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清川日常
7368800000022

第22章 君心如山(1)

过了两天,胤禛特意让张德胜把李薇要住的院子的堪舆图给她送来了。

其实这图就是一百五十平方米五室三厅一厨一卫,再带五十平方米左右的院子。比李薇现在住的地方好的不只是因为地方大,而是周围几片花木一隔,基本算是个独立的小院了。

论当后宫们住在一起……对李薇这种脸皮较薄的人来说,觉得这真称得上是心理折磨了。

自己一个人住四阿哥来也没关系了哦耶!

最让她脸红心跳的是,图上还有四阿哥的字,在正屋前用工笔画了个葡萄架,旁边一行蝇头小字,标着“栽葡萄数株”,屋后同样画了一棵树,树上还画了三五个小巧到极致的石榴,石榴绽开了口,露出里面的籽。同样标着“移栽树龄十年以上石榴树一棵”。

这图大概是四阿哥另找人放大誊抄的。不然府邸一角就这么大一张,堪堪铺满半张榻,整个府邸岂不是要盖住半个屋了?

从图上看,四阿哥大概已经都给她布置得差不多了,图上到处是他的批注。

正面的堂屋,一般是四阿哥来时,支大桌子用饭的地方,平常倒是不用。四阿哥在堂屋和西侧厢房相隔的地方标注,堂屋和西厢之间不砌墙,由一道顶天立地的多宝阁分隔开。这样一来是空间大了,二来想就知道,光照肯定要好得多。

西厢一般是用来给四阿哥来的时候练字,她平日里白天在那里做绣活。所以窗下是一整张长书案,对面靠墙就是一张榻,尽头靠墙则是一个顶天的柜子,各种大小的抽屉,可以放她的绣活、针线和一些零碎的银子。

四阿哥还在榻前标上要加一面屏风。

李薇看着红了脸,在这里,他们两个就常常白天隔着屏风和一道门帘在榻上胡闹。这屏风加的就是这个意思?

卧室里,在门和床榻之间也加了一道屏风,可以在宫女进来时挡住床让她们看不到上面的情形。在这边的时候地方太小摆不下,所以每次四阿哥都是把她遮住才喊人,免得让宫女们看到不雅的样子。

另外最让李薇高兴的是,真的有厕所了。在西侧的角门旁,有个小角落,里面摆着屏风、水桶和马桶。这可比在屏风后解决好多了,虽然还是用马桶,但感觉上还是干净多了。

洗浴还是用浴桶在屋里解决,毕竟屋里有火炕,冬天洗澡暖和得多。

总之,看完这个由四阿哥亲自选地装修的“新家”后,李薇也开始数着日子等出宫了。

转眼间冬去春来。这段日子里后罩院越发和谐了。

李薇这么说是因为武氏。她竟然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她身边,而且特别有眼色,半点儿没有要沾她的光好跟四阿哥接头的意思。每次都是一脸“姐姐,我全听你的”表情。

这让李薇想起她刚进阿哥所的时候也是追着宋氏跑。新人进来忍不住想找老人借光也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李薇对武氏的感觉复杂,但架不住人家热情,何况还挨着住在一起,也不好真的关门闭户谁都不搭理。就这巴掌大的地方,真关上门就憋死人了。

李薇连自闭都扮了也没阻挡武氏的攻势,只好半不情愿地认了这个“闺蜜”。

让武氏这件事一冲,她倒是忘了另一件大事。

三月初的一天凌晨,院子里还飘着薄雾,三点钟福晋院子里刚一点灯,宋格格的宫女就冲锋一样跑进去,到了屋里就扑通一声跪下,哭道:“福晋,我们格格要生了。”

福晋非常沉稳地开始安排,一边喊人去书房报信给四阿哥,一边赶紧去请太医,再让福嬷嬷和大嬷嬷先带着人过去,她这里继续问这个宫女,宋格格是什么时辰有信儿的,怎么不报上来?

宫女哭得抽抽噎噎的。原来七个月的时候就有几天流血,但马上就要过年,喊太医不方便,宋格格见血不流了就没说,过完年肚子就时不时地疼一疼,但每回时间都不太长。昨天晚上也是宫门刚刚下千两(宫门锁),宋格格的肚子就开始疼了。

总不能这个时候去喊太医啊?宫女中有个在家里额娘生孩子时见过,就说开始疼要疼上一天才会要生。宋格格就忍着,一直忍到这边福晋起来了才报过来。

福嬷嬷和大嬷嬷过去时,宋格格人已经疼晕了,柳嬷嬷就在她旁边。她从四个月有了嬷嬷看着开始就不敢多吃,到最后躺在这里,人看着像纸片,肚子却大得吓人。福嬷嬷伸手在她屁股底下一摸,褥子已经湿透,福嬷嬷的脸色立刻不对了。

大嬷嬷也去摸了把褥子,摸完就让人收拾屋子,这会儿也来不及去布置产房了,先把卧室里不用的柜子凳子全挪出去,再抬一面屏风过来挡住门口过来的风,然后喊宋格格的宫女过来帮她把衣服和被褥换了。

办完这些,大嬷嬷对福嬷嬷道:“咱们去报给福晋吧。”宋格格这胎怕是艰难。

李薇得到消息的时候,宋格格已经在太医的扎针下醒来,咬着牛骨在生孩子。福晋下令为免人多繁杂,各处闲杂人等不许走动。当她听到宋格格从昨晚疼到今天早上三点都没叫人知道,不知道是该可怜她好,还是该怪她好。

这也太能撑了……

胤禛本来打算今天出宫看看新府邸,得了信儿办完差就回来了,坐在书房等消息。

一直到晚上七点多孩子才生下来,是个格格。孩子落地后哭声尚可,但太医看过后说孩子先天不足,能不能养大……不好说啊……

书房里,胤禛等了一天,听到是个格格时也没多失望,叫人好好照顾宋格格,拨了奶娘去照顾小格格。

小格格养得让人提心吊胆,两个奶娘两个嬷嬷不论日夜眼珠子都不移地盯着,就这也要一天见一回太医。可太医来了也没办法,这么小连药都没办法用。最后胤禛发话不让再喊太医过来,小格格,养的好是命,养不好……也是命。

宋格格躺了两天才能起身,她生孩子时亏得有些厉害。幸好胤禛和元英都不吝啬东西,月子坐完就把脸色养回来了。以她的性子,平日连句话也不敢多说,听说小格格的事后还是哭了一场。

李薇住得离宋格格不远,有时半夜能听到小格格细弱的哭声,让人可怜得很。四阿哥也是脸色不好,除了小格格落地那天高兴了一会儿,第二天起就阴沉着一张脸。

这天晚上,两人躺在帐子里却都没心情做那个事,只是靠在一起。

李薇嗫嚅半天,扯道:“我听我奶娘说过一个偏方。”

他转过头来,道:“什么偏方?说说。”

“我奶娘说孩子要是生下来弱,就是在胎里亏了,没养好,这时就要喝亲妈的奶,喂够一年就能养回来了。”李薇胡掰道。

小格格先天不足,现在又是冬天,听说小格格因为心肺太弱,屋里既不敢烧炕,也不敢用火盆,一烧炕她就上火,一用火盆她就咳嗽。这样下去非感冒不可,还不敢开药,有一回这孩子就危险了。亲妈的奶可以帮她尽快建立免疫系统……反正死马当活马医了。

她说完就小心翼翼地看着四阿哥。

他躺着想了一会儿,突然起来下床,披着衣裳到堂屋喊苏培盛。

苏培盛挺惊讶的,这还是四阿哥头一回在李格格这里歇到一半出来。他赶紧进屋来,弓着腰听吩咐。

他道:“你去宋氏那里,叫嬷嬷问她有奶没有?没有奶明天一早请太医过来给她开下奶的药。”

这没头没脑的……

苏培盛的脑子都快打成结了,他顶着冬夜寒风跑到宋格格那里,先把柳嬷嬷叫来,然后两人一个在屋里,一个在窗外,一问一答。

宋格格摸不着头脑,只是见苏培盛来,想是四阿哥的吩咐就照着柳嬷嬷问的说她没奶。

柳嬷嬷道声“奴婢冒犯了”,就钻到帐子里解开她的衣襟,仔细看了看她的双乳。见乳晕已经扩大,乳也长大了不少,估计下奶应该能下得来。

她出来跟苏培盛说了,道:“这边我盯着呢,太医来了,看过后开了药,再看能不能有奶吧。”

第二天,太医来了,开了下奶的方子。这时宋格格才知道这是四阿哥找来治小格格的偏方,说孩子胎里弱就非要喝亲妈的奶来养不可。

喝了两天的方子,宋格格开始感到胸口疼了,柳嬷嬷摸了见胀得手感硬了,说有奶了,抱来了小格格,可一开始小格格力弱吸不动,柳嬷嬷只好自己先上,替宋格格开了奶后再喂小格格喝。

宋格格的奶一天天多了,也能喂饱小格格了。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小格格真的好起来了,满月前太医来看,说心肺还是有些弱,受不得凉,也病不起。但小格格确实磕磕绊绊地长到了满月。

四阿哥当天非常高兴,重赏了柳嬷嬷和太医,比小格格落地那天还多。晚上看过小格格后到李薇这里,特意跟她解释道:“不赏你是为你好,你的好处爷记在心里了,放心。”

李薇才想起来是她献的“偏方”,连连摆手说:“我又不是为了要爷的赏才说的。”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啊,谁能忍心?何况,她扯那个“偏方”时,根本不确定能治好小格格,只是想加份保险。就是现在,谁又敢说小格格就真的没事了?她的先天不足是真的,又不是真的喝亲妈的奶就能好。

只是现在四阿哥正高兴,谁敢触霉头?只当小格格从此千岁千岁千千岁了。

小格格的事好不容易能让人放心了,出宫的事又近在眼前了。虽然还没正式下旨,但也不能下了旨才临时准备搬家吧?所以各屋各院都开始收拾东西,登记名册。

伺候的人基本上都是能带出去的,但李薇还是让人去问了问他们的意思。或许有人觉得在宫里更好呢?果然这一问还真问出来了。

许照山跟膳房的人打惯了交道,想留下来搏前程,他还悄悄走了刘宝泉的门路。

人各有志,李薇就放他留下来了。她以为许照山这样可能会被其他太监排挤,把他当“叛徒”看。结果赵全保还自掏腰包置了桌席面,请了几个相熟的太监给许照山送行,席上大家纷纷祝愿对方日后前程远大,喝得挺痛快的。

李薇发现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人家没工夫想那么多,什么背叛不背叛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留在宫里就有可能伺候万岁和娘娘,出去不过是个王府太监,哪边轻哪边重,这还用说?

收拾行李时还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四福晋派人到格格们这里把大件的、贵重的东西都登记造册,免得搬个家再丢几样东西。

李薇这屋里的东西可就全露出来了。她可是光杆司令进的阿哥所,把李家祖宗八代赚的银子全放到一块儿也未必买得起这屋里的一件宝贝。

负责登记造册的宫女一个唱名,一个标记上册,从一开始的趾高气扬,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小,她这屋登记完,时间竟然不够再去武格格那里了,只好明天再来。

两个宫女走的时候,缩手缩脚的,对着李薇蹲福蹲得格外深。

李薇心里囧囧有神地想:这叫江湖里都是姐的传说……

她本来以为四福晋会让人来问问她这些东西都是怎么来的,结果从此就没消息了。难道是等着秋后算账?

李薇担心之下,在四阿哥来的时候就说这屋里的东西其实全是他摆在她这里的,现在一造册,全记成她的是不是不妥?

“还是应该改过来好些。”对嘛,都是他的东西,最多算他借她摆着看的。怎么能算成她的呢?

四阿哥更窘,半天才慢慢道:“爷没有把给格格的东西再搬回去的习惯……”他有这么小气吗?一点儿东西拿给格格摆了,最后还再要回来?

于是,李薇白捡了一堆价值千金的宝贝,好些都有宫里的印记啊……可都是女子用的啊,难道是孝懿皇后的东西?不会吧!真是皇后的怎么可能给个格格摆着?难道不应该供起来吗?可四阿哥也没别的地方去寻这么贵重的女子摆设啊!会不会是德妃给的?

李薇盯着登记时才发现标着康熙某年月日宫制的屏风,怎么也想不出它的来历到底是哪位大神用过的。

五月初,终于有话下来,说可以搬了。于是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家都开始往外抬东西,内务府拨了几百个大力太监过来,先是库房和不常用的大件,然后是李薇这样的小格格跟着宫女们先过去,宋格格因为带着孩子,四福晋叫她跟着她一起走。

其实李薇觉得还不如早点儿过去,宫里每天都要搬东西乱糟糟的。

她第一次坐着骡车进了紫禁城就再也没出去,这第二次坐着骡车出去,等第三次再搬回来的时候,大概就是四阿哥当皇帝的时候吧。

外城嘈杂的声音传来时,李薇有种从山中下到尘世的感觉。在宫里她见到的只有主子、宫女和太监,而到宫外才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这么多人。

差点被关成傻子的李薇感到重回尘世好幸福,比起宫中膳房那种精致的饭菜,还是大街上的家常小炒更吸引她啊。

玉瓶跟她一起坐在车上,问道:“格格,您在瞧什么呢?”

李薇让她往窗外看。玉瓶一看也笑了,挺怀念地说:“是香椿啊,这会儿都老了吧,还是嫩的时候好吃。”

“老了也可以吃啊。”李薇想念嫩香椿包的饺子了,宫里可没这一口儿。

玉瓶安慰她:“等咱们安顿下来了,就使人来买点儿。”

李薇略有迟疑:“能行吗?”开府后,这边膳房的人就都是四福晋的人了吧?跟在宫里不一样啊,那边是大食堂,这边就是小厨房,只能听女主人的。

“怎么不行?您只管等着。”玉瓶信心十足地笑起来,格格还是不明白,她现在的地位别说只是吃个香椿,就是想要龙胆凤胆,膳房里的人也不敢违拗的。

贝勒府前面的那条街已经静了街,步军统领衙门的人驱赶着行人和摊贩,有好奇胆子大的挤在街边,对着鱼龙而来的骡车长队指指点点。

“这是哪位龙子凤孙下凡了?”一个筒着手穿着羊皮坎肩的满人问。

“听说是四爷。”跟他站在一起一个穿着汉人长袍的人说。

穿羊皮坎肩那人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斜睨了接话那人一眼,那人见他这样,连忙缩着脖子从人群中跑了。

李薇的骡车从角门进去,过了两道门后,在一道狭长的过道里,骡车停下换轿子。玉瓶扶着她下车上轿时,小声道:“格格留神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