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武氏是一个大家族,一般来讲,在中国古代,族人在处理这种家庭矛盾的时候,通常是向男不向女。男孩算是自家人,传香火,振家业,是男人的事;而女孩迟早是要嫁出去的,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事。
武氏族人对杨夫人母女百般挑剔,特别是两个堂哥,一个叫做武惟良,一个叫做武怀运,对这娘几个的态度极其恶劣。目的只有一个,让杨氏母女赶紧卷铺盖走人。
武士彟的离世,让杨氏母女陷入了窘境。武则天从养尊处优的高干子女一下子变成任人欺凌的弱势女子,这让少年时代的她心里充满了怨恨,而这种怨恨像毒草一样生根发芽。
武则天和母亲杨氏并没有分得多少家产,只得忍气吞声寄居在兄长武元庆的屋檐底下。不久,武则天的大姐不堪兄长欺侮早早地嫁人了,嫁给了越王府曹贺兰越石。这让人不免想起袁天罡当年的那句话,此女将来不利其夫。
如果这个贺兰越石要是知道袁大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狠话,估计就是让他倒贴钱也不愿意做武则天的姐夫。试问有哪个男人希望找个克夫的女人,除非他活腻歪了。
大姐嫁人后,武则天和母亲杨氏前往京城投靠亲戚。也就在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广选天下美女、才女充实掖廷。虽说这时候李世民的三宫六院已经人满为患,可后宫编制还是一再扩充。
没有哪个皇帝嫌老婆多的,只要乐意想娶几个就娶几个,反正民政部门也管不了。
征美令布告天下,对时刻等待机会的武则天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武则天显然是有备而战,经过一系列的海选和淘汰赛,她这个绝代超女还是笑到了最后。当听说选妃嫔选到自己头上时,她表现出了异常的决然和冷漠。她的母亲杨氏夫人哭得稀里哗啦,女儿是娘的心头肉。
杨氏虽然同意女儿进宫,也曾经千方百计地进宫找自己的表妹杨妃走后门托关系。但当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她又不禁为女儿的未来担心。
这位饱经沧桑,从小生在王侯家的前朝宰相之女,怎么能不知道那九重宫阙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虽然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但那三宫六院、繁花似锦的外表下面,又何尝不是险恶难测的大旋涡。虽然有个别幸运儿被命运之神托出水面,成为人上人,可自古至今,又有多少花季少女淹没在那里,有多少红颜薄命的悲剧在那里上演。等待自己女儿的究竟是怎样的命运呢?
想到这儿,杨氏不禁悲从中来。武则天面无半点悲色,在一旁像个没事人似的收拾自己的行李。平日喜爱的《史记》等帝王列传,都被捆扎起来,打成包裹。
本来以为母亲哭两下意思意思,过过瘾就行了。可半天过去了,杨氏越哭越来劲了。十四岁的武则天只好安慰自己的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须作儿女悲态?”能够见到皇帝是件好事儿,哭什么哭?
也就是说,武则天对自己进入后宫是抱着必胜的信念的,这是一次机会,一次机会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境遇,让历史翻盘。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少女武则天辞别母亲来到大唐的都城长安,成为唐太宗后宫万千佳丽中的一个,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其中有因罪没入宫中的犯官女眷,也有随例采选的普通宫女,武则天相比之下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她初来乍到就混了一个五品的才人封号,并赐号武媚。进宫对于武则天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在当时看来还很难说得清楚。
一方面,十四岁的小姑娘,进宫就被封为五品才人,确实是件很荣耀的事情。
另一方面,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帝身边的女人多了去,可是真正能够得宠的人就那么几个,所谓“三千宠爱在一身”,概率低到就算作弊出老千都很难保证中大奖。
她们中的大部分都将在最繁华的深处开始一生的凋零,想要混出头难于上青天,所以一般的父母都不舍得让女儿去冒险。杨夫人虽有心让女儿改变命运,但事到临头还是难以割舍,所以她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才会日夜啼哭。
可武则天并不是这么想,她觉得家里的生活前景暗淡,进了宫也许会有新的机会。大概是父亲喜欢冒险的基因遗传给了她吧,她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冒一次险。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冒险之旅,如果一味地在平淡中求生存,那么求来的只能是一场更为平淡的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貌似有理,实则扯淡。
在这里插一句,近年来有唐史专家,臆断武则天感情世界里最爱的男人是李世民。我只能说,专家是专家,可专家并不是爱情专家。
女人与男人的爱必须要有钦佩的成分在内才会完美而持久,而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天下能让她真正仰视的男子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在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她见到了那个让全天下人民仰起脖子也难见尊容的一代伟男——李世民。
武则天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以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后又被赐号“媚娘”。有人在写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关系时,总在美化。一个是位列千古名君榜,一个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他们之间的碰撞不应该是白开水似的平淡无奇,应该是火星撞地球,应该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于是就有人站出来力挺武则天是倾慕唐太宗的,力挺派还拿出了女性心理学来分析。因为武则天入宫时侍奉唐太宗的年龄,刚好是心理固置期,又恰逢其父病逝,得以充分体会女性的柔弱和卑贱,因而变肉体羡慕为男性崇拜,接着侍奉唐太宗,刚好使其与衷心倾慕的男人心身交合。
不管这种推测有谱没谱,但却大有市场,被一些下三烂的历史剧反复炒作。
还有人说唐太宗对武则天也很赏识。这一点大家都爱用武则天驯马的故事来证明。唐太宗有马名狮子骢,无人能制。武则天对唐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说故事的人就是武则天本人,当时唐太宗早已离开这个世界,死无对证。正所谓,故事里说是就是,不是也是,何况是本人说的故事。
由此推断武则天与唐太宗在性情上有共通之处,貌似一对。
从李世民的角度说,武则天在十四岁把自己献给唐太宗时是千娇百媚的花样年华,很惹唐太宗喜欢,故赐名为“媚”。既然如此得宠,为何直到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也只是混了个“才人”的头衔?
十二年连最起码的提拔重用都想不到,武则天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就是高又能高到哪儿去?透过“媚娘”这个名字,我们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在唐太宗心目中,就是可以随玩随丢的一个小玩意儿。
从武则天的角度说,武则天不应是对唐太宗崇拜,而是非常之怨恨。由于当她正处于男性崇拜时,虽然她侍奉了唐太宗这个一国之君,看似无限荣光,可是在每个女人的理想中,没有一个女人愿意把自己交付给一个只把自己当做享用美色的工具,对自己不专一的男人。可这对于唐太宗来说,是权利,是天经地义,是武则天无法改变的。
所以像武则天这样自尊心极强的女人,她又如何不对唐太宗产生怨恨呢?另外从史实上讲,唐太宗还没有归天,武则天已移情于唐高宗,这也充分说明她并不是忠于唐太宗的,爱情应该是以互相忠于对方为前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谈爱情?
“宫墙深深深几许”,宫墙中别无选择的媚娘对唐太宗是没有爱情的,只有粉丝级别的敬仰,她只是怯于帝王的威严。他对于她只是个传说,爱情是有温度的,而传说只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