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7220400000007

第7章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1)

据说,美国曾有一些宣称“不愿和别人交往”的孤独者,却不堪“孤独”而相约:“咱们成立一个孤独人协会吧!”可见,人需要交往。这就涉及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有些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我们往往认为这是学习问题,其实,人际关系的紧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在集体中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关系到我们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潜能能否全面开发。因此,我们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会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和互动中不断成熟成长。

一、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别人乐于接受并与之交往的人,人们称为“有人缘儿”的人。据研究表明,受人欢迎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主动交往。我们都希望有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帮助和被帮助。同情和被同情,共享欢乐和分担痛苦。但是,我们有时不是主动去交往,而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注意和接纳。根据人际关系的交互性原则,别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对我们感兴趣的。所以,我们要想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主动交往。

2.聆听重于表达。学会“倾听”是人际交往时受欢迎的第一步。在交往中,善于听别人讲话很重要。会倾听的人,在别人的心目中都会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倾听说明你在乎说话的人,对于这种积极倾听,通常对方都会以好感和感激来回报。在聆听过程中,要用整个身心去聆听,静静地聆听,并给对方以必要的反馈。做个积极的听众,聆听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聆听别人的赞颂和批评,聆听唠叨,聆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

3.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那么你又怎样去尊重别人呢?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从一点小事学会处处为别人着想,从普通的话语开始去尊重别人,古语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你能为别人着想,收获最多的是你自己。

4.不过分谦虚。过分的谦虚会让别人感到虚伪,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显得你得理不饶人,无理要三分。

5.不过分讨好别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为了迎合别人而专说假话,更不能为了博得别人的欢心做表面文章。

6.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先生的这番话正说明了这一点。

7.善于理解别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体验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样才能拉近心理距离,促进情感联系。

8.乐于关心、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首先是情感性的,其次才是物质的,学会帮助别人。坦诚大方,友爱互助,热情真诚是人际交往的良好品格,也是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二、正确选择友谊

1.什么是朋友

古人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所谓朋友,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关系较密切的人。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漂亮的船需要舵桨才能摆渡,高明的人也需要朋友的帮助。”“一个人没有朋友,就像生活里没有阳光,朋友的价值超过黄金满仓。”这些格言说明每个人都要有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把朋友与亲情相提并论便有了“亲朋好友”的说法。可见朋友在人生当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往往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患难与共的朋友,他们有共同的世界观、相同的情趣和追求。当马克思为了研究资本论而导致生活贫困、无法维持生计之时,恩格斯慷慨解囊相助,成为马克思一家的经济来源和坚强后盾。他们是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结为真挚的密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什么是友谊

友谊是朋友之间的亲密的感情关系,是为了避免孤独,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个人价值建立的较密切的非亲缘的情感关系,是互相依赖的高尚的情感。人们交朋友的行为是受情感支配的,这种情感叫友谊。

高尔基曾经说过:“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的无价之宝。”也有人形容友谊是一杯醇美的酒,它浓郁醉人,芬芳四溢;友谊是人生的花朵,是沙漠的绿洲等。

爱迪生说:“友谊增进欢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恼。”还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苏霍姆林斯基说:“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我们需要友谊,并不是想用它打发时间,而是要用在人身上,首先在自己身上培养美德。”又说:“心灵空虚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他体会不到友谊的重要性。”

3.中学生友谊的特点

(1)选择性。选择能表现“自我”并能维护个人特点,又有利于前途发展的志同道合的人。

(2)稳定性。希望朋友之间友谊长存,希望朋友不失掉自己,不忘记自己。

(3)亲密性。互相帮助、忠实、心理上亲密。

(4)依恋性。依靠朋友,难舍难离。

(5)性别的认同性。小学生开始就有性别认同性,男孩和女孩做不同的游戏,选择不同的伙伴。初中开始出现“男性化”与“女性化”,开始评价自己体型和外貌。高中生不仅自我评价,而且争取社会他人的认同,让他人承认自己是一个男子汉,或自己是一个标准女性。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谁不懂得友谊,谁就不会生活。

4.我们为什么需要友谊

(1)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求友谊。一是由于独立性迅速发展,在渴望摆脱父母约束的同时又具有不安感、孤独感、急躁感,因而容易对同龄人产生依恋性。同时随着成人感的产生,自制力的增强,家长和老师的影响相对减弱,再加上性的成熟,给中学生带来了困惑和不安,因此渴望交往,需求友谊;二是由于精力充沛,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有执著的追求和理想,积极寻求自己的小天地,寻找自己的知己,非常需求友谊。

(2)社会的影响令中学生需求友谊。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形成。市场经济需要会交际的人才,作为中学生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经济,必须学会社会的交际,提高交际能力,同时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也为中学生广泛交往提供了许多机会。

5.影响结交朋友的因素

(1)班组关系。在同一个班,同一个组,容易得到支持和互相帮助,在交往中结下了友谊,成为朋友。

(2)邻里关系。邻居、邻座朝夕相处,互相帮助,容易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容易建立感情,成为朋友。

(3)家庭条件、个人条件相似。这些同学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在一起活动感情融洽,很容易结成朋友。

(4)交往频繁程度。在学习、生活中,来往密切,交往频繁,于是建立了友谊,成为朋友。

(5)机遇。主要是指与外校的同学及社会上一些人一次或几次偶然的交往,留下了情谊,发展成朋友。

6.选择朋友的条件

交往不等于彼此成为朋友,成为朋友必须具备下面条件:

(1)志向相同。有共同理想、共同奋斗目标。一个上进的人不会和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交朋友的。

(2)情趣相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相似或经历相同。

(3)人品相近。指人格、气质、品德等方面基本相近。

(4)智力相当。智力悬殊的人不能成为朋友,因双方的思维方式、方法都不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什么人成为朋友,就能看出他本身是何等人。

7.人际交往的原则

(1)以真诚为基础。以诚相待、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不能凭一时冲动,更不能将哥们义气等同于真诚友谊。

(2)以慎重为原则。教育家谢觉哉说过:“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帮助,自己就随着好了,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蚀,自己就随着坏了,所谓‘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所以我们要知道‘择交’;要交‘益友’,不交‘损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说明了谨慎交友的重要性。

(3)须注意的交友误区:

① 娱乐朋友不能为。有人在一起就是玩:打麻将、打扑克、打游戏机、唱卡拉OK等,有些甚至带有赌博性质,长此以往,这种朋友关系可能会使人道德败坏,走上犯罪道路。

② 互利朋友不能久。有人在一起为了得到什么实惠、互相利用。你给我保镖,我供你抽烟等。别林斯基说:“真正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等价交换关系的朋友不会长久。

③ 烟酒朋友不能交。有人在一起成天为了吃吃喝喝。没钱就去偷、抢而走上犯罪道路。

④ 江湖朋友不能结。有人为了打架找靠山,以此目的交友结盟,这样的朋友不能交,迟早要惹祸的。

⑤ 对网上朋友要小心。计算机网络发展普及以后出现了“网上朋友”,对网友千万要小心,因不知对方的真实身份和用心,不可轻易相约、相会。

⑥ 注意依恋界限。依恋之情是人从小就有的。幼儿时喜欢谁抱、3岁以后跟谁要好、初中时和谁是一伙的、高中时和谁亲密等。由于性成熟出现性冲动,青少年在初中阶段甚至更早的时候出现早恋的行为,例如对异性有特别的好感、男女生间交换表达爱意的小纸条或信件等,但这不是爱情,而是把依恋之情、友谊之情误认为是爱情。

中学生要注意绝不能把友谊之情、依恋的情感误认为是爱情,更要控制性冲动。否则可能会让这种不成熟的情感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甚至走上犯罪的不归路。愿同学们在法规、校纪中健康成长,让友谊长存!三、妥善处理竞争与友谊的关系

有的同学反映,自己在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友谊的关系时,往往感到很难恰当地处理好,感叹“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确实如此,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而友谊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因而出现这样的困惑也不奇怪。但毕竟同窗几载,竞争与友谊会时常伴随着自己,因而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与友谊也是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

何谓竞争?古人云:“并逐曰竞,对辩曰争”。《辞海》上说:“竞争即是互相争”。可以认为竞争是个人或团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作为当代中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应树立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就是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的过程要不甘落后,敢于脱颖而出;在人生道路上,要敢于冒尖,争当“出头鸟”。即使竞争有时会显得不近人情,甚至可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一定的代价,但只要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为社会、集体或个人的发展而奋发学习,努力工作,我们就要勇于参与竞争。不难想像,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学习成绩平平,工作不积极的人是很难赢得同学的尊重和好感的。

其次,采取正确的竞争态度和方式。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面对竞争,我们应调整心态,勇敢地去参与,要摒弃一切陈旧观念,明确竞争意识与追名逐利或虚荣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否则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同时,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竞争方式。有竞争就会有胜负,面对胜负,应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态。当处于劣势时,应改变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以赶超对方。而不能贬低或破坏对方的名誉来获得自己的优势,更不能心生嫉妒,背地里风言风语说风谅话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处于优势时,则应保持虚心,不骄傲,不能看到同学落后于自己而幸灾乐祸,要做到“多赢”。

最后,在竞争中发展友谊,在友谊中促进竞争。

竞争与友谊是并行不悖的。竞争标志着奋发进取,积极向上,是前进的推动力,使生活充满生机。你追我赶,竞高争长,最能促使学业不断进步,思想积极上进。友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作为人类古老而美好的情怀,是联结人们心灵的纽带,是人的情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友谊,能促使我们在学业上互相切磋,品德上互相激励,思想上互相启迪,使我们愉快充实地度过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所以竞争与友谊在本质上是没有冲突的。当然,假如你把竞争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这竞争就有可能破坏友谊、葬送友谊。因而我们在竞争时也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应伸出友谊之手,积极发展友谊。同学向你借笔记或请教于你时应热情帮助,从而做到彼此激励,相互竞赛,共同攀登,形成一个和睦、友好、互励的良好氛围。

总之,同学之间要互相竞争,在竞争中要消除嫉妒心理,讲求协作精神,培养向上、争雄之风。同学们,百舸争流,奋辑者为先。祝愿你们与自己的同学在竞争中永葆青春活力、友谊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