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086

第86章 缩头、收臀、摆尾(8)

在清末官场上,有一位叫翁同龢的老人家,可谓是个经过千锤百炼的老官僚,甚精趋避之术。在晚清政治风云中,翁同龢既想替皇帝收回权力,又怕自己担当擅权的罪名,所以,先是保荐康有为,后来康有为的思路与他不同,他又后悔了。他所念念不忘的唯有个人的利害得失,唯恐承担半点责任。梁启超曾对他有过一段评论:“龚师傅(影射翁同龢)太胆小,于官场中趋避之术太工,他只可以做承平良相,决不能做救时名相。”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又分析他说:“这位老夫子的意思,一来要迎合王爷的意思,二来要脱卸在小翁(指张荫桓)身上,不担责任;三来恐怕我(指康有为)不受羁勒。”可见翁同龢的狡黠圆滑。

实际上这种圆滑无非是夹着尾巴做官。采取夹尾式的好处很多。其一:夹着尾巴,自然受到的嫉妒诽谤要少很多,人不会趾高气扬,自然就不会得罪太多的人。其二:夹着尾巴采取的守势,所谓“退可守进可功”,藏而不漏是为官的要诀。其三:在上为官者喜欢听话的下属,若事事和他反向而为,早晚会栽在他的手里。

不过,夹着尾巴并非是一日之力可以成功。宋时的邢恕为这个论断做了一个很好的解析,邢恕是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曾是宋名相吕公著的幕僚。他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典籍,古今成败故事尽在胸中,每每高谈阔论,口若悬河,颇有战国时那些游说于七国之间的纵横家气度。后来又师从当时的著名哲学家程颢,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时贤士争相与之交往,他也经常出入当时朝廷重臣司马光、吕公著等门下,年少得志,自然是踌躇满志,有澄清天下之志。

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9~1077年),邢恕考上进士,当上了永安主簿。因为自己的文采得到当朝上司吕公著的赏识,就肯请吕公著推荐任崇文院校书。这个职务虽然很低但多少是中央官府里的一职,所以邢恕的尾巴就翘到了天上,不可一世了。

在宋朝,但凡是个官员就是个才子,邢恕自然更不在话下。他用诗文结交了很多朋友,最著名的当属大诗人王安石的儿子王滂。二人常常在一起喝酒做诗,当然也一起畅谈理想之类,同时还要把当今一些名人批评一翻。也许朋友的友情让邢恕大意了,或者此人根本就是个翘尾巴之徒,某一次,居然当着王滂的面,讲了一大堆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