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7376100000049

第49章 进城之初

40年前,重庆解放,一股清新之风迅速弥漫山城,涤荡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浸透了人们的心。最实际、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是共产党员、解放军指战员们和各级干部的优良作风,一下子就把人们吸引住了。人们从新旧社会的对比中,认识了共产党,看到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从而振奋起来,焕发了主人翁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时代的风尚和多数人的信条。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自我改造得不好,入城掌权以后,经不住花花世界和捧场抬轿的诱惑,滋长了搞特权、图享受的歪风。但是邪不压正,他们受到群众的抵制……领导也经常敲警钟,以至于严厉处分,歪风邪气成不了气候。

这里,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自身的思想作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五里腿”之风不可长

进城之初,有的负责干部为自己的单位争房子、争汽车。有的同志还说,重庆山多坡陡,走不多远腿就痛,一定要坐小汽车。其实,那时还谈不上什么“皇冠。”

……“奔驰”之类的高级豪华型进口轿车,所谓小汽车,大多是美式军用吉普。这一争,使得物资分配部门很为难。

这事被邓政委——邓小平同志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为邓政委——知道了。他决定刹一刹这股风。

在一次干部会议上,邓政委讲话。他说:在座的同志们大都经过南征北战,走过万水千山,经历过最艰苦的岁月,练成一双铁脚钢腿,任何艰难困苦都没有难过你们,你们不愧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台下听报告的同志都会意地微笑着。接着,邓政委把话锋一转,尖锐地批评起来……但是,有的同志进城才几天就变了,走五里路就喊腿痛,要坐小汽车。做了官……腿也变得娇贵。要这要那,车子要小的,房子要大的。这种“五里腿”的风气决不可长。

邓政委宣布:物资分配委员会由他亲自负责管理,要坚决刹住“五里腿”这股风……

那时候,政治思想工作真灵,纪律十分严明,令行禁止,绝不含糊。“五里腿。”

这股风被刹住了,好些单位和同志主动退出大房子和小汽车,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二、二号楼的灯光

解放初期,主持西南地区工作的三位首长刘伯承(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三家人合住在一幢楼房里,即现在中共重庆市委大院内的二号楼。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专为宋美龄修建的公馆,按现在的标准,远够不上豪华,两楼一底,大小一共十几间房。刘伯承住底楼,贺龙住二楼,邓小平住三楼,三楼最窄小。这是经过互相谦让之后,按年纪安排的。刘年长,贺次之,邓最小。

邓小平对干部们说:“房子何必住那么宽?够住就行了。我们三家住在一起就很好。”他还风趣地说:“我们住在一起至少还有一个好处,互相更加了解,开党小组会,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也增加了内容,大家有话可说。”

当时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特别强调节约水电。首长们带头执行,每天晚上10点钟一到,二号楼的灯火全部关闭,就和军营里的作息一样,只剩下首长办公桌上的小台灯亮着,他们还在阅读和修改文件。

三、“王园”应该作公园

解放初,中共重庆市委把“王园”(国民党四川省主席、战犯王陵基的公馆和花园)划为机关驻地,并修建了一幢办公楼,即以前的重庆市博物馆陈列厅。刘伯承对此很不满意,多次念叨:“重庆市委不该设立在‘王园’,‘王园’应该给人民作公园。”这是刘司令员多年的心愿了。

刘伯承早年在重庆从事革命活动,在重庆入党,对重庆和重庆人民有很深厚的感情,认为重庆没有什么公园,群众缺少游览休憩的去处;而对那些显宦富豪占据大片土地建造住宅和花园深恶痛绝。他早就立下心愿,将来一定要把它们还给人民建公园。

市委知道了刘司令员的批评,深感惶恐,但一时又无法搬迁。为此,市委第一书记、市长陈锡联专门写了一份书面检讨,上报西南局,承认错误,准备创造条件……纠正这个错误。1950年9月,陈锡联调离重庆,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临行前,他怀着不安的心情再次向西南局写出检讨,认为自己进军到西南后,在市委机关驻地上没有执行刘司令员指示,缺乏群众观念,深为沉痛,现在调动工作仍感歉疚,希望以后能够弥补。

1954年,大区撤销,市委机关搬至原西南局驻地。刘司令员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王园”辟为了公园,即现在的枇杷山公园。

四、不靠口号靠行动

1950年初,一位人民解放军的师政委在西南局机关接受刘邓首长的严厉批评。

这支部队因为接受了群众主动提供的慰问品,但数量过多,同时又应群众的要求接收了部分青年参军。这就违背了中央关于减轻人民负担、停止扩军和加强纪律性的规定,犯了错误。

西南局办公厅当时还在现在的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办公楼里。这栋楼房早年是一所教会学校,抗战时曾是国民党行政院。二楼会议室设备异常简陋,一张乒乓台算是会议桌,周围放着几张长条竹椅。师政委坐着等候。刘邓首长走进来,师政委起立敬礼。情况已经清楚,不需再查询。邓政委开门见山就尖锐地批评,指着师政委胸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符号一个词一个词地讲,什么是“中国。”

……什么是“人民”、什么是“解放”、什么是“军”。邓政委说:历史上中国的军队不计其数,只有我们解放军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的人民军队。像你们这么搞,就要把符号上的“人民解放”四个字勾掉,就和旧军队没有两样。

邓政委越讲越生气,声色俱厉地说: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权靠什么取信于民,靠什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你知道不知道?不是靠口号,是靠实际行动。《约法八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说得再多,宣传品张贴得再多……行动不兑现,一点用也没有。

师政委始终立正,听着批评教导。

邓政委说完就走了。刘司令员叫师政委坐下来,慈祥地鼓励他,犯了错误就要改……改了就好。

政委严厉,司令员慈祥,好像他们的性格和职务安反了。其实,他们的严厉是爱护,慈祥不是迁就。刘司令员有一句名言,就是“慈不掌兵。”

刘、邓共同抓的是一个典型,通过批评教育这位师政委,把部队的思想作风进一步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