自性是清净的,我给自己这样一个念头,就立即静下来了。

三轮月亮

早上六点起来,在小院子一个圆圆的草坪内的小路散步,走到草坪以东的路面上时,向草坪以东不远的地方望去,有一面矮的红砖墙,近前彼此不远,有三棵冬青树,冬青树中间的枝上安有圆圆的路灯,灯的形状像一个圆盘一样,发出三片淡淡的雪白色的灯光,铺满近前的路面,路面全染成了洁白月色的路面。

我凝望它时,感觉里不是电灯泡发的光,而是三轮圆月一般,我当时一个想法:只有天上有月亮,可是如今地上的树上也有月亮了,分不清是电灯光,还是那真正的天上的圆月。

三棵冬青树上安的电灯,它的近前是一条通往大街外面的一条小路,不知有多少夜时下夜班的工人要从这么路经过,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当夜晚,工人们经过这条路上时,因为有这如月的电灯光照耀着路面,踩着这淡淡雪白的电灯光,准确地走回自己的家,这大约是三盏如月的电灯光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吧。

现在是冬天的清晨,虽然六时了,却还没有真正大亮,离真正的天亮还有一段时间,草坪内的上空还处在黑乎乎的状态里,当我看到了那三轮如月的电灯正照耀路面时,当从冬青树枝内露出雪白如月的电灯光时,我的心中当下有一个温暖的如月光从心头掠过之感,我想起了从古到今,那照耀在中华大地上一轮母亲般温暖的明月啊!

清晨,我从这冬青树上的那如月的电灯光中,获得了母亲般温暖的月光的感觉。

那电灯光静静地呆在冬青树枝上,静静地独发其光,为了照耀他人,我想:我也能做一盏冬青树枝上的电灯,发出自己的光,照亮自己的内心,让内心有一片温暖的光,也照亮他人,送给他人一片温暖之光,或是一句温暖的话,或是他人需要鼓励的时候,做什么事情还没有信心,让它重新鼓起信心,快快乐乐地做它有兴趣的事情,是真正从自己内心发出的一种如月的温暖的慈善之光。

我以前以为只有天上才有月亮,而如今天上地下都有了月亮,你看那夜里路边的电灯光,夜里那城市五彩缤纷的电灯光,天上地下都一样,如同神仙创造的世界,充盈了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人对物的关怀,物对人的关怀,人间总有如母亲般温暖的月光照耀,人间变成了幸福温暖的花园,这并不是神话,这应是一种真正的存在。

寻找中国语言背后的智慧

最近,看了一期北京电视台《我是演说家》我是演说家的节目,一位演讲者的父母是中国人,住在美国,他出生后,父亲一直教他学习中国汉字,从中接受学习中国文化。

他在美国上大学后,教他学习文言文的老师,竟是一位西班牙的老师,他对他说:“中国语言最美的是中国的文言文”,这位老师懂得欣赏中国的文言文,想我自己怕读文言文,以为它没有现代文好读,还不如一位外国人,一个中国人竟缺少文言文阅读方面的知识,内心真是无比惭愧!

他的父亲让他学习中国汉字,汉字组成的语言作品,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之根,在于中国的语言里存在着。

学习中国语言,如今世界上外国人对中国语言非常感兴趣,如中国的成语、《易经》、《老子》、《论语》等,在外国人心中含有人类的大智慧,他们能如饥似渴地学习,而我作为一位中国人,却没有真正学习好中国语言,内心真是无比羞愧!

中国的文化之根,在于中国的语言中,特别是中国古人的文言文,《诗经》,《唐诗》《宋词》等,在运用语言方面很美,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主要在于古人思想的深邃性,看宇宙万物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一个整齐在着,不是用孤立的片面的眼光去看。古人讲的话含金量很高,为什么,古人讲的话是接近真理,讲出真实的话。

受那期我是演说家关于寻中国文化之根演讲对我的启迪,试着写一些,读中国作品,对人生那种启迪教益作用。

读《老子二十二章》有一段话:“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它的意思是,局部里包含有整齐,弯曲中含有平直,低洼的河沟中却能积满流水,有学问人的,把自己藏起来,默默地读书学习,却有更多新的发现;以为得到的少,正因为少,却是自己实实在在地得到的那一点。读书恨不得读很多书,但是,当你真正读了一本书,很少,那才是你读的一本书,少,却让你得到的更多。圣人看问题是由一到达整体,一中含人一个无限大的世界,从无到有,细细地走好那一步,那一步连接着后面的千步万步,不可轻视一,轻视那个小少,小和大,多和少都是变化的。

读《老子》这一段教导时,感到一下子把我从前很多误会的地方,给纠正过来了。

《老子》中,还有一段文字,“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而不恃,功而无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它的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所以,有和无互相对立而生存,难和易互相对立而依靠,单音与和声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和后互相对立而产生顺序。因此,圣人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实行不用言词说教的教化,让万物兴起而不去干预,生长了万物不据为己有,有所施为,但不靠此去追求什么目白,功成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离不开功。

关于一组难易等,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平时遇到的承矛盾,在老子那里,给了轻松的解释。

一个人做事,和国家做事一样,行无为之事,这样心态轻松,做起事来,反而要达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有时,遇到难的事情,比如数学家要解一个无人解过的数学公式,诗人要写出一首好诗,作曲家要作一首好曲,小说家要创作一本好小说,这怎么这么难啊,可是只要认真对待起来,诚敬之心对待,或完全是无为态试待之,经过一段弯曲求学的过程,却变得相对容易起来,这说明难与易是变化的。

还有一个人,久久地处在低位,被人们都给遗忘了,这个人却在自己的学业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起来。而处在高位的人,天天有更多的应酬,他那里有看书学习的时间,这说明坏事不一定是坏事,好事不一定是好事,坏中有好,好中有坏。

读老子的这段教导,这说明老子他给我们看待世界万物,用一种百年辨证的思维,凡事不只看一个方面,而是看到另外一方好的方面,这样一想,还有这么多美的地方。

比如这一次,加工资应给你评上,可是你遇到了一位美女,恰是领导喜欢的,就与你无关了,评职也没有你的事了,这是多么不合心愿啊。难道就是这一方面吗,不!你想想,你身体却很健康,你在学业方面,还有心去学习,还有一种对音乐的爱好,对读书的爱好等,大大地丰富了你的世界的美好。

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每一句都是一句诗一样美,都给人一种智慧思考,比如大道无形,比如天下万物生于无,无生于有,比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都会让人一下子产生智慧,并对智慧的创造有了思路,有了办法,让心静到无,什么都没有,然后有了一个一的时候,随着那个一找下去,一就是那个线索,有了那个一就好办了,一中含有无限的多。以为一很少,怎么只这一点,我被人家落后几万倍,其实人家也只是从那么一小点起步的,你只要找到你那个起步的一,也会有很多创造出来的。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也说明中国文字语言之美,背后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之美。

我最近,有意试着和中国文化人对话,读他们的作品,每读,都给我一种新的思考,人生行动的力量。

比如《旬子.修身》有一段:故中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相县也,岂若跛鳖致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这一段话它启示我,即使很近的路,不走还是走不到;即使秀小的事,不做还是做不成。说明凡事要踏踏实实地去干。

最近,每天下班回来,我抄几十个中国成语;有时间,就去背一首唐诗或一首宋词,或抄一段读书中发现的好句子。我原来总想学习好中国语言,比如说学习中国语言是万里长征,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学习开始。不论何事,在于去做,做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总想读一本好看的小说,那么就打开第一页开始读起来的吧,没有这一次又一次的阅读行动,这书还是别人的书,不是自己的。

想到了多年前一位朋友对我说的一段话:假如这个物不是你的,说明你还不是它的朋友;假如你真的和它成了朋友,它就会慢慢地变为你手中的属于你的那个宝物。对于读书方面,只要真正读起来,书才会真正成为你的朋友,书的世界和你的世界才会融为一体。

不管多么大的事情,从微小的地方做起,难事是从易处开始的。不管多么远的远方,只要走着,总会有到达之时。

受这段启示,我把一切不经过努力到达的想法,急功近利等,都让它离我远去,就是静下心来,真正用时间读书开始,有读书中,找到我的朋友。

读中国的唐诗,传达的情感美,是物美,有的还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激励。

如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说明人生的事业求学问等,以为自己到了一个高峰,可回头一看,还有更多的高峰在等待着自己继续攀登,自己知道的才是那么一小点,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攀登人类文化的高峰,多读一本又一本的好书,才能让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更深刻一些,才能为这个世界做出些成绩来。

我在读中国的书中,感觉到了中国语言的美丽,中国语言,是中国文化之根,只要紧紧地抓住学习中国语言这条根,就能找到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它教导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它要我们怎样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它会回答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也许这许多的一切,都是中国文化给我们的智慧,有了智慧的人,也是最有力量的信心的人,最能活出人生意义的人,我决心继续学习中国语言,这是中国文化的之根,多读中国古人的作品,也就是那位外国朋友中,中国的文言中含有中国的文化,给我们智慧的一切,而明白它,就是多读多欣赏,读,可能就是与古人在对话交流,会把古人传达的智慧变为我们自己的

寻找中国文化的智慧,它全在中国国的语言文字中,我打算认真读几本中国的经典,比如《老子》,比如说《论语》,比如说《诗经》,找到源头,会钢举目张,就会把中国古人天地人万物为一体的智慧真正学到手,就会从一个人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过程中,不断积德做善良之事中,发现对人类整个世界给予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