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求实创新(上)
73656400000005

第5章 淳于意对医术的求索

淳于意(约前205-?),姓淳于,名意。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曾任齐国主管国家仓库的“太仓长”,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太仓公”或“仓公”。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的医学家。

淳于意从小爱好医学,曾拜名医公孙光为师。对公孙光所传授的医药知识,他总是认真牢记,反复咀嚼回味,思考其中的道理。遇到疑难问题,常常是打破砂锅纹到底(问到底),不弄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淳于意的求知欲是很强的,他不满已学到的医学知识。有一天,淳于意又请老师公孙光讲授“精方”,公孙光为难地说:“我的本事全都教给你了,还是满足不了你的要求啊!”我已经年迈力衰,丝毫也不想留一手,教给你的是我年轻时从老师那里得来的全部秘方,既然统统教给了你,可不要随便泄露给别人啊!”淳于意听了连连作揖称谢,表示一定遵循老师的教诲。过了些日子,师生又在一起谈论医学问题,淳于意发表了很多极其精辟的见解,公孙光大为赞赏,并说淳于意将来必定会成为全国第一流的医家。公孙光想到淳于意是个不固步自封,勇于求索的人,就对淳于意说:“我有许多同行朋友,彼此都疏远了。只有一名同乡,名叫公乘阳庆,十分精通医方。我在中年时,曾多次想去拜他为师,但始终没有去成。现在我想把你推荐给他。”淳于意想到医学家学派纵横,各有绝招,能继续从师学习,也是增进自己医学知识的一个途径,听了老师的话异常高兴,日夜盼望着去拜见公乘阳庆。恰好有一天,阳庆的儿子名叫殷的因给齐王献马来找公孙光,公孙光便介绍淳于意同殷认识了,说了许多请托的话,并且亲笔写了一封推荐信。这样,淳于意才得到拜见公乘阳庆的机会。

那时,公乘阳庆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尽管医术高明,却不肯轻易给人看病,更不肯收授学徒,连自己的儿孙也不传授。由于淳于意态度虔诚,虚心肯求,对老师很尊敬,使公乘阳庆深受感动,便破例收他为徒。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首先要把你原来那些无用的方书去掉,我有很多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医方书,如黄帝、扁鹊的脉书,根据五色诊断人的病症及病情,知晓病人是生还是死及药论等书,都很精粹。我家中富有,心里很喜欢你,想把我的全部秘方都传授给你。”淳于意听了十分感激,当即表示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医术来报答老师。公乘阳庆给他讲授了《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等专著。名师出高徒,淳于意跟从老师学习一年后,理论水平大为提高;到了第二年,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学满三年,就达到了“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的地步。淳于意还清楚地认识到,从师增知识,实践练技能。除了从师学习外,一有闲暇,就外出诊病,一则检验自己的知识,二则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技能。从此,登门求淳于意诊治的人络绎不绝,真是业务繁忙、门庭若市。

淳于意喜欢自在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病痛之苦,不愿做官。他认为,被人豢养,专门为官僚服务,不仅不能很好地为更多的人诊病去疾,而且还堵塞了自己继续上进,提高医术的道路。因为民间天地广大,有更多的病人,并且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治病秘方,对于这广阔的天地,近之则精深,远之则平庸。当时,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等人,屡次派人召他,淳于意就是不去。后来他干脆改名换姓,到处行游,来往于各个诸侯国之间。这样就触犯了这些权贵的尊严,得罪了这些权贵,他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文帝四年(前176),有人罗织种种罪名,向朝廷控告淳于意。朝廷派来公差,准备将淳于意逮捕解往长安(今陕西西安)。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最小的女儿淳于缇萦,很有志气,决定要跟从父亲一道去国都长安申辩。到长安后,她勇敢机智地冲破重重阻力,直接上书给汉文帝,恳切地记述了父亲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她在书中说明,父亲在齐国做太仓长时,老百姓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做了医生,精通医术,百姓很需要他。如果枉遭刑杀,就将给老百姓造成巨大损失。况且人死不能复生,即使想要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因此肯求,只要能赎出她父亲,她愿在宫廷为奴婢。汉文帝读了淳于缇萦的申诉后,颇为她的笃实精诚所感动,当即释放了淳于意,并决定废除割鼻子、断脚趾等肉刑。随后,汉文帝又召见了淳于意,一面了解他学医的经历,一面又详细询问他给患者治病的各种细节和具体疗效。淳于意一一作了回答,并且着重叙述了25个病人的“诊籍”。即把25个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就诊时间、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也就是中国最早的医案。

由于淳于意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探索,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医疗技术,他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和脉学,为很多病人解除了痛苦。他能通过对病人脸色的观察,判定病人或生或死。有一次,淳于意在齐国碰见一个奴仆,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其脸色异常,便对别人说:“这个人是伤了脾气,待到来年春天,必定胸膈梗塞,不能饮食,到了夏季就会吐血而死!”当时那奴仆没有丝毫痛苦的感觉,人们也不以为然,但到了第二年春天果然发病,到了夏初就吐血死去了。还有一次,淳于意到齐王黄姬的兄长黄长卿家去做客,发现王后之弟宋建的脸色不同寻常,便说:“您有病,四、五天之前,一定腰胁疼痛,不能俯仰吧,看样子小便也不通利,如不急治,势必会转成肾痹症。”宋建回答说:“不错,的确如此。那是四五天以前,天气阴沉,有许多朋友来我家做客,看到仓库门口有一块方石,大家就抓举比试力气,我也赶去凑热闹,刚把石头抓住,却举不起来,很快便撂下了。到了晚上,腰脊剧痛起来,而且解不下小便,直到今天还没好呢!”淳于意说:“这就对了,从颜色来看是伤了腰肾,这是由于好持重的缘故。”于是开方“柔汤”给病人服下,病人很快就好了。不仅如此,淳于意也可以通过看脉象,判定病人的生死。齐国有个侍御史名叫成,头痛剧烈,难以忍受,淳于意切脉后,便直言不讳地告诉病人的弟弟说:“这是一种内疽,发生在肠胃之间,过四五日而痛肿,七八天后将吐血而死。”病人果然七八天后死去。原来这个病人嗜酒成癖,性生活又不节制,使内脏受到损伤,脉象反映出病人患的是不治之症。

淳于意不知疲倦地追求探索,成为一代以望诊和切脉著称,兼通内、外、妇、儿、针灸、五官各科的多面手式的著名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