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31

第131章 稳、冷、狠(23)

章惇原是福建浦城县人,他父亲章俞后来迁徙到了苏州落户。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章惇与苏轼、苏辙兄弟同时中进士,同榜的还有章惇的侄子章衡。章惇自视甚高,看到自己和侄子名列在一起,觉得是非常羞辱的事情,所以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而是等到下一科才进入官途。1061年左右,章惇与苏轼都到陕西省做了地方官。也就是在期间,二人结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常常在一起结伴游玩做诗常常在一起结伴游玩作诗。

有一次,章惇与苏轼同游南山(在陕西省盩厔县南),到了仙游潭上。潭下面是万仞绝壁,潭上面只有一根树棍做成独木小桥与对面山崖相连。横木其上,看着就令人胆战。

章惇因为苏轼的书法好,就请苏轼到对面石壁下题字,苏轼非常害怕,说是不敢过去书写。章惇镇定自若地走了过去,用根绳子拴在树上,另一头拴在自己身上,滑了下去,用大毛笔蘸着漆墨写了几个大字:“苏轼章惇来”。章惇写完字,轻轻松松地回来,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仿佛没事人一般。

苏轼拍着他的脊梁叹道:“将来你必定能杀人。” 章惇问:“为什么这么说?”苏轼说:“能拿自己性命开玩笑的人,也能狠下心来杀别人。”章惇听后,不禁哈哈大笑。苏轼能从这件事上看出章惇的人性,也算是阅人高手,可是却没想到这个朋友的狠劲最后用到自己的身上来。

神宗元丰二年左右,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苏轼的官场上的对手舒亶和李定等人故意扭曲苏轼的诗句,寻章摘句,大做文章。说苏轼的诗讽刺新法,并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逮捕苏轼治罪,贬官到黄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此时,苏轼和章惇两人都年过不惑,苏轼属于司马光麾下的旧党阵营,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章惇为了升官则逐步向以王安石为领袖的新党集团靠拢。这样这两个朋友在官场上的政见出现了不同,而章惇为了迎合王安石,也开始落井下石针对自己的好朋友苏轼。

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章惇爬上了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成为标准的首席宰相,登上了一个臣子所能达到的权力最高峰。此时的章惇,政治野心极度膨胀,决定恢复所有被废除的新法,对元祐年间旧党诸臣进行大肆报复,生者流窜,死者追贬夺谥,手段之毒辣,无所不用其极,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