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23

第123章 稳、冷、狠(15)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在写到这类倾轧情况时说:“这是官场中的生性如此,习惯如此。”书中写了一个叫陈雨堂的官吏因被嫉妒而遭倾轧:陈雨堂在山东做官日久,“寅僚旧好总多,易于照应。那一班没有差使的黑州县,看见他未免因羡生妒,因妒生恨,因恨便生出倾轧来,思量要攻击他……”

官场倾轧之事甚多,而以曾国藩的“挺经”为应对的根本。李鸿章在与翁同相互排挤时就用到“挺经”。

李鸿章做直隶总督时深受翁同的排挤,有一次,袁世凯作为翁的说客来劝李鸿章乞休开缺,以使翁能顺利顶补做成协办大学士。李对袁说:“他想补我的缺,万万不能!……我一息尚存,决不无故告退,决不奏请开缺。”翁同最终没有如愿所偿。

曾国藩的“挺经”是怎么回事?这里要讲一个故事。

某家来了贵客,老父派儿子去市上采备肴果,准备中餐。孰知过了十一点,儿子还未回家,老头便往村口探望。只见儿子挑着菜担,在离家不远处的田埂上,和一个货郎对峙。田埂不宽,只容一副担子过身,两边都是水田,二人都不愿下田,因此僵在那儿。老头上前,婉语和货郎商量:“朋友,我家有客,急着办中饭。您往水田稍让一步,让小儿过来,如何?”货郎说:“你儿子就让不得么?”老头说:“小儿身材短小,下田后怕打湿了担子;您身材高,不至于沾水。故此请您让一让。”货郎说:“你儿担内不过一些菜蔬,打湿了也将就用的;我担中可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那就一文不值了。对不起,我让不得。”

道理说不过,老头乃祭起挺经,说:“来来,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朋友您将货担递给我,我顶在头上,您空身从小儿边上绕过,我再递还担子。如何?”不待答应,老头便弯身去脱鞋袜。货郎见此,忽觉过意不去,说:“算了,老丈如此费事,还是我下水田,让你儿过去吧。”当即下田避让。

这条挺经,其实就是《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的道理。最终的解决方案与最初的方案建议相同,只是在执行方案时有个挺一挺的关键环节。此一挺,貌似提供你让、我让之外的第三种思路,实则不过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但是,这张空头支票却令己方占据道德高点,从而让陷入僵局的谈判回归到于己有利的方向,并最终置换谈判议题——从担子沾水,变成了伦理学上的尊老原则——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