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窃唐
7354200000033

第33章 二圣临朝之是娘,更是狼

高宗皇帝的身体越来越脆弱,天后武则天的气场越来越足,太子李弘看起来还算靠谱。

被病体拖累的高宗这时候已经是五十岁的男人,八十岁的心脏。虽有一颗王者之心,但早已有劲使不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谈什么治国大业。

高宗成了大唐老干部疗养院的常客,武则天大多数时间也恪守妇道陪伺在侧。冬天抱火炉,夏天去避暑,反正医药费公家全包。皇帝这边动不动就请病假,可工作还要有人干。随着太子李弘监国掌政次数的不断增加,朝臣们也默认了他的接班人的地位。

几年时间下来,太子的人气指数不断飙升。这时候整个常委班子(众位宰相)就算不是太子的直系署官,也必然是亲太子而反武后的同志。

私底下,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皇位早晚是李弘的,跟着他干,准没错,有前途!

一切看上去很美,毕竟皇位的最终归宿才是最现实的,毕竟发到手里的饭票才是最实惠的。

由于身体不适,高宗皇帝已经半推半就退出了母子相争的局面。曾经由夫妻、父子共同执政,互相牵制的三角政局,已经慢慢解体。

在权力面前,人人疯狂。管他七大姑八大姨,为了夺权,照捶不误。捶趴下对方,自己才有戏。

朝堂成了武则天和自己的儿子正面PK的大舞台,谁才是舞台上真正的王牌?每个人都拭目以待。

武则天除了大张旗鼓地包装并推出“北门学士”,她还做了另一件重要的事——亲武,也就是扶植武家的势力,亲不亲,一家人。

曾几何时,老武家因为有了她这个女儿,让整个家族倒了血霉。生者疯狂,如贺兰敏之;死者喷血,如武惟良和武怀运。

武则天这时候才发现,放眼朝堂,乱窜的人不少,可死心塌地愿意跟着自己火里来火里去,水里来水里去的忠诚之士少得可怜——几乎没有。

当务之急,是要组建自己的班子。

自己的老公看样子是撑不长久了,儿子李弘也有点儿大不由娘的意思,看来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武则天在这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娘家人,想到了那几个早已被自己吓破胆,流放在岭南的侄子,还有养在身边被自己当宠物玩的武承嗣。在她需要帮手的时候,她深情地呼唤:孩子们,来吧!姑姑抱,排排队,分果果。

武则天迅速把他们召唤到身边,并在几个月内连续超常规提拔。诸武外戚,闪亮登场,他们的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了。

曾经如罪犯般披枷带锁地一再被驱赶流放,在岭南蛮荒之地号呼哭泣的武家小辈,在得到号令的第一时间,聚集到武则天的麾下。

从后来他们各自的表现来看,这些人早已被时间磨去了棱角,失去了尊严,在他们的身上已经看不见父辈的骄傲与坚持。在这里,插两句这些孩子后来的表现。

武承嗣以宰相之尊为武则天的男宠冯小宝牵马执辔。

武延秀为讨好安乐公主,常常在她面前唱突厥歌,作胡旋舞,风姿柔媚如妇人。

武三思,性倾巧便僻,善事人。八面玲珑,擅拍马屁。

武懿宗公然声称:“我不知道天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只知道对我好的就是好人,对我坏的就是坏人。”

诸武的宠物级表现让驯化师武则天深感满意,多亏自己当年没拿他们当人待,才换来今日他们拿自己当神拜。

武承嗣袭爵周国公,拜为三品宗正卿:武三思拜为右卫将军、宗正卿掌管皇族事务,包括后妃亲属。这等于是在李唐皇族中间安插了一个卧底。一切尽在掌握。

这是李唐噩梦的开始,也是武则天走上政治前台的必经之路。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春天,高宗的病情加重,连形式上的临朝也快撑不下去了。他决定暂时把政务彻底交给皇后掌管,他还是非常信任自己的老婆。实在不清楚高宗在这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他这样做是非常规的,也是很危险的。

我们知道,这时候太子李弘已经不是三岁孩子,而是二十岁的成人,何况他还有过多次监国经历,群臣也早已认可了李弘作为大唐事业接班人的不二人选。在这种情况下,高宗还要非常规地要将政务的处理权交在武则天的手里,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为了让武则天掌权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他居然在朝堂之上让大臣们讨论,民主决策。

许敬宗等少数由武则天培植的大臣离开权力核心之后,便没人站出来替武则天扛事了。高宗皇帝刚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很多大臣直接就在朝堂之上亮起了红牌;胆子小的,背地里放黑枪,半夜在京城各处贴大字报。

群臣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多少分歧意见,基本上是达成共识的。

女人当家,房倒屋塌。

女人当国,男盗女娼。

就算有极个别朝臣认为武则天水平高,能力强,完全可以胜任,可在廷议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把这种想法深深地埋在心底,更不会和那些反对派们卷袖子,尥蹶子,抄凳子干上一架。

第一个挺身而出,反对武则天的是中书侍郎兼任宰相的郝处俊,有名的大炮筒子。

郝处俊果然不负众望,上来就放炮,一炮就把高宗撂倒在当场,也差点把武则天从帘子后面给轰出来。

他挺着胸,一脸的正义。他说:“自古以来,皇上主外,皇后主内。当年魏文帝同志也说过:太子年幼,不允许皇后临朝,这样可以杜绝祸患。如今你怎么能拿高祖、太宗的江山社稷开玩笑,不传给自己的子孙而要把天下托付给皇后!”言下之意,高宗皇帝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边郝处俊刚放完炮,高宗和武则天还没缓过来劲。

中书侍郎李义琰又迈着小碎步上来了,往火上猛泼汽油:“处俊兄的话有道理,皇上应该听,要遵从祖制!”

这两个人这么一山呼,底下就炸了锅,群情振奋,浑水摸鱼,气氛热烈。

武则天在帘后恨不得一巴掌扇出去,她也知道这帮人不好对付,动嘴算是比较客气的方式。有些人估计天天在家磨刀,恨不得给个机会就剁了自己。

武则天越听越气愤,气得在帘子后面直哆嗦,你们尽管闹吧,很快你们就会知道我武则天不是好欺负的。

武则天很受伤,也很委屈。丈夫病得上不了班,没办法挣钱养家,儿子看上去身体比丈夫还要弱。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不站出来,撑撑局面,这家就散了。当年拥护她的那帮人,一个个都死了,就剩下这些满口仁义的家伙,指东画西,扮忠臣,让人恶心。

高宗皇帝一会点头,一会摇头,搞不清楚,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的内心也很挣扎。老婆脸色要看,大臣们的意见更要听。也就在双方拉锯之时,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太子李弘死了。

李弘死在这一年(公元675年)四月己亥日,地点是合璧宫,死的时候皇帝老爸和皇后老妈都守在他身边。

早不死,晚不死,死在这场廷议将决未决之际。太子死了,怎么死的?病死的,谁信啊!

一些失业的小报记者们兴奋地抄起笔来重新上岗,个别以考据为乐的同志也开坛论史,目的就一个,解谜!

当时小尼姑武媚娘被情郎李治从感业寺带回宫,赐为昭仪,太子李弘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李弘的降生,为母亲挣来了足够大的面子。龙种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生下来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刚刚摆脱困境的武则天一剂强心针,也成为她后来争夺皇后之位的重要筹码。押什么宝,也没有押自己亲生儿子来得实在。

五岁的李弘被立为太子,八岁监国。敢将雇佣童工进行到底,除了黑砖窑,就是皇家了。

不知是上天的恩宠还是霉运的开始。这让我想起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说过的一句话:“我只过了两年‘懒惰’的婴儿生活,以后就一直在工作了。”

前程看上去一片大好的太子李弘,怎么会突然就死去?记住是突然,不打招呼。

李弘一生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四年,却有七次监国的经历。

由于他与武则天的特殊关系,自唐以来人们一直疑窦丛生,把李弘之死与武则天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撰修的史书,如新旧《唐书》、《唐会要》等,都记载李弘是被自己亲娘鸩杀的。

很多人都支持这一观点。

因为从武则天的一生来看,其滥杀无辜是菜市场买菜阿姨都知道的事实,这个女人太狠毒。

一旦母子关系破裂,残杀亲生儿子也是十分有可能的。有了长公主和外甥女之死在前,我们很轻易就能说服自己去相信一句广告词: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历史就这么在扯来扯去中,成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支持武则天杀子,反方支持武则天未杀子(对不起,本人是反方代表)。

正方一辨: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八月,高宗请长期病假,带着老婆到避暑山庄度假去了。他要求各个部门没什么大事不要骚扰自己,直接去请示太子李弘(受诸司启事)。

高宗这时候虽然有病,但脑子还没糊涂。他知道一旦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太子必须要随时顶上去。

权力这玩意儿,有多迷人,谁用谁知道。武则天已经不舍得将手中的权力完全放手。

李弘成了妨碍她夺权路上的最大障碍,不踢开李弘,她自己就有可能被踢出局。

一些干部天天装得老实巴交,蔫头耷脑。武则天知道这帮人私底下天天练脚法,只为等一个报效李唐的机会,一个拿她当球踢的机会。

虽然她是皇后,可皇后还不如一份保险来得实在。等到有一天皇帝两脚一蹬,太子也只会拿她当个更年期老太太,放在那里供着。

她知道,自己的日子从今往后会越来越难混,稍一失手,就会玩砸了。

《旧唐书》中明确写道:“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李弘。”

这种说法在中唐时期也很有市场,如李泌曾对唐肃宗说:“孝敬皇帝,乃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

正方二辨:

母子反目是因为萧淑妃所生的两个女儿义阳、宣城二位公主,也就是那两人被关到三十多岁还没出嫁的老姑娘。

太子李弘知道后请奏父母亲让她们下嫁,结果惹得武后大怒,马上将两位公主嫁给了当时在执勤的卫士。

这件事使武则天对李弘产生了看法,从此母子关系不和,并且失去了武后的垂爱。

李弘选妃也没有如自己的愿望,与母亲的武氏家族发生了严重的矛盾。

贺兰敏之粗暴地强奸了准太子妃,给太子扣上了一顶绿帽子。

武氏家族对太子李弘如此污辱,这口气他无论如何是无法咽下的。

对于他脸上露出的对武氏家族的仇恨,武后是绝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至于武后到底是如何下手的,由于事情是秘密进行,史书记录十分简略。

总之,太子李弘突然死去,“天下莫不痛之”。

反方一辩: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李弘不是被杀害的。

《新唐书》载有高宗的诏书说:“太子沈瘵,朕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结,疾日以加。”

意思说太子李弘一直有“瘵”这种疾病,高宗本想待他病好了后就传位给他。谁知道这孩子知道后,老冲动了,搞到病情恶化,自己不能动——死了。

“瘵”就是现在的结核病,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当时是很难治愈的,搞不好就把人的小命玩掉了。

李弘同志上小学一年级,就被组织上安排到监国岗位上。干吧,算工龄,涨工资。

二十出头,十几年工龄,劳动部门也不管不问。任其带病理政,加重了病菌的侵袭,最终病情恶化死在合璧宫。

从中唐开始,当时的社会对武则天已经有了特殊的看法,人们很难接受一个女人曾经篡夺政权当上皇帝这一事实,所以整个社会对武则天抱着很深的成见,大家都在尽可能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女暴君。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比较实事求是,说:“《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

司马同志又云:“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也就是说老武弄死亲生儿子这件事,很不靠谱。

反方二辩:我来驳驳正方二辩。你刚才说李弘与母亲交恶是由于李弘替两位公主讲了几句公道话,就惹得武则天动了杀心,能说通吗?答案是,不能!

当时武则天确是一怒之下把两位公主许配给了卫士,但她与李弘的结怨其实根本没必要,因为事件本身根本不可能影响武后的当权和夺权,其时的武后早就大权在握,与高宗同志号称“二圣”。

更何况从时间上说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此事发生在咸亨二年(公元671年),距离李弘死的时间约有四年,凭武则天的个性,真要杀人,无论如何不可能等上四年的。

而李弘早已痨病缠身,死是早晚的事。武则天与其要冒风险去把他杀死,还不如静静地等他自己去死。

如此,说李弘是被武则天鸩杀的是不能成立的。

反方三辩陈词总结:我来用一句话了结今天的辩论,武则天是娘,不是狼。

李弘去世后,高宗李治痛彻心扉。他为李弘亲笔撰写《孝敬皇帝睿德记》,盛赞李弘有“至纯”、“至孝”、“至仁”、“至俭”、“至正”等美德。

自古以来,死了的都是好的,活着的都是麻烦。

在参加完李弘追悼会后,高宗知道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