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72

第172章 唯上是从(3)

唯命是从这一官场定律到了清代更是被许多人运用的炉火纯青。光绪年间,《月月小说·序》里就有这样的描写:“一言发于上,‘者者’之声哄然应于下,此官场也。”又有一副对联这样说道:“著著著,祖宗洪福臣之乐;是是是,皇上天恩臣无事。”

大概中国人在官场中浸染已久,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一位叫威妥玛的英国人对当时的大清官场唯唯诺诺的形态看得一清二楚。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中国虽事权不归一,但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见。在总理衙门中,每当外国使臣发一议论,中国官吏都以目相视--大臣视亲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视旧在署的大臣。如果亲王发言,则众人会以雷公退避三舍的声音响应,如亲王不说话,诸大臣便像死了一样,谁都不发言。威妥玛举了个特别生动的例子,有一次,他到大清国的总理衙门办事,无聊之时说了一句“今天天气甚好”,可没有人答话。过了好久,才有一个大臣小心翼翼的回应了一句,“今天天气确实好。” 威妥玛点了点头,那些大臣们见他点头了,连忙嗡嗡嘤嘤的回应:“今天天气确实不错。”由于清朝官吏唯唯称是已成习惯,所以有时对上司所说的话根本不过脑子就附和。有一长官因嫌属吏办事不力而加以斥责,属吏连说“是、是”,长官一时兴起,就骂属吏是王八蛋,属吏居然还是两个字:“是、是”。

当然,唯命是从,不仅是“是、是”这么简单,如果对上司的脾气并不了解,弄不清楚他的真正意图,身为下属的你就要请教别人或者揣摩其中的意思,以便找出可以迎合的方式。倘若实在是不知所云,那就只好套用上级公文中的现成文字了。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借老幕友之口,道出官场上的幕友拟稿办案时以套用上级衙门的公文来迎合上司意图的情况:“吾辈办案,无不叙套,一切留心套熟,则不犯驳饬。”然而,有时候,客套话可能也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