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医疗援助区:这是医疗小组进行手术以及提供其他医疗服务的地方。
4.人员集散区:暂时没有任务的搜救人员可以在这里休息、进食,一旦前方发生险情,这里的预备人员可以马上替换。
5.装备集散区:安全储存、维修及发放工具及装备的地方。
6.建材仓库:这里存放搜救行动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并在行动时分发。
在营救队伍中,必须有各方面的专家和营救的组织者来保证营救行动的正常进行。具体地,应该包括的人员和他们在营救中所发挥的作用如下所示:
1.建筑结构专家。负责对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进行评估,给出危险级别判断,并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给出新的评估和判断。
2.危险材料专家。协助搜救队伍鉴定危险物品、评估建筑物周围和内部空气状况及后续的再次评估。
3.医学专家。提供医学评估、对幸存者实施救治。搜救人员应当确保医疗人员能尽快接触到幸存者,这可能需要临时停止搜救工作。
4.重型设备专家。在搜救工作需要起重机、重型搬运机等设备时提供建议。另外,他们必须作为搜救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之间的联络员,保证双方有效地沟通。
5.技术信息专家。对营救行动的进展进行记录。
6.搜救团队负责人。对整个搜救团队进行组织和协调,整合公用事业、执法、军队及志愿者等其他人员的力量。
在整个营救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营救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开始营救之前,必须让所有参与搜救的人员明确了解警示信号和撤退流程。比如,警报可以按下述方案鸣响:
1.暂停行动,保持安静:一声长笛(持续3秒);
2.撤离该区域:三声短响(每次1秒),暂停一下,再次重复,直至所有成员撤离;
3.重新开始行动:一长一短。
§§§第六节互救救援故事
一、帮助同学一起脱险
这是3个15岁少年的故事,在那剧烈的摇晃中,在谁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危险中,3个少年的举动让人不由心生崇敬。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这3个少年所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红山中学初三(2)班正在上英语课,同学们安静地做着笔记。突然,杨鹏感觉屁股下面的凳子强烈地颠了一下,他以为是同桌在搞恶作剧,就扭过头去瞪着他,却看到全班同学都在紧张地四下张望。接着,课桌椅的抖动更猛烈了,头顶的灯管也剧烈摇摆起来,地面的震动感觉十分明显,还伴随着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轰隆隆”的像闷雷一样的响声。
全班同学当时都惊恐万状,而最初和他们一样吓得有些惊慌失措的英语老师,这时立即停止了讲课,高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慌!可能发生地震了,按照从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顺序,迅速向操场撤离。”说完,老师转身走出教室站在楼道里组织同学们疏散。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容不得周全考虑。楼上的“雷声”越来越响,连接教学楼与教工宿舍楼的天桥被拽拉得“啪啪”作响,天桥、宿办楼外墙瓷砖哗哗下落。此时,在与教学楼连接的实验楼楼梯、宿办楼的北楼梯、教学主楼的中楼梯三个楼梯上,响起了近1 500名同学急速而有序地跑步撤离声。
初三(2)班教室位于教学楼二楼东头第二间,几十秒钟之内,几乎所有同学都已撤出了教室向楼下跑去,然而,该班的朱晓丹同学却犯了愁,焦急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原来,就在10天前,她在家不小心扭伤了右脚脚踝,地震发生的时候她右脚的肿胀仍然没有消除。
这时候,晓丹扶着桌子,艰难地往外挪动,强烈的恐惧和剧烈的疼痛使得她才走了两三步就差点坐在地上。这时,坐在第四组最后一排的杨鹏迅速跑到第一组的晓丹身边扶起她:“不要怕!我扶你!快跑!”不容一向腼腆的晓丹拒绝,杨鹏已经搀起了她,帮她右脚离地往外跳着跑。到楼梯口时,四、五楼的同学也都撤了下来,杨鹏小心地护着晓丹,安慰她说:“小心点,不要摔着!”
听了杨鹏的话,晓丹心中充满了感激,虽然眼角的泪滴还没有干,嘴角已经露出了笑容。
正在这时,浑身湿透、满头大汗的杨鹏眼前一亮,兴奋地大叫起来:“啊!你们怎么也上来了?”原来是同班的赵瑞亮和张博,他们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和杨鹏、朱晓丹在一楼、二楼楼梯拐角的平台上相遇。
原来,赵瑞亮和张博在老师发出撤离令之后,飞快地撤到了操场。一些同学由于惊吓坐到了地上,大多数人感到头晕目眩,好像晕了车。突然,不知哪个女同学喊了一声:“朱晓丹还没下来!”听到此话,他们不约而同地冲出了刚刚聚拢的队伍,迎着急速向下撤离的队伍向教室冲去。
3个少年在楼梯相遇后,共同搀起朱晓丹向楼下跑去。当他们到达教学楼前升旗平台时,站在操场的同学们惊喜地向他们欢呼起来。这时,杨鹏就像刚从游泳池里出来一样,从头到脚湿漉漉的。站到操场以后,杨鹏才发现自己的双腿不争气地抖动起来,汗水也比刚才流得更厉害了。事后被问其当时是否害怕时,这3位少年回答道:“害怕也不能丢下同学!”
二、震后被埋墙角互救逃生
陈同学是云南省腾冲县云华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给班上的同学发数学考试卷。突然,教室出现剧烈摇动,她从室内被甩到了走廊上。这时,她脑中忽然闪过电视上播过的唐山大地震的情景,于是大喊:“地震了,快跑!”
随后,她立即从地上爬起来,向通往一楼的楼梯奔去。刚刚走到拐角处,房子就塌了。她和她的同班邓同学、童同学三个人被一个大柱子卡在了一个90度的墙角。十几分钟之后,地面恢复平静。
此时,陈同学恢复了意识,她感到下半身剧痛。这时,听到身旁的邓同学说,“你们都醒醒,不要睡!”陈同学说,“我好痛。”“坚持,不要放弃,老师说我还要向你学习呢!”邓同学微弱的声音响在耳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支撑着。
可能是听见有人声了,陈同学身下有个人,发出了“救命”的呼救。这时,陈同学问:你是谁啊!话音还没落,身下的人就断气了。
这个人的死去,让他们三个意识到必须互救。于是,满头是血的邓同学,艰难地扒掉了陈同学胸前和头上的石头,让她可以呼吸自如。陈同学又忍着剧痛,用脚扫去了童同学胸前的大石头,但压在童同学腿上的大梁,怎么推都推不动。
这时,邓同学用尽全身的力气,用石头敲碎了头顶上的玻璃,先爬了出去。接着,又伸手把陈同学从里面拖了出来。为了能救童同学,邓同学背起陈同学就跑,而此时,陈同学见她满头满脸都是血,便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帮她捂住伤口。当她们跑到街上后,就让路上的人来救出了童同学。
这时,距离地震发生,已过去了近两个小时。童同学已受伤较为严重,一拖出来就被送医院做了截肢手术。而陈同学因为十二指肠断成了三截,人出来后,一直处在昏迷中,经过两天昏迷,做了十二指肠缝合手术的陈同学,终于清醒过来。当她睁开眼看着身边的母亲时,微微笑了,她说:“妈妈,我们没死。”
三、废墟中用歌声来保持
清醒2008年5月12日,15岁的甯加驰和同学们正上着物理课。突然教室开始剧烈摇晃,“地震了,快藏到桌子底下!”不知是哪位同学大叫了一声,这时墙体开裂,水泥预制板狠狠地砸下来,甯加驰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被埋在废墟里面。他只记得自己双膝跪地,左手被死死压着。
不幸中的万幸,甯加驰发现附近一堆预制板之间露出一个缝隙。出于求生的本能,甯加驰不停地扭动脖子,将头侧了过来,终于有了一个暂时可以呼吸的空间。这时,从他身边传来了一个微弱的声音,“救救我,我的脸好痛!”是女同学曾婧。
通过仔细观察,甯加驰发现他们4个同学呈“叠罗汉”的姿态被压在一起,周兰在最上面,他的头顶着祝翔的屁股并排压在中间,处境最危险的是被压在最下面的曾婧。甯加驰发现周边已经没有空间,于是他摸索着用唯一可以活动的右手拉住了女孩的手,一边安慰她不要害怕,一边忍着痛帮助曾婧一点一点移动过来,让她的头可以伸到自己蜷起的膝盖和肚子之间的空隙里,这样既可以让她呼吸也可保护她的头。不过这一使劲,却让甯加驰的左手被挤压得更紧了。
等曾婧的情绪稳定下来后,甯加驰又马上鼓励周兰和祝翔要镇定、坚持、别放弃。时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漫长,外面还是没有任何动静……两个女生开始发抖了,祝翔的意识逐渐迷糊起来,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竟毫无声息了,甯加驰赶紧掐祝翔,边掐边喊着祝翔的名字,直到祝翔再次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