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时光带不走优雅
7381200000043

第43章 从单品到整体升级装扮(6)

烧包有理

It bag过时了!这个似口号似决心似预言地喊了若干年,结果每一季又都像打不死的“小强”顽强回归,且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让It bag清单越来越长、女孩和女人们口水越流越多。

有人说,对It bag垂涎三尺的女人浅薄。我猜说这话的人不会是女人,因为女人根本不会“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她深深知道包包对于女人的意义如何,即使没有传统意义的那些特定大牌旗下的那个It bag,也会有内心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的It bag。男人们可以把这些欲望理解为浅薄,但女人们知道It bag不仅仅是It bag,它是女人特有的自我期许和激励方式之一,就像《欲望都市》里的萨曼莎把Birkin看成是自己功成名就的象征一样。人们不是常说人生需要目标,热情需要激发,进步需要动力么?凭什么It bag就不能成为目标、激情和动力了?!只要不卖肾卖身卖灵魂的争取或换取,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据记载,包包的原型出自于14世纪放置贵重物品的口袋(pocket),是当时人们出门必不可少的装备。这种小口袋隐藏性地附在腰间(有点像30多年前中国人出远门时在内裤上缝制的小口袋),越尊贵的人口袋上镶嵌的珠宝就越多,颇有点显示身价的意味。有趣的是,最早使用包的人多是男人,而不是女人(也许跟当时女人大多不出门有关系吧)。直到18世纪才形成女性大规模使用包包的趋势并延续到如今。更有趣的是,包包上的珠宝越来越少,尺寸倒是越来越大。从最初连手指头都放不进的“炫耀型”到今天什么都能装的“功能型”,女人们已经越来越和包包融为一体,无怪乎《欲望都市》里的凯莉大呼:“女人都爱包包”(哪有不爱自己的女人?)。

按照心理学家的精神分析,包包象征着女性对自我的看法。通过包包的外观和品牌、内置和摆放就可以看出一个女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兴趣、爱好、甚至喜怒哀乐等。著名美国时尚评论作家瓦尼萨弗瑞德曼(Vanessa Friedman)就发现“越强势、越成功的女人所拿的包越小,或干脆没有”,因为这些女性身后都跟着一堆随从、助理和房车。想想也是,你什么时候看过吴仪、希拉里克林顿拿过包包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倒是会拿个小包,但那是女皇为了与身旁侍从约定暗号、结束会谈用的。而对于还在赤手空拳、东奔西走、需要自己用双肩去承担生活的女人,没有一个可承载的包包几乎寸步难行。

当然,这并不表示说“奋斗中”的女人就一定要用大包。虽然大包能装、有安全感,但我们也得学会精简、量力而出。过于负重的大包会导致健康隐患,若是革命本钱没了,那还拿什么去“革命”?另外,奋斗中的女人也应该对自己好点,得有几个It bag。至少,我们得一方面用It bag去激励自己,另一方面用It bag去奖励自己。只不过,我们需要更谨慎、更明智,更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包包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像衣服那样有胖瘦和高淘汰率的问题,只要你选对了大小(通常而言,包包的大小与人的身材比例成正比。如今也有瘦小的女孩喜欢用大的包包反衬自己的娇小),它基本上一辈子就会忠心耿耿地跟着你。所以,就是从精打细算的“性价比”出发,也得为自己买力所能及中最好的那个。中国的老话说得怎么那么在理——“钱要花在刀刃上”,别把钱浪费在尼龙包包上,即使那是大得不能再大的牌子。要买就先给自己买那种经典的、皮质的、体面的It bag,待真的不差钱时再考虑“随心所欲”。

还有,别以为用上了那种几十米开外即可验明正身、引起羡慕嫉妒恨的包包就是美丽;也别以为挎上了Birkin就真正“功成名就”,就可以目空一切。没有内在修养和外在仪态,就算有一火车的鸵鸟皮Birkin,也不过是个特别不差钱的暴发户。“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亦舒如是说。

金玉梁言:

★把包包当成投资,去买最好的,你值得烧包;

★原理上,不同的衣服要配不同的包包。按照这个目标,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吧;

★经济还不充裕的时候,别把钱浪费在所谓的限量版“涂鸦包”上,大牌也不行;

★不要将包包落在身体最宽处,那样会显得你胖;

★不要把包包塞得过满,为了你的健康,也为了包包的健康;

★善待你的包包,它们像人一样需要休息和保养;

★掌握一些拎包方法,否则就是“贵妃包”也拎成了“买菜包”。研究下明星拍照时的pose,或找相关机构人士学习一下。一点点变化,效果可大不一样哟;

★讲究用包礼仪。用餐时,不要将包包放到餐桌上,哪怕它是Birkin,也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