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升级版)
70848100000003

第3章 序言

Go-To Mom网站工作时,我主要是和家长们打交道,但这之前的好几年时间里,我曾在圣地亚哥婴幼儿学习中心担任主要教师,专门负责四岁儿童的教育。

大多数人——包括父母在内——面对满满一间教室的学龄前儿童可能会不知所措,我却觉得和那些最需要引导和关注的调皮鬼们在一起并没有什么难的。于是很快,我的同事们只要遇到“问题儿童”就会直接送到我的班级里来,而不是把他们遣送到校长办公室去。

很多老师都声称会关注和听取孩子们的想法,但实际上当他们忙于管理一屋子活泼好动的孩子时,压根儿顾不上那么多。我之所以比别的老师更喜欢和所谓的“问题儿童”在一起,是因为我从不指望他们会立刻变好。我不会挖苦或者羞辱这些孩子,相反,我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困难,但同时也会严格地设定限度。我会首先观察和判断他们的情况,然后尽我所能去鼓励他们拥有丰富的情感,而不是因为他们的不乖行为而惩罚他们。我会陪伴在他们左右,允许每一个男孩和女孩去表达他们的感情。世上没有什么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是依靠和孩子们建立起来的情感纽带来促使他们合作。那时候,其实我就已经在采用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了,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数年之后,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博士在对儿童教育的研究中正式提出了“情感引导”这个概念。

早年我还曾担任过心理治疗师,在一个名为“儿女联合会”的州内项目中负责为遭受过性虐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在和这些儿童相处的日子里,我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殊需要。

多年以后,我成为一名拥有从业资格证书的婚姻和子女教育治疗师,并且系统地学习了神经学和大脑发育方面的知识。研究证明,孩子在非惩罚性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好,接受能力也最强。在理念的层面上,我赞同那些专家们提倡的温和教育和尊重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和平式育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划时代著作《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出版了。戈尔曼指出,一个孩子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话,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学业上的成就重要得多。戈特曼也撰写了类似理念的育儿书籍《培养高情商的孩子》(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十年之后,儿童情商教育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父母希望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把情商培养融入日常教育中去。

有几年,我在组织呵护儿童和预防暴力的培训项目,这让我得以直接面对受到创伤的儿童,并且熟知目前防止儿童遭受虐待和保障儿童福利的相关议题。此后,我还担任过家庭教育项目的负责人,组织过关于儿童虐待的全国大会。

不久之后,我就在洛杉矶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同时结婚并生下了长子。就是从这时开始,我发现自己摘下了治疗师的帽子。我开始和妈妈们走在一起,渐渐远离了心理培训行业。当我自己也成为一位母亲之后,我开始把对孩子的希望与育儿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我决定把我的事业从心理治疗转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成长。我深信,如果父母们能够在孩子幼年时掌握足够的育儿知识,虐待儿童的事件就可以显著减少。

如今,我已经是两个活泼可爱的男孩的母亲了。我过去不曾、以后也绝不会惩罚我的孩子们,我也不会贿赂他们,也不会动用任何的光荣榜或者施加暂停活动的惩罚,我尽可能不去逼迫孩子或者剥夺他们的任何权利。虽然我也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但我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需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坚信父母无需依靠强制或贿赂来获得子女的合作,因为最能够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根本保证是深厚的亲子关系——这正是情感引导的核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设定严格的限度或者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引导我的孩子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本书将着重介绍一些宝贵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们有效地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那些最具有挑战性的发育阶段。

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我接触过的很多老师和家长都逐渐接受了情感引导,因为他们发现它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比那些已经过时的育儿理念更符合逻辑和人性。打骂和恐吓是对待宠物都不应该使用的方式,更何况是对我们的孩子呢?光荣榜、贿赂和奖励等方式虽然看似温和,但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我经常会收到别人对我的孩子们的评价,总会觉得颇有趣味。当其他父母或者朋友见到我的大儿子时,他们经常会问: “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呢?”

我的回答是: “我只不过是知道该如何去尊重孩子,所以他才在大多数时候都很合作。”

然而,当他们遇到我的小儿子时——他爱吵爱闹、活蹦乱跳,时常不听我和丈夫的教导——我看得出来他们心里在想: 一个儿童教育专家怎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呢?

答案是这样的: 因为我的两个孩子性格迥然不同,因此我对他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无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情感引导都让我们之间感情深厚。

凭借情感引导,我顺利地完成了如厕训练,解决了噩梦的困扰、挑食的毛病、上学恐惧症、极度令人尴尬的超市耍赖行为,以及让众多父母头痛的外出就餐的烦恼。情感引导对我的两个孩子是如此奏效,想要不成功都很难。

情感引导就是要让你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并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在掌握语言能力之前,孩子内心有很多焦虑无法表达出来,父母可以通过情感引导教会孩子如何在幼年就合理控制自己的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引导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情被父母所接受,并且学会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防止过分的冲动。

在父母的情感引导下,孩子将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去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样即使在步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也不至于迷失方向。我们都知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和即将升入小学的儿童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方面寻找安全感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想去尝试刚刚获得的自由。受益于情感引导的孩子善于和同龄人相处,他们能和他人很好地协作并容易融入新的集体。总而言之,情感引导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这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成为“知心妈妈”并同时在网络上发布我的视频节目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主意了,它让我可以有效地把多年的专业经验和自己的育儿心得融合在一起。在这些年与父母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情感引导的惊人效果。

我尤其要感谢:海姆·G.吉诺特(Haim G.Ginott)、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鲁道夫·德雷克尔(Rudolf Dreikurs)、凯瑟琳·沃尔斯(Kathryn Kvols)、阿尔菲·科恩(Alfie Kohn)、詹姆斯·加布里诺(James Garbarino)、莫雷·施特劳斯(Murray Strauss)、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路斯·比格尔霍尔(Ruth Beaglehole)、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玛丽·伊蒙斯(Mary Emmons)和布鲁斯·佩里(Bruce Perry),是你们让我懂得了捍卫儿童权利的意义,也是你们影响了我对早期儿童行为和儿童教育的认识和研究,没有你们就不可能有这本书的诞生。

我或许无法解答所有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但我希望我的努力至少可以促使家长们去反思那些妨碍儿童潜能发挥的错误教育方式。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也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探寻着一个又一个挑战的解决方案,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并时常在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中问自己: “我的教育方式是会加深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是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潜在的危害呢?”

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你提供情感引导所需的技巧、捷径和解决方案,也希望你也能从我和众多家长的亲身经历中获得启发。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家长们分享这些信息,在培养出快乐、坚强、有责任感的孩子的道路上助你们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