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下)
73436800000004

第4章 中国古代的肥料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凡可以利用,差不多都利用来作肥料,所以我国肥料的种类特别多。战国时,我国已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等作肥料。

到秦汉时期,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亦被利用为肥料,其中厩肥在这时特别发达。解放后,我国曾出土过大量的连厕圈。如河南辉县出土的汉代连厕猪圈。这种将猪圈和厕所连在一起的连厕圈,反映了当时对养猪积肥的重视和普遍。同时,这也是养猪积肥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使用上述的肥料之外,又将旧墙土和栽培绿肥作为肥料,其中栽培绿肥作肥料,在我国肥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国开辟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肥料来源。栽培绿肥最先出现在晋代的《广志》中,用的是苕子作绿肥。书中说“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这是一种冬绿肥。到北魏时,又扩大为夏绿肥,据《齐民要术》记载,种类有绿豆、小豆、胡麻(芝麻)等。当时使用的结果,肥效很高,“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到宋元时期,又增加了饼肥。一些无机肥料如石灰、石膏、硫磺等也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据有人统计,宋元时期的肥料有粪肥6种、饼肥2种、泥土肥5种、灰肥3种、泥肥3种、绿肥5种,稿秸肥3种、渣肥2种、无机肥料5种、杂肥12种,共计约45种。(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简编》135页)其中饼肥和无机肥的使用,是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明朝时期是我国多熟种植飞速发展,复种指数空前提高的时期,对肥料的需要也大大增加,千方百计扩大肥源,增加肥料,成为这一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肥料种类因此也不断增加,据统计,当时的肥料就有12大类,计有:

粪肥:人粪、牛粪、马粪、猪粪、羊粪、鸡粪、鸭粪、鹅粪、鸟栖扫粪、圈鹿粪等10种。

饼肥:菜籽饼、乌桕饼、芝麻饼、棉籽饼、豆饼、莱菔子饼、大眼桐饼、楂饼、猪干豆饼、麻饼、大麻饼等11种。

渣肥:豆渣、青靛渣、糖渣、果子油渣、酒糟、花核屑、豆屑、小油麻渣、牛皮胶、各式胶渣、真粉渣、漆渣等12种。

骨肥:马骨屑、牛骨屑、猪骨屑、羊骨屑、鸟兽骨屑、鱼骨灰等6种。

土肥:陈墙土、熏土、尘土、烧土、坑土等5种。

泥肥:河泥、沟泥、湖泥、塘泥、灶泥、灶千层肥泥、畜栏前铺地肥泥等7种。

灰肥:草木灰、乱柴草、煨灰等3种。

绿肥:苕饶、大麦、小麦、蚕豆、翘荛、陵苕、苜蓿、绿豆、胡麻三叶草、梅豆、拔山豆、葫芦芭、油菜、肥田萝卜、黧豆、茅草、蔓菁、天蓝、红花、青草、水藻、浮萍等24种。

稿秸肥:诸谷秸根叶、芝麻秸、豆箕、麻秸等4种。

无机肥料:石灰、石膏、食盐、卤水、硫磺、砒霜、黑矾、螺灰、蛎灰、蛤灰、蚝灰等11种。

杂肥:各类禽毛畜毛、鱼头鱼脏、蚕砂、米泔、豆壳、蚕蛹、浴水洗衣灰汁等40余种。

总计约有130余种,可见明清时期我国肥料种类的丰富,其中有机肥料占绝大多数,反映了我国古代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的肥料结构特点。这一时期肥料的发展,有二方面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是养猪积肥。明袁黄在《宝坻劝农书》中说:“北方猪羊皆散放,弃粪不收,殊为可惜。”他竭力主张圈养以积肥。清代的《马首农言》也说:“猪……不可放于街衢,亦不可常在牢中,宜于近牢之地,掘地为坎,令其自能上下……坎内常泼水添土,久之自成粪也。”这都是北方提倡用圈养猪来积肥的情况。在南方,情况更是如此。明末的《沈氏农书》说:“种田地;肥壅最为要紧,养猪羊尤为简便,古人云‘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必无成功,则养猪羊乃作家第一著。”二是种植绿肥。当时绿肥种类之多,是历史上所从来未有过的。其中扩大紫云英的种植又是当时的重点。这是因为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肥效好,同时又因为紫云英鲜草量高,“一亩草,能壅三亩田”。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这里还值得提及的,就是红萍的养殖,据光绪二十四(1898)《农学报·各省农事述·浙江温州》中记载,当时温州地区已经养萍作肥料,“温属各邑农人,多蓄萍以壅田,养时萍浮水上,禾间辄为所压,不能上茁,夏至时萍烂,田水为之变色,养苗最为有益。久之,与土化合,便成肥料,苗吸其液,勃然长发,每亩初畜时仅一二担,及至腐时,已多至二十余担”。这是目前所知我国稻田养萍的最早记载,由此也反映了清代千方百计扩大肥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