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7192900000009

第9章 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岁大夫一一孙璧儒(3)

八、为吉鸿昌将军治枪伤

回国以后,孙璧儒即到母校海军医学校报到,校长经子清(浙江人,为名流经子渊、字亨颐之兄,经亨颐是廖承志同志的岳丈)让他当教授和外科副主任(主任是法国大夫罗彬教授)。每月工资 150 元大洋。但政府一直对我国教师欠薪,直到 1930年该校停办也分文未发。同时,还兼在原附属医院的诊务,又是白尽义务,也不给报酬。但在这同时,罗彬教授另给孙壁儒介绍一处有收入的工作,即是到西开法国医院(现为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任门诊大夫,给法国工部局、比商电灯电车公司和法国医院三处的华人职工看门诊,有门诊挂号的收入。此后,孙璧儒还和沈鸿翔大夫(为音乐教育家沈湘之父)等人在城厢东门脸开了一家诊所,又分别为几家富户当家庭保健大夫,都有一定的收入。孙璧儒大夫是开业西医,属自由职业者,是高级知识分子。

从 1926年到1951年前后共20多年的长时间里,孙壁儒大夫一直在西开教堂后的法国医院看门诊,也一度负责原法租界内的外伤事故诊治工作。对于后一项工作,给孙璧儒大夫印象最深的就是1934年11月10日为吉鸿昌将军看枪伤一事。老人晚年曾向我详细谈了全过程和自己的感想,并写了一篇题为《为吉鸿昌将军看枪伤》的短文,刊于1994年第一期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上。全文如下:

1926年到 1951年,我在天津法国医院(坐落在西开教堂后,现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应诊。除为法国工部局、比商 电车电灯公司和法国医院三处的华人职工看病外,还担负法租界地区以内的外伤事故诊治。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将军(1895-1934年)在天津法租界国民饭店遇刺伤臂后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任应岐军长。

10日清晨,我上班前在家里看当日报纸,已有报道吉鸿昌和任应岐二位将军被捕的消息。上班后,约10时左右,我正在给一位病人看病,突然有四五个人走进诊室,其中一名巡捕指着吉鸿昌让我先给他看伤。我让那病人稍等,走到伤者跟前看到是枪伤,就明白这是报上所载的吉鸿昌将军。吉将军当时身披黑色大衣。左臂肩挎着一条白色三角巾(记不清是围巾折成或是绷带缠的)兜着伤臂。他先伸出右手和我轻握为礼,也没有坐下,即站在诊室当中让我看伤。我打开绷带,只见其左上臂有子弹穿透伤,未伤骨。我当即给消毒、敷药、缠好绷带,很快就处理好了。料理完毕以后,吉将军又伸手和我相握,口称:“谢谢大夫。”即转身离去。

我在处理伤口完毕以后,才正面注视了一下吉鸿昌将军。他体态魁梧,仪表不凡,手大而肥厚。临别时与我握手较有力,很是得体。与吉将军同时被捕的任应岐军长当时也同来诊室,身材稍矮,也穿黑大衣。他一直站在吉将军身后。一言未发。他们二人是否在前一天晚上即住进法国医院,我不得而知。因为该医院一二等病房的病人都可以不穿病服。

1934年11月24日,古鸿昌将军与任应岐军长同时被国民党蒋介石下令枪杀于北平炮局子陆军监狱,英勇就义。我同吉鸿昌将军虽然只见过这短促的一面,但他那高大、正义的形象,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九、终身在津门行医

1951年11月,孙璧儒大夫离开了他工作多年的西开医院,参加天津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服务队第二大队。被分配到当时的天津市第一医院(原为意国医院,院长为陈绍贤。是比孙璧儒晚一期的留法同学)看半天门诊,并参加著名中医董晓初大夫开办的兆丰诊所的医疗活动。此外,还担任和平区西医学习中医学校的校长与和平区卫生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参加和组织区内中西医 300 多人的政治、业务学习,都做出成绩。以后又受命筹组天津市第六医院(现长征医院前身),时为 1956年2月。孙璧儒大夫的医德医风,都受到过好评。孙璧儒大夫参加工作以后,更多次响应政府的号召,在认购公债、捐献飞机大炮和其他捐赠活动中,都起到带头作用。

孙璧儒大夫是天津市第三届至第七届的市政协委员,是和平区第一届至第八届的区人大代表,事受国家高级专家待遇。1976年12月,孙璧儒老大夫光荣退休。

十年动乱中,孙璧儒大夫的住家被抄,很多从医的照片、书刊、证件大多遗失,部分财物受损。老人处变不惊,平静对待,从未对前途失去信心。落实政策后,于1990年91岁高龄,写出捐献遗体的遗嘱,为自己终身从事的医务事业做出最后的奉献。此后,还勤于笔耕,陆续动笔(或口述),写了《孙璧儒负复求学记》、《孙璧儒百年回忆录》、《孙璧儒百年备忘录》等文稿;2000年,孙璧儒大夫被天津市有关部门评为“世纪老人”后,自己又很动情地写出了抒情文字《祖国颂》,是很感人的。

老人逝后,家里还从他的书桌抽屉中,发现老人留给自己的夫人一一“亲爱的老伴”的 一封遗书,其中引用了“仁者寿”和“大 德必得长寿”等古文,祝愿老伴长寿,这也可看作是孙璧儒老人对自己一生的期望、追求和肯定。老人晚年的心境一直很好,很乐观,还很有情致地将自己的随感、心得写出共有245条的随感条,名为《论三》,读来很有风趣,也能窥见出老人暮年时一片“心”。老人的“心理年龄”是很健康的。现摘录20条如后:

1.天有日、月、星。

2.地球分热带、寒辛苦、亚热带。

3.天主教有上帝、圣母、耶稣 三位一体之论。

4.松、竹、梅称“三友”。

5.各国军队都分海、陆、空。

6.夏有“三伏”,冬有“三九”。

7.大会也可称“三手”会议:见面握手,赞成举手,通过拍手。

8.尊老、敬老、养老是人们对老人的关怀。

9.中医诊脉分:寸、关、尺。

10.天津的三个独特传统食品: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

11.年龄的三分法: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

12.生命三要素:空气、阳光、水。

13.端午、中秋、元宵 三节三食品:粽子、月饼、汤圆。

14.山东曲阜有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15.人患结石有 三症: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

16.人的呼吸系统必须维护好:气管、支气管、肺。

17.人的三大循环系统是:心脏、动脉、静脉 。

18.人的三大神经系统是:脑、脊髓、各类神经。

19.人要注意三大消化系统 t 胃、肠、食道。

20.人的三大运动系统是:骨髓、肌肉、关节。

孙璧儒老人一生行医,在西医临床和治疗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天津市西医的先驱,在全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老西医。孙璧儒大夫去世后,在各界为孙璧儒大夫告别和捐献遗体的仪式上,悼词中是这样肯定老人的一生的:

…孙璧儒先生热爱党、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卫生事业和医院事业做出了贡献。退休后仍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医院的发展。他豁达开朗,平易近人,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十、孙、朱同 “献身”

1951 年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前身)筹建时,院长朱宪彝教授曾邀约孙璧儒大夫到医学院任教为教授,但终因当时在兆丰诊所的业务未了,错过了机会,也深感有愧于朱教授的盛情。孙老在接受我的采访中,曾多次表示了对此事有深深的遗憾。 而最后,这两位老人还是走到一起了。即是:孙璧儒博士晚年也和朱宪彝博士同样,都有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天津医学院,供数学标本和科研之用,都是在一生的事业中,最后又都跨越了一个新高度!人们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