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7310600000017

第17章 Internet:被解放的新闻价值观(2)

四、及时性与全时性的统合

有关及时性(timeliness)的价值观在网络新闻环境下正在向“及时——全时性”(timeliness/timelessness)的统合型价值观方向发展。

从传统新闻学意义上说,及时性是对新闻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速率的度量。新闻通常被人们视之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新近”是指该新闻事件总是在离发布时间或离当下尽可能近的时刻“发生”。对于电子媒体来说,及时通常意味着在刚才、当天、不久以前;对报纸来说,这种时效性经历的时间跨度会较大一些,而杂志则更大。尽管电子媒介已经把近代新闻媒介发布新闻的定时性有效地拓展为及时性,使得时效性的概念比两个世纪以前要先进得多,但在当代,这种价值标准仍然经由“随时化”和“全时化”思想而受到了某些必要的修正。

从观念进步的过程上来说,全时性的理性概念的提出受启发于BBC的随时化新闻服务理念——它为时效性下了“在需要时收看新闻”(news when you want it)的定义。随时化的新闻服务思想既对正飞速跃进的网络新闻业作出了理念的呼应,又启发我们对网络新闻自身所蕴涵的全时化新闻观作出基本的阐释:1.新闻的全时化观念并不主动地来自传统媒介的实践——仅就作为实态而言,CNN早在1985年已开始电视的24小时新闻播出,但十多年间并未很快形成观念的潮流——而恰恰出自网络新闻时代的召唤。2.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化新闻以受众(消费者)为导向,而不再以新闻文本与故事(产品)或新闻机构与人员(生产者)为导向来规划新闻运作(生产),这意味着媒介在时间战略上终于可以有能力真正听命于受众的“安排”。3.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化新闻倡导以受众为本的服务。24小时内每一个收听、收看新闻的受众都有自己的特殊传受要求,因此,既一视同仁,又能区别对待,成为了媒介从观念到技术的新闻服务指针,在时效性上,新闻发布更强调时间的纵深感和连续性,更加及时地更新以及更科学地专题服务与搜索服务。4.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化新闻以时间战略实现了空间战略。快速发布(以秒为单位)、高频度更新(以分为单位)、重复、综合(主题链接)和移动(超文本阅读),使得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更具有历时性和历史感,而与此同时,“受众主动式”的深度新闻优势亦展现无遗。5.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化新闻并不只是针对网络新闻或传统新闻,而是针对一切面向未来的媒介新闻,它与泛介质(pan-media)的网络概念相呼应,从虚指性的观念角度提示了未来新闻时代的最重要的媒介传播特质。

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性”对“及时性”这一传统的新闻价值指向给予了重要的改进和统合,使其更强烈、更深刻、更细腻、更人本,同时也更辩证地反映了新闻的时间意义。

五、冲突性与冲击性的统合

有关冲突性(conflict)的价值观在网络新闻环境下正在向“冲突——冲击性”(conflict/impact)的统合型价值观方向发展。

冲突性是对新闻题材及文本所展现的矛盾或戏剧感的强度的度量。新闻故事中的组织之间、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矛盾与对抗,构成了某种新闻叙述上的本初的张力,而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则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戏剧感。它从两个方面满足新闻的受众需求:1.冲突性的新闻总是给人的启示较多,同时,有关冲突的内容强烈地向受众发出警告,使人们关注危险的迫近、困难的出现。2.戏剧化地描绘矛盾被解决的过程,提供了一种可观赏性,能够促使受众的阅读兴趣始终得到保持。

在传统新闻中,冲突性易被媒体叙述成为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陷入脸谱化的境地,正如批评者所分析的那样,媒体似乎在抱着一种处理警察新闻或体育新闻的心理状态进行报道,把人们分成好人和坏人,而且总是认为每一冲突必有赢家和输家。此外,过分追求冲突使得新闻充满了阴谋、暴力、犯罪、战争,这对于社会化的教育显然不利,容易出现那些本来可以避免的负面作用。在Internet条件下,人们(包括大众和分众)仍然像过去一样迷恋于新闻的冲突性,但是与其技术条件和传播的机理相适应的是,这种冲突性和对冲突性的处理方式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1.人们已经可以主动地寻求冲突和冲突性的表现程度,分众化的效果使得受众的决策权力更大。他们对于频道、栏目或议题的选择余地更强,可以按自己的口味、品味或需求来对新闻的冲突性和戏剧感有所把握。2.人们对于冲突的理解比以往更深刻。受众、媒介、记者和矛盾的各方“共同介入”文本,通过视觉虚拟的方式,受众可以“进入”新闻现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冲突不再是过去新闻事件内部的冲突,而是转化为它的一个广泛的隐喻:每一则新闻都代表了这个世界的缩影,代表了某一个受众对于世界的认知。这种冲突性与其说是新闻戏剧的冲突,不如说是人们内心矛盾的总体表现。3.就媒介的性质而言,Internet能够用更有冲击力的方式来表现新闻内容,包括音频、视频、文字、图表、讨论和大容量的资料库,受众对于新闻形式力量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冲突性”这个纯粹的新闻价值取向,在今天已经变得更加繁杂、深刻,并且发生了某种偏转,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矛盾的体现,而是包括了更多的元素、更多的视角,形成了对广泛世界和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复合化的冲击之力,我们把这些转化和复合的方向描述为:有关冲突性的新闻价值已走向“冲突——冲击性”的统合。

六、显要性与需要性的统合

有关显要性(significance)的价值观在网络新闻环境下正在向“显要——需要性”(significance/necessary)的统合型价值观方向发展。

显要性是对新闻报道涉及知名对象的程度的度量。“显要”在汉语里有显赫、重要之意,而显要性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它着眼于外化知名人士和机构所包含的新闻价值。为什么显赫而重要的人物和机构能够产生新闻?除了新闻事件发生于他(它)们身上的概率较大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对于大众而言,名人和著名机构具有很强的召唤力或吸引力,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社会的利益,受众关注显要人物或机构的事迹,即是关注他(它)们所代表的阶层,亦即是在关注受众自身的不断向上增长的需要。

以美国为例,近二十年来,新闻的主要旨趣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异,大众的阅读兴趣更加集中在那些软性的新闻,包括那些不太“重要”的新闻,比如名人的纠纷与风流韵事等等。这些相对软性的阅读兴趣在近年间形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即一方面新传播时代的人们并未放弃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另一方面也对那些琐碎的、普通的,甚至是“无聊的”新闻内容感兴趣。有关近二十年来新闻旨趣向软性化方向发展的描述,或许,正是这一类的受众倾向导致了当代新闻传播的多元化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