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28

第128章 稳、冷、狠(20)

巡抚张伯行是如此清廉的,而总督噶礼则是那样“贪横”的,两位大员如同水火,无法求同存异,时有龃龉,发生在康熙五十年的江南乡试舞弊案终于让二人间的矛盾、冲突表面化了。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不过是班子内部的不团结,更本质的是,这反映了两个具有不同价值观、不同德行的人之间的无法调和,是清官与贪官的斗争。在皇帝大人的支持下,最终舞弊案最终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清官张伯行”胜了“贪官噶礼”。

科举考试,本来是以文才取胜,也会有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但不会明目张胆。但是在康熙五十年,苏州乡试的时候,正考官是左副都御史左必蕃,副考官是编修赵晋,同考官是知县王曰俞、方名,他们却作出了一个举世皆惊的事件他们却做出了一个举世皆惊的事件。发榜之日,有名者多盐商富贾子弟且有“不通文字”者;同时盛传副考官、同考官等交通关节、鬻卖“举人”,两江总督噶礼从中索贿受贿50万两白银……士子们忍无可忍,千余人制五路财神像抬入文庙明伦堂,意谓此番乡试“惟财是举”,又有人将贡院门口的匾额“贡院”改成“卖完”,事情越闹越大。张伯行有所掌握后,即上疏报告此事。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正考官左必蕃亦先后上疏,言今科乡试“显有情弊”。江南乡试舞弊案由此掀开,处理过程颇为复杂,历时近两年时间、经“五番”审查、较量方才得以终结。

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帝先是震怒,然后派户部尚书张鹏翮、安徽巡抚梁世勋会同噶礼、张伯行在扬州会审,新中举人竟然连《三字经》都背不下来,这分明是不打自招。副考官和考生均承认互相勾结、科场作弊的行为。;而最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此时竟然牵连噶礼,欲盖弥彰的噶礼极力阻挠审案。,然而一向以清廉自居的张伯行并不甘心就此结案,一定要查明真相。

此时中坚力量户部尚书张鹏翮就成了关键人物,事情如何发展就要看他站在哪一方了。就在此时,他的儿子摊上重案要求助于噶礼,他自然就倒向了噶礼这一方。张伯行不甘心被摆布,上疏康熙,“督臣(噶礼)忍负皇上隆恩,擅作威福,卖官卖法,复卖举人,贪残暴横,恶贯满盈,祗缘权势赫奕,莫敢撄其锋以贾祸。仰祈敕令解任,一并发审,俾舞弊之人,失所凭借,承审之官,亦无瞻顾,庶几真情得出,国法得伸。”闻此,噶礼亦罗织张伯行“七罪”疏奏。见二疏,康熙命将张伯行、噶礼一并解任,令张鹏翮会漕运总督赫寿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