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10月12日,三艘船总共有一百二十名船员,因首先发现陆地将可获得一万马拉只第士奖金的幸运者是宾达号的水手罗多里哥·狄·德利阿那。
三艘船收起了布篷,在距离陆地约两里克的海上停船下锚。
过去的种种情景一幕幕地浮现在哥伦布的脑海…14岁立志航海,加入热那亚舰队,经过十多年的航海生涯,后来加入法国舰队,升任船长。
海战败北,漂流到葡萄牙,为了去东方探险,未获葡萄牙政府的重视,而且受尽了讥嘲和凌辱,潦倒不堪,于是流浪到西班牙,几经波折,幸蒙西班牙女王全力赞助,夙愿得偿。
两个月来,备尝艰辛,最后关头,几乎功败垂成,葬身鱼腹,唉…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的计划果然是正确的,在神的引导下,印度航道已被我打开了。”哥伦布兀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哥伦布本想在天亮以前好好地休息几个小时,以消除几天来的身体疲劳,并松懈一下精神上的紧张情绪。
可是,突然来临的喜悦反而使他思潮起伏,无法合眼。
眼前的这块土地是黄金镶顶的中国呢?还是盛产香料的印度?会不会是无人居住的荒岛呢?不管怎么说,已经发现了陆地,这是不争的事实,值得庆祝一番。
哥伦布披衣走出船长室,把随船的政府官员和重要船员们请到餐厅里来欢饮。
“为西班牙国王和女王干杯!”
“为哥伦布提督干杯!”
“谢谢,谢谢大家的合作…”哥伦布哽咽地说不下去了。
天色微明,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是大家引颈企盼的大好日子。
哥伦布穿上闪闪发光的骑士铠甲,腰佩短剑,身披红色披肩,手举西班牙国王的旗帜,在武装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了小艇。
接着,宾达号的马丁·宾逊和尼纳号的文生·亚尼斯·宾逊,也分别擎着绿色十字旗登上了自己的小艇,一行人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向岸边驶去。
绿色旗帜上,绣有F和Y的大写字母。F是代表斐迪南国王,Y是代表伊莎贝拉女王。
从小艇上看过去,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的密林横亘在眼前,接近岸边时,和风微拂,鸟语花香,令人神清气爽,倍感舒适。
哥伦布手举国旗,神情肃穆地首先踏上他所发现的新陆地,大家一一跟着上岸。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旗帜随风飘荡,哥伦布集合大家跪下祈祷,赞美神的恩典,大家低头祷告,没有一丝的喧哗、叫嚷,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当时的心情已不是任何言语所能表达出来的。
祈祷完毕,哥伦布站了起来,庄严地宣布道:“请葛吉艾利斯先生把我的话记下来--1492年10月12日,唐·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此岛,谨以西班牙国王及女王的名义永远占领。”
在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中,哥伦布已是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在远远的树林里,很多土著人躲在那里窥望,有几个胆子稍微大一点的走了过来。他们全身赤裸,但体格却很强壮,脸上涂着红、白两种颜色,样子虽然怪异,但却没有恶意。
他们对哥伦布的这一身打扮充满了好奇。起先他们见到这一队人马的怪异装束,还佩有刀剑,惊恐得躲进密林里去,后来看到哥伦布领头跪下祈祷,他们知道这一定是个首领,而这个首领竟是一脸的和蔼、庄严,因此也就胆壮起来,走近来想看个究竟。
哥伦布微笑着向他们招呼,使他们更放心了,纷纷地围拢过来。
他们从没有见过外界的人,因此对哥伦布这批人的装束、衣着以及所使用的一切东西,无不投以惊奇的眼光。他们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像孩子般地天真。
哥伦布仔细打量这些土著人,发现他们身上奇形怪状的图案是用植物的液汁调着黏土画上去的。他们真正的皮肤是红铜色,头发并不鬈曲,但前面剪得短短的,而在脑后的部分,长长地留着发辫似的披在肩上。
他们的眼睛炯炯有神,额头很高,看起来,性情淳朴忠厚,个个都很健康。
双方虽然无法交谈,但从友善的眼神和动作上看来,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接近了。微笑是人类共同的友善象征,靠着它,可以使敌意和戒惧消失于无形。
哥伦布当场以红色的帽子和玻璃珠的饰物作为礼品,赠送给他们。他们点头咧嘴笑着接受,然后相继离去。
过了不久,土著人捧来了大批的水果和鱼类作为回赠。
哥伦布心想:这里不知道是不是中国,或者是印度的一部分。传说中国遍地是黄金,印度则盛产香料,看样子,这里既不像是中国,也不像是印度。那么,这是什么地方呢?
哥伦布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意思是:伟大救主--耶稣基督之岛。
由于语言的障碍,他们只好靠手势来表达,土著人的发音称这个岛为瓜那哈尼岛,是属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巴哈马群岛之一,也就是现在的瓦特林岛。
哥伦布等一行人在岛上略为巡视一番,就再乘坐小艇到船上去休息,仅仅是一天之隔,整艘船上的气氛已迥然不同,过去那种焦虑、不安、失望、恐怖,甚至阴谋叛变的情形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心中充满了信心,他们对哥伦布的勇敢、刚毅、果断以及正确的研判更是由衷地崇敬。
经过七十多天的海上颠簸、困顿,实在需要痛痛快快地休息,船员们满怀喜悦地酣然入梦。
第二天的清晨,就有许多土著人划着独木舟,带着水果以及一些土制食物来和船员们交换玻璃珠等饰物。那种以某种植物根制成的面包,想必就是他们的主食吧。
这么看起来,这个岛想必也不怎么富裕,哥伦布不免有点失望。
突然间,他听到一个船员以一种惊诧的口吻说:“你们瞧,有一个土著人的鼻子上套着黄金的鼻环呢。”
果然不错,那个鼻环确实是黄澄澄的金子做的。哥伦布把那个土著人请到船上来,用手势比划,想探听出金子的来源。
土著人指指南方,意思是说,南方有一个富有的国家,那里的国王吃饭的盘子都是黄金制成的。
哥伦布马上想起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一切,黄金之国的中国,想必不远了。
哥伦布选中几个较为聪明伶俐的土著人,每天教他们西班牙语,希望他们做向导和翻译,带领探险船队向黄金之国进发。
在圣·萨尔瓦多岛的四周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随着船队的前进,连续看到许多树林苍翠的美丽海岛,看起来,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
哥伦布的船队曾经在三个岛屿停泊过,分别给它们命名为“圣玛利亚”、“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用来作为纪念。
这些岛屿上的居民,也都是未开化的土著人,对这一群外来客他们惊为天神,纷纷献上各色水果和土产。当然,哥伦布也都一一回赠,以示亲善。
哥伦布率领船员们在这几个岛上巡视,发觉各地景色优美,潺潺的溪流,清澈的河水,河内游鱼可数。树林里栖息着各色的鸟类,树上结着前所未见的果实,让这一群人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兴奋不已。
担任向导的土著人以生硬的西班牙语,再辅以手势告诉哥伦布说:“在西南方还有更大的岛,叫做古巴干那岛,那里有更多的黄金、珠宝和香料等。”
哥伦布极感兴奋,心想,那必定是日本了。
于是他下令向西南疾驶而去。
偏偏风向不顺,好不容易在10月28日抵达了一个大岛。
当地土著人称之为古巴干那岛,就是现在的古巴岛。
哥伦布率领的船队在岛边停靠,只见这座岛屿山高林密,溪谷的流水注入海湾,是一座美丽的岛。
哥伦布一行人步行上岸,一路向内陆进发,走了很久,所见的都是用棕榈叶做屋顶的简陋房屋,土著人也都是全身赤裸,以捕鱼为生,看起来非常贫困,根本不是想象中以黄金为屋顶的巍峨建筑。
哥伦布又发现土著人把晒干的草叶卷成棒状,然后在一端点上了火,把另一端送到嘴里去吸,吸完了吐出一阵白色的烟雾,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看到的烟卷。
哥伦布心里不免失望,但又不死心,他一再询问向导,向导仍然嚷嚷着:“古巴干那!古巴干那!”并用手势指着内陆的方向。
哥伦布认为金碧辉煌的宫殿就在里边,于是派遣懂得几种语言的多利士率领几个干练的水手去谒见国王。
在哥伦布的心目中,这里的国王一定就是马可·波罗曾经在那里做过官的蒙古皇帝忽必烈。
多利士临行前,哥伦布吩咐他说:
“你去晋谒国王时,告诉他我们愿意和他们修好的诚意,并把西班牙国王的御函呈递上去,顺便多带些黄金回来。”
多利士等领命而去,十多天以后,却败兴而回。他们向哥伦布报告说:“我们翻山越岭走了好几天,途中只见到几个小村落,那些土著人都很穷困,不过,对我们倒很友善,我们把玻璃珠送给他们,他们都很高兴,拿出许多食物来招待我们,还让我留宿在他们的村落里。”
“我们希望能找到黄金和香料,于是把样品拿给他们看。他们用手势指着南方,意思是要到更远的南方,才有这些东西。”
“我问他们有没有高大的房屋,他们只是一个劲儿摇头,看样子,这里只不过是个穷困的岛,距离黄金之国,还远得很呢!”
“哦,真是辛苦你们了!”
哥伦布内心的失望可想而知。不过,对他们的辛劳,仍是衷心的感激。
多利士接着说道:
“我们这次却带回来一种奇怪的东西。”
“是什么?拿给我看看。”
“土著人把它叫做塔巴可(烟草)。”
哥伦布拿在手里端详,这是一种晒干的草叶,闻起来有股辛辣的味道。
“土著人把它卷起来,用火在一端点燃,然后用嘴在另一端猛吸,吸完吐出一阵白烟…”
哥伦布不等他说完,就笑着说道:
“不错,我前几天就曾看到土著人在吸它。”
接着,哥伦布就如法炮制,做了一根烟卷,点上了火,猛吸起来。他把眉头一皱,苦笑着说:“既苦又辣,居然还有人吸它!”
四周的人们一个个都很好奇,争着试吸。你一口,我一口,大家都被呛得咳嗽不已,一边咳,一边笑,闹成一团。
现在香烟已经风行了全世界,可是,在那个时代,这些欧洲文明人却还是第一次接触烟草,难怪他们会大惊小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