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清洁工艺国际会议呼吁
把污染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旨在把污染消灭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倡导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清洁工艺的国际会议日前在厦门结束。荷兰、挪威、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专家以及联合国的官员出席了会议。
世界各国在治理环境污染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情况。对此,中国的专家们认为,如果投资1万元在污染发生后的治理上,只能减少2吨COD的排放;如果从企业生产伊始就严格控制原料、设备、工艺等环节,结果将能减少6吨COD的排放。
与会专家呼吁各国政府通过清洁工艺,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减少“三废”排放,控制污染并实施预防措施以达到危险废物的削减和最少化。
国家环保局在会上介绍了我国清洁工艺的政策和执行情况。据悉,我国已制定了公众参与的推动清洁工艺的行动计划。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2年5月16日)
我国大陆最大台资区开始招商
海沧80平方公里土地严控污染行业
我国大陆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海沧,最近向全世界公开招商,这片占地8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继上海浦东、海南洋浦之后我国又一开发热土。
1989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厦门经济特区及杏林、海沧为台商投资区,投资区享受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从此,海沧投资区这片沉寂半个世纪的土地便热闹了起来。此间进行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水、电、路、通讯等主要配套设施的建设。
海沧位于厦门岛和鼓浪屿西部,三面临海,隶属闽南漳(州)、泉(州)、厦(门)金三角地区,腹地广阔,对外交通便捷。这里,内可依托厦门特区、杏林及闽南金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外可扬帆出海,假东南亚水道与国际市场接轨,是我国对台对港、对外开放的风水宝地。
为全面开发和建好海沧,厦门市人民政府授权海沧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在投资区范围内行使厦门市一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并专门制定和颁发了《海沧台商投资区暂行管理办法》,规定投资区内不兴办中国政策禁止的技术落后或设备陈旧、污染环境而又无切实治理措施,耗水量大且附加值较低,不符合产业规划或产业政策的项目。同时,在行政管理方面,要求管委会对投资区进行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实行总量控制,定时监测,并对消防、劳动安全保护、防震、防火、绿化等实行区域总体控制,在总体规划中实行一次性审批。海沧管委会也据此制定投资区产业政策导向,在区域布局内,规定海沧新市区为第三产业集中区域,相应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的加工业。鼓励发展的主要产业方面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益设施和少污染工业。在工业导向方面包括少污染的精细化工行业。同时规定限制“三废”量多,严重污染的行业和耗水、耗电、耗油大且占地面积大的行业以及达不到一定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的行业,包括技术水平低、产品性能低下的行业不在投资区兴建。
据了解,为开发建设海沧,海沧管委会还制定一系列政策规定,这些政策规定集中体现了新区、新事、新办的改革精神,并实行比特区灵活的政策。可以预见,作为我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必将建成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多角度的新海沧。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3年7月10日)
厦门发展经济注重综合效益
市长坦言决不牺牲优美环境
福建省厦门市市长洪永世日前强调各级领导要努力提高环境意识,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损坏厦门优美的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益。环境保护要舍得投入,让环境质量有更大的改善。
6月4日,来自全市六区一县和12个委办局的负责人,以及环委会委员等聚集在市环保局会议厅,包括六区一县在内的19个单位,与市长洪永世郑重地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之后,洪永世说,近几年,厦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不少,但与经济的发展仍不相适应,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他强调,不能有短期行为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能急功近利,要把各级领导的环境保护政绩当作一项指标来考核。各级领导对环保要有很好的认识,要懂得环保科学知识,并努力去熟悉去实践。
在谈到环保投入问题时,洪永世指出,环境保护要舍得投资,虽然环保一时还不能产生效益,但它更多的是体现在今后的子孙后代上。针对目前厦门存在的诸如杏林湾、海滩海岸被污染以及垃圾处理等问题,洪市长表示要通过政府的投资与国际间的政府贷款加以解决。他还要求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环境科研,对未来提出规划并组织实施,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4年6月11日)
推行清洁工艺”华美”成无污染企业
粉尘、噪声和废水是卷烟行业普遍存在的三大环境问题,众多烟草企业时常为生产中产生的“三害”伤透脑筋。然而,厦门华美卷烟有限公司却把“三害”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避免末端处理污染给企业带来的困扰。
“华美”是我国烟草行业首家与美国雷诺士合资的企业,凭着“合资”这一优势,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就注重引进清洁工艺。在卷烟生产过程中,烟叶的加工和混合是产生粉尘、造成浪费的一道工序,“华美”为此不惜重金引进先进的全打叶工艺设备和除尘设备,并在粉尘散发部位装上密闭吸尘罩,以防止粉尘外逸引起的无组织排放,同时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器,使粉尘的排放浓度每立方米控制在4.7~38毫克。为防止生产作业时空压机、真空泵、风机等高噪声设备污染环境,“华美”把住设备引进选型关,把机械噪声污染克服到最低限度,同时,对难以克服的高噪声设备,“华美”便将其布置在地下室,避免噪声外传。
在控制了“三害”后,“华美”还在厂区环境的绿化美化上做文章。几年来,先后投资近20万元用于绿化,使绿地面积占全公司用地的20%以上。由于“华美”对环保的重视,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发展,去年人均利税达54万元,居全国之首。近年来,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省、市环保先进单位。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4年8月25日)
抓环保热点难点 为群众排忧解难
厦门争创特区新优势
以继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促进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协调,推动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为增创特区新优势做出新贡献。这是近日厦门市市长与环保局局长签订今年环保工作责任状所确定的宗旨。
厦门市去年在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上,突出了市长抓环保,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态势,使特区经济在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环境依然保持往年水平,并使局部环境有较大改善。在近日召开的厦门市政府全体成员会议上,副市长与环保局局长吴子琳郑重地签订环保工作责任状,要求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以整治困扰厦门多年的城市交通噪声,拉开了新岁综合整治的第一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集中力量保证筼筜湖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杏林台商投资区污水处理厂以及其他污水处理厂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整治山、海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责任状要求理顺厦门海域的环境管理体制,做好海域及海岸带功能区划,加强对海洋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厦门土、砂、石和风景资源的保护,以改善陆域生态环境,并做好饮用水源的保护。
厦门市市长洪永世要求责任目标要层层落实,努力兑现,并把厦门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责任书完成情况的标准。政府各成员单位要努力工作,为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做出新贡献。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5年2月28日)
一次别开生面的专委会
5月12日,黄昏的厦门西海域,和风习习,木船伴着隆隆的挂机马达声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行驶。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委员会全体委员,就一项人大代表的议案在这里召开专委会。厦门市市长洪永世和市人大林伯林、林明鑫、郭安民副主任应邀参加了这次专委会议。
在今年2月召开的厦门市十届三次人大会议上,吕孙续、林智忠等10名代表为有效保护白鹭,向大会提出了“建立大屿岛自然保护区”的议案。该议案经会议主席团研究,决定由市人大城建委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市人大常委会议程的意见。5月12日,城建委员会决定邀请在厦的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部分常委委员和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深入岛上视察。
白鹭属于珍稀海滨鸟类,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自古以来,厦门就是白鹭的故乡,“鹭岛”这一美称以此得名并名扬海内外。1986年,厦门市将白鹭确定为市鸟。遗憾的是,白鹭这一珍稀的自然资源,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乱捕滥杀,使白鹭的生存面临危机。位于鼓浪屿与嵩屿之间,距厦门岛仅1000多米之遥的大屿岛,是目前一个尚未开发的小岛,面积0.175平方公里,岛上树林茂密,附近海域滩涂广阔,且拥有千余亩红树林,成为白鸳栖息、繁殖和生活不可多得的场所,目前岛上有白鹭近万只。
为了有效保护这一珍稀物种,防止人为破坏,建立保护区是最有效的办理。人大城建委在考察大屿岛后,当即在返厦的船上召开专委会,应邀参加会议的市长洪永世认为,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大屿岛,并责成有关部门提出保护措施,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通告,禁止人为的干扰和破坏。最后,城建委员会专门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将此议案列入常委会议程。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5年5月15日)
专家呼吁不要浪费垃圾
最近,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洪华生博士找到记者,希望代为呼吁:不要浪费垃圾。
洪华生教授认为,我国城市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大都属资源型垃圾,但目前回收利用的却非常少,她呼吁应尽快利用这一可再生资源,并可考虑在每个家庭设垃圾分装,以方便回收单位利用。
洪教授认为,生活垃圾的成分与人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气化率、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当部分城市使用煤气或石油液化气,从根本上改变了垃圾结构。以厦门特区为例,城市气化率已达82%,因而,城市垃圾结构多为:有机物生活食品79.94%、砖瓦类27.1%、纸类6.13%、布类1.35%、玻璃类3.12%、金属类2.26%、塑料类4.19%。这些生活垃圾大都可回收利用,而目前的现状是任其浪费和污染环境。特别是饮料瓶、饭盒和食品塑料袋等都是塑料制品,这些垃圾扔到环境中不仅有碍观瞻,动物误食将危及生命,而且这些东西埋在地下,几百年都难以降解,形成严重的环境负担。
她还特别呼吁,广大市民应该树立以保护环境为荣的观念,鼓励人们使用再生纸等“环保产品”。环保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环境意识,大家动手,从自己做起,参与社会监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5年7月1日)
厦门市提出“九五”奋斗目标
建设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
把厦门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的港口风景城市,这是近日结束的中共厦门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确定的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据了解,5年来,厦门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第10强、全国首批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5年间完成国有基本建设投资106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3亿元。
厦门市市委书记在谈到今后5年改革建设目标和任务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做到规划科学化、布局合理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法制化、环境净化美化。特别要重视风景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使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自然景观和旅游开发、园林绿化和环境治理、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协调一致,确保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进入全国前10名。
厦门市还在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时提出,在进行城市建筑和改造的同时,要加强城市的综合管理和环境的综合整治,其中就城市大气污染、污水处理、噪声控制、垃圾处理以及城市自然景观保护和绿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5年8月22日)
千万元工程政府没花一分钱
厦门集中供热“民办公助”
一项耗资千万元建成的集中供热工程没拿政府一分钱,厦门市市长洪永世高兴地说,特区的环保建设有了新经验。
厦门市莲花新村在福厦公路以东的小区是厦门市高层建筑最为密集的商住区之一,然而小区内有3座锅炉和3根烟囱,用来供厦门中药厂和厦门东区开发公司等单位的生产和生活用气,每年要产生50吨二氧化硫和300吨烟尘。当锅炉使用单位表示愿意拔除烟囱时,厦门市政府在市环保局的倡导下,提出使用集中供热这一最佳方案。决定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由供气受益单位共同集资,开展集中供热的前期准备工作,选定由距小区不远的侨星化工厂提供热源。
方案确定后,厦门中药厂率先出资150万元建成了横跨公路的人行天桥,在天桥下附设供热管道,东区开发公司垫资100万元作为工程的启动资金,厦门侨星化工厂集资扩建锅炉,使供气量增加了一倍。市土地局特许原锅炉使用单位在拆除锅炉用地后改作商品房用地出让,收取部分资金回用于集中供热工程。经过近3年时间的奋斗,一条长达1370米的管线建成并通往10个用户单位,年综合节能效益150万元,为国家节约近万平方米的土地。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5年10月17日)
厦门治水又掏几亿元
厦门市以继续整治筼筜湖为中心,加大了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步伐,一项投资数亿元的计划正在全面组织实施。
筼筜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曾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环保局评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工程,迄今已累计投资2.7亿元。市政府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又委托中国市政中南设计院编制了厦门本岛总体排水规划,在市区内布置了5个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并多方筹集资金组织实施。根据规划,厦门市今明两年用于水环境整治的投资将超过2.5亿元。全部工程完成后,筼筜湖的污染将得到较彻底的解决,厦门市的排水问题也可以基本解决。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5年10月28日)
厦门:添措施争当港口风景城
连续3年被福建省评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第一名的厦门市,今年又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契机,在环境基础建设、市容市貌、市政公共设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建设国际港口风景城市做出新的努力。
从去年以来,厦门市投入资金8.4亿元,建成和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高温堆肥处理厂。开展旧城区道路改造,使厦门的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自1990年投资1.1亿元建成福建第一座日处理能力3.7万立方米的二级污水处理厂和13.4万吨的一级污水处理厂以来,日处理量为6万吨的应急氧化塘和日处理3万吨的二级杏林污水处理厂又相继建成,使厦门市的污水处理率达35%。目前,在建的日处理量3万吨的二级杏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15万吨的深海排污水处理二厂和厦门岛北部的蔡坑污水处理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届时,厦门市的水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厦门市还积极开展气化工程,建成日产煤气10万立方米和两千多立方米的石油液化工程,使全市30多万人用上煤气和石油液化气,城市气化率已达89%。厦门市还在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区、集美区实现烟尘控制区,在全市开展禁鸣燃放烟花爆竹以及在厦门岛内禁止使用汽车喇叭,大大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厦门市添置了大批密闭垃圾运输设施,全市实行上门收集垃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原来14.5米宽的厦禾路已拓展到44米宽,搬迁、计划搬迁改造沿街35个设施陈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老企业。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5年12月5日)
厦门为白鹭造家园
现在鹭岛的白鹭有了家,这个“家”近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得以确立,同时,一部专为保护白鹭的“家”而确立的《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也经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至此,备受厦门人民所喜爱的白鹭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在此生儿育女,并与厦门人民共享天伦之乐。
白鹭属中型涉禽,为珍稀鸟类,目前在我国有记录的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等5种属科,在厦门均有分布。在厦门,白鹭不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而且还能在此繁衍后代,专家认为,这在我国实属罕见。目前,上万只白鹭繁殖和常年栖息主要集中在距厦门岛仅千米之遥的大屿岛上。
然而,随着厦门市城市建设不断拓展,鹭岛生态渐变,致使白鹭生长场所日趋减少,鹭岛曾一度有名无实。近年来,厦门市在为保护白鹭、为白鹭创建家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厦门市将白鹭确定为市鸟,尤其在改善海域水质、植树造林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白鹭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据了解,大屿岛面积为1.9平方公里,此次经福建省批准设立的大屿岛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17公顷,包括大屿岛、鸡屿岛全部陆域和滩涂。同时,为有效保护环境,厦门市人大还通过了《厦门市大屿岛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并确定厦门市环保局为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部门。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5年12月9日)
厦门赶超国际花园城市争一流
元月20日,在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厦门市在全国35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名列第一,并排名在受表彰的155个卫生城市首位。但厦门市在21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千人大会上,既没开庆功会也没表彰,而是再次发出动员令,号召全市人民珍惜荣誉,持之以恒地将全市创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向世界上第一流的花园城市赶超,为全国特别是沿海城市树立榜样。
6年前,当全国首次“创卫”风在中华大地刮起时,岛城厦门却一直以“海上花园”自居,然而,当厦门市被全国评为34个大中城市的倒数第四名时,“海上花园”的主人们方才觉悟,开始打起了“创卫”翻身仗。市委书记指出,“创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领导和市民的整体素质乃至整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标准。自1992年以来,厦门市在基础建设、环境建设、卫生建设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1994年以来,先后完成324国道、319国道有关路段的拓宽、立交桥和隧道兴建;特别投资4500万元对市区的主道——中山路路面和两侧进行改造装修;投资11亿元改造了十里长街——厦禾路工程,将原来的14.5米宽的道路拓宽到44米,并一举搬迁和改造沿街30余个工厂企业;投资6亿元建成一条39公里的九龙江至厦门特区的输水钢管管道,一改过去引水使用明渠的历史;两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35%,城市气化率达89%;取消了800多个敞开式垃圾桶,实现垃圾不落地袋装化,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
厦门市在抓紧整治的同时加强立法。他们在获得全国人大授予立法权之后,首先颁布的专业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之后又先后颁布了涉及城市规划管理、园林绿化以及风景资源保护等专业法规、规章10多部,有力地促进厦门市以法治市。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6年2月3日)
本报厦门记者站正式挂牌
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本报厦门记者站近日正式挂牌成立。
厦门市是国家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海港风景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10名。本报记者站的成立将促进厦门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和两个文明建设,为推动特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厦门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城建委、市政府办公厅的负责同志以及厦门市各新闻单位代表到会祝贺。本报副社长杜琳代表报社出席记者站的成立仪式并授牌。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6年2月15日)
厦门框定“九五”环保新格局
记者从近日结束的厦门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了解到:在本世纪的最后5年,厦门将坚持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同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基础设施由制约性向适应性和超前性转变,高标准地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环境保护示范城市。在做好“九五”开局年里,积极推进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实现“九五”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五”期间,厦门经济特区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10强”和“第三次全国卫生城市检查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为辉煌的“八五”画上圆满的句号。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厦门市市长洪永世说,1996年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治理筼筜湖,大力植树造林,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对海洋排污、海洋保护和海岸工程的管理,坚决清理海上违章养殖,合理有序地使用海域。
针对市民广泛反映的突出问题,厦门市今年还将开展汽车尾气和娱乐、餐饮、建筑业的噪声、废气、油烟污染的专项治理,并将这些治理项目列入199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日程,务求抓出成效。
为加快发展厦门旅游业,完善和实施国家风景名胜区——鼓浪屿的控制性详规,今年还将完成位于鼓浪屿岛上的灯泡厂的搬迁工作。同时,搞好夜景工程和“海底世界”等项目的建设,使鼓浪屿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6年3月21日)
厦门市召开市长常务会议
学习贯彻第四次环保会议精神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政府召开市长常务会议,认真听取刚刚参加完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返厦的与会代表的专题汇报。市长洪永世指出,要以贯彻落实这次环保大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中,高标准、高档次、大投入,努力把厦门这个海上花园城市建成全国的环保示范城。
洪永世说,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环保会议,厦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近期要召开一次全市环保大会,以贯彻和落实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提出的各项环保任务。要以创建全国环保示范城市为奋斗目标,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高标准严要求地治理环境污染,使厦门市的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增加环保投入,“九五”期间全市用于环保的投入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到2000年至2010年要达到5%以上。他还要求厦门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国际ISO14000系列标准体系,使特区企业早日与国际接轨。
与会的7位市长还就厦门今年拟出台的收取污水处理费标准、采用清洁的公共交通系统方案以及当前尚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洪永世要求环保部门要对全市重点污染源进行排队,并限期治理。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6年7月25日)
厦门强调——创建“示范城”从严要求
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近日分别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和常务会议扩大会议,专题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并就贯彻国务院《决定》提出要求,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创建环保示范城。
9月20日,厦门市召开市长常务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副市长和环保局副局长关于全国环保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决定》执行方案的汇报后,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永世强调指出:厦门市要在执行《决定》中走在全国前列,争取在1997年以前所有企业均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以便于执行和操作。
为使厦门的环保早日上新水平,会议决定“九五”期间,全市的环保投入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并要求从现在起,所有企业的负责人,包括政府官员都要学习ISO14000等有关知识,执行和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在2000年以前,把厦门建成推行ISO14000的示范城市。
9月23日,围绕厦门创建环保示范城市,厦门市委专题召开了常委扩大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决定》和城市管理如何上水平、上档次的通报后,市委书记强调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织部分,厦门要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先走一步,要制定长远计划和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变突击整治环境污染为经常性的防治,有效地控制污染源。会议鉴于当前市环保执法力量不足,决定增加市、县(区)二级的环保编制,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6年9月28日)
厦门城监支队十五载汗洒海上花园
福建省厦门市城市监察支队成立15年来,已由当时的50人发展到有8个专业大队、9个综合大队的阵容,并逐步形成了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的城建管理网络,为特区城市建设、市容管理和环境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厦门市民亲切地称他们为“海上花园”的护卫者。
厦门城市监察支队成立于1981年,当时厦门市城监管理力量薄弱。在几乎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这个支队凭着一种责任感担负起了城市规划、土地房产、市政工程、环境保护、园林绿化,资源利用、市容卫生等多方面的管理监察任务,甚至把乱倒垃圾、随地丢果皮纸屑等一些杂事都当成了分内之事。仅1991年至今,他们就拆除掉违章建筑15万平方米。
近几年,该支队又招进一批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队员,并进行了正规化军事训练,使队员们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严格的纪律性,树立了恪守职责、严格自律、文明执法的形象。支队长徐火营说:“厦门要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任务还很多,什么时候‘罚、拆、没’的字眼消失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家了。”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6年10月26日吴诚叶文建)
厦门市召开千人环保大会
决心冲刺全国环保模范城
南国的金秋时节,风和日丽。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10月31日分别召开全市环保大会和环保工作座谈会,要求全市人民以饱满的精神,为早日把厦门建成全国的环保模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充分肯定厦门特区环保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后,希望争取尽快把全国的环保模范城的光荣匾挂到厦门市来。
10月31日上午,厦门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全市环保千人大会。会议总结“八五”期间厦门市环保工作,并就“九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任务进行了部署。厦门市市长洪永世在会上指出,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厦门今后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是搞好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设港口风景城市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根本要求。他强调指出,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必须强化环境综合整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依法保护环境,加大环保投入,用发达国家先进的水平来衡量我市环保工作。会上还表彰了在“八五”期间为厦门市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15个先进单位、“10佳”厂长经理和90名先进个人。
31日下午,中共厦门市委召开环保工作座谈会,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市委书记指出:党政一把手要负责任,亲自抓,确保环保基本国策贯彻。就正确处理环境保护的四个关键问题特别指出,我们要追求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既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6年11月5日)
嵩屿电厂通过环保验收
总投资30亿元,装机能力30万千瓦的厦门嵩屿燃煤电厂近日被批准正式投产,其引人注目的烟尘治理工程也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嵩屿电厂位于我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距国家风景名胜区鼓浪屿仅千米之遥。由于位置特殊,其环保问题特别是烟尘治理问题格外引人注目。承担这一工程的福建龙净企业集团公司通过引进、消化美国GE公司技术,使收尘效率大为提高,达到99.57%,被专家认为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7年1月23日)
失踪的夜鹭
近日,数千只夜鹭突然造访厦门市的狐尾山腰,把居住在距山腰仅百米之遥的凤凰山庄的人们吵得“不得安宁”。市民为这一新景观感到兴奋不已。
1月16日下午,记者随环保专家来到这里,但见约6万平方米的山腰间,在傍晚夕阳的照射下,几千只灰白色、长尖嘴、海鸥状的鹭鸟在天空翩翩起舞。它们或低飞浅唱,或引颈高歌,令前来考察的环保专家惊喜万分。他们说,这是一个月以前在大屿岛自然保护区失踪的夜鹭。
狐尾山地处厦门新市区中心的湖滨中路主干道,位于凤凰山庄、市政府之间的后山,山间遍野都是相思树和马尾松。这里幽静且温暖,是规划中的自然公园。它与近在咫尺的筼筜湖接近,湖中鱼虾等水生物丰富,为在此栖息的夜鹭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而引来了大屿岛的夜鹭前来安家。
环保专家认为,过去,夜鹭与白鹭同住大屿岛,但这次分家仍是个谜,值得研究。从目前尚未筑巢的情况看,可能是在此栖息越冬,但也可能它们感到这里的环境理想,春节在此安居并生儿育女。
这些夜鹭白天睡觉,晚上觅食,一般在拂晓前回家。回家时,它们总是高歌浅唱,仿佛在告诉人们,它们已饱餐过了,你们快快起床,去迎接来日的新生活吧!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7年1月28日)
厦门确立创环保模范城目标
人大代表坦陈利弊献计献策
在近日召开的厦门市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洪永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作为今年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引起市人大代表的广泛关注。市人大常委会为此邀请部分代表进行座谈,副市长作题为《关于一九九七年争取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的专门发言。代表们知无不言,纷纷献计献策。周维钧代表说,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创模”活动与厦门市整体奋斗目标相一致,定会激发全市人民的创造热情。陈永欣、郭允谋等代表指出,厦门岛东部海岸的环保问题令人担忧,一些低水平和破坏性的开发以及有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已经造成海岸的大量侵蚀,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郑金沐代表说,筼筜湖综合治理这几年虽然取得些成效,但并不稳定,水体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厦门岛东部、集美、杏林、同安等地的污水处理设施比较薄弱,应加紧规划和建设。黄安华代表认为,园林绿化是整个环保中最直观、人民群众受益最直接的工作,而当前还存在绿化率偏低,部分山体裸露较多等差距,而今年又是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冲刺年,必须加大投入,政策到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华生和列席代表吴子琳认为,厦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市民有爱护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且厦门城市现代化建设已具雏形,只要建立一个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因势利导,奋力拼搏,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安民在作总结时指出:“创模”活动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人民代表关心的热点,市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这项活动的开展,并将加强监督,以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7年3月15日)
厦门“创模”推荐榜上有名
王扬祖希望厦门更上一层楼
厦门市日前昂首跨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荐榜。
8月29日—31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组对厦门市的工业污染防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生态环境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确认厦门市有关“创模”的各项指标已达到国家要求,决定对厦门市予以推荐。
考核组一致认为,厦门市采取措施加强环境建设和管理;加强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合理引导产业结构,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总体环境没有恶化且环境质量有了改善。目前,厦门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经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区街整洁、风景秀丽的城市。
考核组组长、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王扬祖对厦门市的环保及“创模”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厦门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风景秀丽的城市提出了8点希望。他指出,厦门应继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通过合理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加大城区老企业搬迁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力争全市到1998年底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要保护好水源,尤其是跨流域的九龙江水源地要立法、建保护区,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无铅汽油,控制汽车尾气污染,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厦门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永世表示,厦门将把这次考核作为新起点,巩固“创模”成果,并根据考核组综合评议的建议尽快解决问题。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7年9月2日)
何时实现达标排放 厦门说:提前一年
近日召开的厦门市委市政府基本国策座谈会强调,在全市逐步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时,鼓励推行清洁原材料,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淘汰一批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设备落后的企业,确保提前一年实现全市工业企业达标排放。
厦门市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落实国家有关所有工业企业的污染必须在2000年以前达标排放的规定,厦门市要求在工业防治方面能先走一步。去年,厦门市环保投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1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75.41%。近日,厦门市政府又开出占全市水污染负荷80%以上、占苯类废气95%以上的100家重点工业企业“黑名单”,要求这百家企业在今年内达标排放。同时,加快全面推广ISO14000体系;建成海沧、集美、同安和厦门岛东部的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网等工程,使污染防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座谈会上,市委书记要求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中华白海豚、白鹭和文昌鱼的保护,坚决取缔厦门本岛的开山采石场。他还要求市计划、财政部门在制定全市发展计划和财政计划时,要保证GDP3%的环保投入,同时,要尽快建立污染治理基金,以支持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使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进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做出新的贡献。
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永世要求全市各级党政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贯彻基本国策的自觉性,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把厦门市的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厦门市环保局局长吴子琳就厦门市环保工作主要进展、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对策发了言。
(原载《中国环境报》1998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