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两个人的成长
73201900000011

第11章 女儿的第一个玩伴

女儿的第一个小伙伴,名叫耿一诺,就是前面刚刚提到的那个小女孩。我们小区紧挨着区二中。耿一诺的妈妈是二中的英语老师,家住学校后面的教师宿舍楼,这楼和我们的楼房并排,中间只隔一条小路。那时我们所在的小区还没有垒起院墙,所以我们两家就相当于住在一个小区,非常近便。

说实在的,也不怨我的那位女同事当初认错了人。耿一诺小时候又黑又瘦,单从这方面来讲,的确像我,而我女儿又白又胖。小一诺比我女儿大一个月,但是不论身高体重都比我闺女小一号。

孩子的奶奶抱着孩子在小区里游逛,看见一个老太太抱着一个一般大的小孩。于是两人相视一笑,便往一起凑。

“您这个多大了?”

“三个月了。你这个呢?”

“我们这两个月。”

“啊,你们的还比我们的小啊!这人可不小。男孩女孩?”

“女孩。”

“还是小妹妹呢!我们也是女孩。”

“哦,原来是小姐姐呀!来,跟姐姐打声招呼。你好!”

老太太是耿一诺的外祖母,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就这样一来二去,两家便成了熟人。我们家都知道有个叫耿一诺的,他们家也都知道有个叫王静怡的。只要是好天气,抱孩子出来的时候,都会彼此苦苦寻找。

“走,宝贝,我们去找耿一诺玩去。咦,哪儿呢,今天没出来吗?”

如果找不到对方,不免会有一丝失落。

有时候会有人按我们家门铃,一问,原来是耿一诺的外祖母。

“王静怡在家吗,出来玩吗?”

“在家,在家,马上出来!”

于是孩子的奶奶先给孩子包裹、打扮一番,带上水和一些小娃娃出门的必备物品,抱着孩子下楼。

现在一家一个孩子,孩子出生后,没有哥哥姐姐陪着玩,所以大人们巴不得找一个年龄相当的玩伴。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觉得孤独。男孩女孩倒无所谓,这又不是相亲。当然,同性别是最好的,生活习性相似,大人交流起来话题会更加随意。

其实孩子孤独不孤独,大人们不得而知。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意识极其有限。真正孤独的是大人。她们整天抱着个孩子,能去的地方备受限制。如果没有人跟她们说说话,她们必定会觉得很闷。

碰上一个和自己孩子一般儿大的玩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家彼此都很珍惜。如果耿一诺的妈妈或者爸爸偶尔碰见我女儿,都会面带欣喜把孩子逗弄一番。我遇见人家的孩子也是一样。

两家大人,一人拿一个板凳,找一个避风的地方,坐下来,一边哄孩子,一边聊天。聊的话题都是孩子。比如,什么时候睡觉,一天吃几次奶。随着彼此接触的深入,也聊聊彼此的家庭。家里都有什么人,在哪里发展,在哪里上班。

孩子们彼此目空一切,很少顾及对方的存在。她们不会说话,也不会思考。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或许根本就不觉得孤独。只要有奶吃,有水喝,有人给换尿布,她们就能优哉游哉地过日子。

耿一诺的父母不论平均身高和体重,都要超过我和我妻子。偏偏他们的女儿比较娇小。相比之下,我女儿个头比较大一些,让耿一诺的外祖母羡慕不已。的确,论饭量和水量,我闺女都相对突出。

那一次,两人给孩子把尿,引得耿外祖母好一阵惊怪:“你闺女好大一泡尿啊!”

小一诺只尿出了一个小水洼,而我闺女哗哗哗尿出一条小河。

我妻子抱孩子去过耿一诺家,耿一诺娘儿俩也来过我们家。不论谁到谁那儿,都是被当作上宾来接待。

秋去冬来,孩子们长到七八个月大,个头长了,身子骨比以前强多了,但是依旧不会说话。外面天气渐渐冷了,孩子们很少出去了。大人们不甘寂寞,偶尔抱着裹得厚厚的宝宝到彼此家里去玩。

有一天上午,耿一诺来我们家。两个孩子在床上玩,一起喝水,一起喝奶,一起让大人把尿。那种情景让人看上去心里备感温馨。我不禁想:“这要是家里有两个这么大的孩子,该有多好!”

大约十点,两个孩子打起了盹。于是给她们盖上小被子,并排着躺在床上睡着了。耿一诺外祖母一直说我们家暖气不如她家的热。她们家的暖气的确很热,在家不用穿毛衣。我们家的暖气一直都不冷不热,有时候还得披一件棉袄。

大概由于暖气的原因,耿一诺从我们家回去,第二天便感冒了。从此以后,人家再不敢上我们家来了。

不过,遇上一个艳阳高照,气温柔和的日子,她们还是会相约而出,拿上小板凳,找一个避风向阳的角落,一边哄孩子,一边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