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7089500000022

第22章 最初的伦理学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富有神圣的使命,他首先要让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发现自己的无知再进而呼吁,每个人都要“关怀灵魂,获得至善的生活知识”。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虽然苏格拉底不是一个普通的传道者,但却以传授道德方面的知识为己任。他在伦理学方面的见解,与他的灵魂不灭论和知识论方面的见解互为关照,相得益彰。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的“伦理学”是奠基于“知识论”的。因为他认为“罪恶的根源是无知”“美德就是知识”“行恶之人只是对美德的估计错误,而不是心甘情愿的”。

首先来说苏格拉底的“行恶之人不是心甘情愿的”这种理论。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不是希望得到善或者幸福,一个人会去做坏事必定是他的良知被蒙蔽,他们将坏事误以为是好事,是善举,是有益的。如果一个人明白灵魂堕落之后的惨重后果,了解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表面的财富权利所带给人的好处,若与灵魂上的好处相比较,就会显得一文不值,那么行恶之人也就不会再去做坏事了。也就是说,苏格拉底认为,会去做坏事的人,只是因为错误地认为他所做的恶事可以给他带来善和幸福,而不是发自真心地想去做坏事。

从以上的的说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即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所谓美德,就是一种对“道德价值”的肯定,对“善”的坚定信仰,而人之所以行善,是因为拥有各种美德,从而培养了理性的行为与思考,而理性的培养,依赖于客观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一种回忆或认识的过程”,各种善的知识早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教师就是要设法鼓励人们辨识,发现它们,所以苏格拉底总是使用问答法激发人类心中的善。

综观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说,就是在阐述和肯定“道德价值”,并认为它就代表知识。他主张“罪恶根源于无知”,所以一个人只要知道什么是善,就一定会行善;只要使人们知道“美德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上实行美德,这个社会就必然和谐。苏格拉底有关伦理道德的学说是不是完美无缺呢?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曾经批评过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学说忽略了灵魂的缺陷。因为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只要明白什么是善,就会去行善,但这种说法建立于一种假设中,这个假设就是:人的行为都被理性所控制。苏格拉底却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行为是受感情所左右的,而这就是灵魂本身的缺陷。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这一点确实有几分道理。苏格拉底做任何事情总是按理智的准则处理,所以他就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受理智所支配的。这样,苏格拉底就忽略了感情这一因素。但尽管如此,苏氏有关伦理道德的学说还是具有真知灼见的;他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论析,就是伦理学的最初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