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两个人的成长
73201900000007

第7章 怕孩子长不高

孩子出生前,我让我母亲给孩子起个乳名,她说,“林林”“明明”。不过,这些名字都不能用,因为我舅舅叫“修林”,我妻子一个表姐夫,排行第二,跟我们常来常往,叫“晓明”。名字和长辈太像,有点让人叫不出口。我女儿的名字是当初我父亲躺在病床上给起的,不过具体他什么时候想好的,我就不知道了。

那时我说:“爸爸,您给我将来的孩子起个名字吧。”

他随口就说:“就叫‘静逸’,你觉得怎么样?性静情逸。男孩女孩都可以用。”

我说:“行。”

父亲在床上躺了两年,然后就走了。还好,他看到了他最没出息的小儿子结了婚,还给他第二个孙辈,留下了一个名字。女儿出院,填写名字的时候,我脑筋稍稍歪了一下,便把“静逸”改成了“静怡”,我特别喜欢那个字,知道它代表着快乐。如果我父亲还活着,我会找他商量。事后,我也是问过我妈妈的,她也表示同意。

过了几天,我到体育场派出所给女儿落户。接待我的那位女户籍警察听到我女儿的名字,便转回身问她身旁的一位同事:“咦!昨天不是刚刚落了一个王静怡吗?”

女儿的名字不是特别出彩,跟她同名的还有很多。当初我听到父亲告诉我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觉得比较普通。不过我是理解父亲的,他老人家看中的是平实。

当我母亲见到孙女的时候,喜欢得不得了。记得当初就是她把我女儿从医院抱回家的。那天,在医院住院部一楼大厅里,我妈妈抱着小孙女,坐在一张竹椅子上,等着儿媳妇从楼上下来。等人来了,老人家从椅子上起来的时候,那把椅子差点朝前倾倒,幸亏旁边有人伸手扶了母亲一把。我那时手里提满了东西,什么忙也帮不上。在此感谢那个无偿伸出援手的人!

等回到家里,把孩子放在床上。“瞧这孩子这两只大脚丫,将来一定长得高。”孩子的奶奶说。

孩子奶奶所说的,其实也正是我担心的。我妻子身高1.60米,对于女性来说,不算高,也不算矮。可我只有1.68米,在男人里边也就勉强算得上是正常身高。所以我一直都很担心,怕我的孩子将来会和我一样长不高。

医院派人回访的时候,顺便推销一种罐装奶粉。说得天花乱坠的,又什么促进骨骼生长,促进脑部发育,把我妈说得非买不行。奶粉说明书上有一张婴儿成长表,分三个等级标记着婴儿的正常身高和体重,从一到十二个月。每个月我都拿着卷尺去给女儿量身高,然后再去查那张表对比。卷尺放在孩子身下,我和孩子妈妈一人抻一头。

“你把她的腿按直了。”我叮嘱妻子,然后问:“抻好尺子了吗?”

“好了!”妻子每次都不耐烦。

我惊喜地发现,每次女儿的身高居然都属于上等水平,有时候甚至还会超过那个范围的上限。所以我就姑且认为,孩子奶奶的话还算是有道理吧。

妻子休了一年的产假。女儿一岁之前,孩子大都是我们自己看的。女儿出生还不到满月的时候,妻子就抱着女儿到楼下吹风。

那天下午,我下班回家,看到妻子抱着孩子站在楼下。我觉得很意外,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这么小的孩子是不可以抱出来的。

“你怎么把她抱出来了?”我问。

“没事,可以抱出来了。”她说。

邻居们跑来围观,看看孩子长得像谁。年轻的妈妈们,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一般都喜欢去抱一抱,可是不到满月的女儿,还没人敢抱。她极其柔弱,脖子还挺不起来,只能斜着身子躺在妈妈怀里。

一个女邻居见了我女儿说:“真想抱一抱啊,可是都忘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抱了,呵呵!”

女儿躺在妈妈怀里,睁着无辜的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估计她那时连我都不认识,充其量也只是看着有些面熟!

那天是女儿第一次出门。家里添了小宝宝,总忍不住向邻居们展示展示。

那个阶段,还闹过一个笑话。是我一个女同事跟我讲的。我们住一栋楼,但不是一个单元。

那天,下班回家。女同事看到我的一个同乡在和一个女人聊天,那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孩。因为女同事知道我和我那位同乡关系走得近,又知道我近来刚添了一个孩子,由此便铁定认为,那个女人就是我媳妇,那孩子就是我那刚出生的女儿。于是她凑过去,看那孩子一眼,便说那孩子长得像我。当时,我那同乡顿时傻了眼。她后来才反应过来,极力跟人解释,认错人了。

她跟我讲完这个故事,我便煞有介事地骗她说——我说那天怎么看到一个男的,手里拎把菜刀,在我们楼下到处打听我的名字呢!

那位同事遇到的小女孩,名叫耿一诺,后来成了我女儿人生中第一个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