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7228400000058

第58章 公文标准范例讲析(26)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这是开幕词通常的一种开头写法,也称引语。

第二段说明“七大”召开的重大意义。它与一般讲会议召开的意义写法不同,别具一格,十分精巧。一上来先用一个设问句,即“我们这个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一问起到调动与会者注意力的作用,然后直接做出回答:“是关系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接着又顺笔而下、层次深入地指出中国有两种命运,继而得出结论: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指出,“七大”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这里运用了排比句,显得很有气魄。

第三、第四段分析党的“七大”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第五段是继前面提出的“两种命运”“两条道路”之后进而提出“两种前途”,以此为前提,从而提出了今后党的总任务,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第六段至第十三段是前段的顺延,指明实现党的总任务的四大有利条件。

第十四段是鼓舞性的结束语。最后是大会口号。

全文从“两种命运”开始,引出“两条道路”“两个前途”,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从意义开笔,进而分析形势、提出任务、列摆任务实现的有利条件,也归到一个结论上来。它的写法是头尾遥相呼应,笔锋顺流直下,层层递进、融会贯通,使听者顺序而进、印象明确。这是一篇写得十分鲜明生动的开幕词。

【例文117】

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本处略,全文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讲析】

毛泽东同志生前为我们留下无数篇精美绝妙的演讲词,《为人民服务》就是其中的一篇。

演讲词是在集体会议上进行演说用的讲话稿,鼓动性、艺术性、临场性很强。通过讲演者的口述,将鲜明的观点、饱满的热情,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演讲词有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也有即兴演说然后加以文字整理的。从内容上看可分为政治演讲词、学术演讲词、社会生活演讲词、法庭演讲词、课堂演讲词。《为人民服务》就是一篇政治演讲词。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词为我党培养造就了千千万万“张思德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哺育着几代人的茁壮成长。它不仅在政治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在公文写作大家族中也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绝妙佳作,为我们如何写好演讲词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一)主旨鲜明,中心突出

衡量一篇演讲词的质量如何,关键是看它的主旨是否显露、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为人民服务》一文在这方面堪称一绝。我们先放下使全文主旨明白显露的标题不说,就以该文开端为例,文章一开头,没有我们时下看到的一些演讲词那种多余客套的虚话,如“我没有什么准备,随便跟大家说几句”“该说的前面几个同志都说了,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上几句只算是做个补充吧!”“谈几点很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等等,而是以高屋建瓴之势,开门见山地亮明观点——革命的队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简短的74个字,把全文的中心观点完全体现出来。一下子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的主题上来。

末尾之前属于主体的三段文字,虽然段头处没有明显揭示性的小标题,但每一段落的起笔处都有一个显示段旨的短句,从而使人一看段落开端立刻明白了此段的中心所在。例如:

第二段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第三段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第四段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脉络清晰,逻辑严密

从外形看,全文由五个并列的段落组成,似乎它们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其实不然。第一段属开头,是全文的基本观点即所谓的“纲”,作者紧紧围绕这个“纲”(革命队伍为人民),从多角度分别阐述了革命战士的“生死观”(第二段)、“工作观”(第三、四段)及“群众观”(第五段),使全文紧密融于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即“为人民服务”问题。

不仅全篇文脉清晰、逻辑严密,而且即使在一个段落中也不乏如此。如第一段,由三句话组成,呈现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先是指出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正因为是革命的队伍所以它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后再指明张思德同志是革命队伍中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三句话顺理成文、环环相扣。

(三)感情充沛,富于哲理

《为人民服务》全文仅700多字,就是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中,可以说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演讲词无论是引用史例、联系实际,还是举出实例,加以议论,都要情真意切、寓理于情,以情感去打动听众。《为人民服务》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以第二段为例,作者引用司马迁非常富于哲理的名言,然后爱憎分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对待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作者把为人民利益比作“泰山”,反之视为“鸿毛”,并赞誉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再如末尾一段,更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深化,是革命领袖对每一位革命者深厚感情的表达。

(四)通俗易懂,注重修辞

演讲词的美学功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语言的感染力。语言要力求口语化,做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生动悦耳;要使用多种修辞手段,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为人民服务》不仅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多处使用修辞,使文章显得十分生动。如“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误的”,运用的就是“对比”,“泰山”“鸿毛”以及“五湖四海”等使用的是“比喻”和成语。“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以及“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等,又是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

总之,《为人民服务》篇幅简洁、感情充沛、富于哲理、文脉清晰、逻辑严密,是当代政治演讲词中光芒四射的精品佳作。

【例文118】

愚公移山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本处略,全文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讲析】

60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捧读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仍倍感亲切。当年,全党、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就是靠“愚公移山”的强大动力,搬掉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我们同样需要“愚公移山”精神,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使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这篇力抵雄兵百万,强变千山万水的公文名篇佳作,不仅在思想上、精神上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辉,而且在公文写作技法上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一)标题显旨,开门见山

公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透视“心灵”、显示主旨的“窗口”。写文件与文学写作不同,讲究主旨明白显露,而且,显露得越早、越彻底、越明白越好。毛泽东同志的许多文章,特别是一些会议上的演讲词、开幕词、闭幕词,其标题都紧扣中心,表明主旨,而且有的还使用“比喻”“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段,既形象生动又精巧别致。《愚公移山》就是引用寓言故事而成,使人一听一看就把握了全文的中心,耳目为之一振。

毛泽东同志历来教导我们写文章要“开门见山”,即“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愚公移山》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它一开头就切入主题,说评价、讲结论,找不到半点多余的话。“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多么干脆利落、直截了当!接着围绕这个评价讲了“我们做了三件事”,既是开头评价的依据,更是对七大主要收获的概括;随后又讲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接着又讲了它的依据,最后把这次大会概括为三个“模范”。总之,通过边叙边议而分条讲的“三件事”,并列讲的“三个一”及排比讲的三个“模范”,就是对七大的全盘总结与高度评价,满打满算才用了二百多一点的字,真可谓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开宗明义,妙笔生辉。

(二)相互对比,泾渭分明

我们通常看到的一些闭幕词,大都是从正面直陈会议的收获、经验并提出贯彻的意见和要求,故整体布局基本上是单一角度的平铺直叙。而《愚公移山》这篇闭幕词却脱俗超凡,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跳出单一正面阐述的角度,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地运用对比的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结合上去叙事说理,让人在对比中加深对党的七大路线的理解。比如:文中通过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明“挖山不止”的愚公是正确的,反对愚公这样做的智叟是错误的;通过引述与两个美国人的谈话,清楚地表明我党在对待美国问题上,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区别开,把关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区别开;在论述世界面临的形势时,毛泽东同志更是抓住“主流”与“逆流”这一对矛盾,进行深刻的分析,告诉人们:“主流必将战胜逆流”;当进入全文最末一段分析国内形势时,作者又把我党的七大与国民党的六大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坚定地告诉全党“我必胜,蒋必败”的深刻道理。可以说,《愚公移山》的整体布局是放在“对比”这个大的思路下来安排的,它给人印象是深刻的、立体的,因为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条重要方法。

(三)荟萃古今,浅显易懂

在公文写作中,熔铸经典,引用成语、寓言、典故以及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是毛泽东同志用语上的一大特征,《愚公移山》的写作更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该文不是一般地讲述道理,而是引用了《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这个寓言作比喻,逐步引申出党的路线,即全国人民大众起来和我们一道,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这种引用古代寓言以古喻今的写作技法,使重大的革命道理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既利于理解、牢记,又利于贯彻执行。

(四)巧用排比,字斟句酌

在《愚公移山》中,毛泽东同志不仅广泛使用了“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而且在用语上还多处使用“排比”句式,不仅节奏明快,而且气势非凡。比如:“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特别是像“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段四字格词组的排比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已成为人们战胜困难、攀登高峰的坚强动力。

毛泽东同志在用白话讲述“愚公移山”时,称“愚公”是“一位老人”,称“智叟”是“有个老头子”;一个“老人”,一个“老头子”,就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使我们从中体会到作者在用字上是多么考究,可谓字斟句酌,令人敬佩。

【例文119】

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日)

邓小平(本处略,全文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讲析】

(一)言语诚恳,情深意长

1982年4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发表了《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