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安全教育读本
7391600000006

第6章 网络安全

4.1 网络冲浪 倡导文明

知识要点:

1.网络冲浪倡导文明

2.网络游戏谨防迷恋

3.网络犯罪防微杜渐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人际关系、思维习惯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4.1.1 初识网络 文明交流

我们在享受网络魅力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进入这个世界同样应当遵循相关法规,讲究网络文明。

案例警报

【案例1】发帖言语须谨慎

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年级学生小刚在网上发帖,除赞叹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外,还点名奚落了另外几个班级。在其后的跟帖中,本班同学也都夸奖小刚这位功臣,附和着嘲笑别的班级同学。其他班学生看到自己班被奚落后,在随后的跟帖中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在回复中“暴晒”小刚他们的难堪事。他们从网上的“唇枪舌剑”很快就发展到现实中的“角斗”,引发了一场校园斗殴事件,致使多人受到校纪处理。

斗殴事件从网上的谩骂演化到网下的打架,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案例2】QQ交友应文明

QQ是互联网中使用率相当高的一项即时通信软件。中专学生小王为了吸引网络上的异性聊友,取了一个比较有个性的QQ昵称,因此众多聊友将小王加为好友。小王“豪放”的语言,“不羁”的性格吸引了不少异性同伴,也得罪了不少网友。一次“女网友”约会小王,小王兴致勃勃地赶去,见面后方才明白,居然是自己得罪过的一名男网友设的圈套,小王人单势薄被狠狠“教训”了一顿。

请帮助小王分析一下:落入圈套遭遇暴力事件的自身原因有哪些?

安全警示

贴吧是网站开辟的一项业务,强调用户的自主参与、协同创造及交流分享。在贴吧里任何人都可以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话题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发帖者的语言应有所斟酌,言辞过激或者有人身攻击性言论势必会招来其他人的反感与反击。在QQ这样的即时聊天工具上交友,更需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网络是虚拟的空间就口无遮拦,也不要轻易相信虚拟网络中的任何承诺。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中,我们都倡导语言文明。文明的话语会收到微笑的回馈;恶语相向会招致飞来横祸。

危机预防

言论自由文明先行

1.网上冲浪要注意语言文明,尊重他人

制造谩骂言论的人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对自己不认同的观点进行谩骂;另一种是出于种种原因,对社会不满或者是心理长期压抑而进行发泄。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污染网络环境,引来众人的反感,激化矛盾的升级。

2.切勿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不实的言论可能会导致众多网友在阅读和传播时产生思想混乱、引发矛盾,有时甚至会导致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

3.网络交友要真诚,但是切莫轻信网络承诺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陷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网络中要以真诚换友情,但也要时刻注意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巨大差别。

危机应对

计算机伦理十诫

美国华盛顿布鲁克林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了“计算机伦理十诫”:

1.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2.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

3.你不应该窥探他人的计算机文件;

4.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盗;

5.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

6.你不应该拷贝你没有购买的软件;

7.你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得到了准许或者做出了补偿;

8.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

9.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

10.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人类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法规链接

共青团中央等几部委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安全小贴士

文明用语的网络:cnBeta.com

cnBeta.com是一家中文业界资讯站,为广大网友提供简明IT新闻,构建网友媒体与言论平台。在该网站中,当网友言论中出现不文明用语时会将“文明用语”一词直接替代所有不文明的词汇,提醒网友表达自己观点时的文明用语。

4.1.2 查找资料 注意甄别

网络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发表的各式各样的言论,小道消息满天飞。有些人,对网络信息由无知发展到迷恋,由迷恋发展到盲目崇拜。好像网络能解决一切问题。网络信息有真实也有虚假,有新知也有旧闻。如何来分辨这些信息的真、伪、善、恶?这就需要同学们用一双科学的眼睛和清醒的头脑来辨识真伪、美丑。

案例警报

【案例1】警惕网上邪教“法轮功”

某高中教师办公电脑在一段时间内突然收到大量的“法轮功”宣传电子邮件,其内容极力歪曲社会事实。在该校网络中心管理员封锁网络通道无果后,遂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在搜寻邮件来源的同时,帮助网络管理员设置了更加安全的网络策略,恢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国内大大小小的网站中有四五千个论坛是不用经过审查就能够发帖子的。一些政治谣言及一些不利于祖国稳定的言论,多半是从这样的论坛出来的。“法轮功”邪教组织在李洪志等人的策划下,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多个网站,宣传主页达到四千多条,经常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大肆宣扬歪理邪说。

你能用什么好办法来验证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呢?

【案例2】带头大哥777非法赚取1000万

“带头大哥777”本名王秀杰,在自己的博客上自称王晓。由于预测股市点位和价格“超准”,迅速窜红网络,受到众多股民的追捧,其博客堪称“中国第一博”。2007年7月,王晓被吉林省警方以涉嫌利用网络非法经营投资业务刑事拘留。经过统计,“带头大哥”共计建立的会员QQ群达70多个,收取会员费总计超过1000万元。QQ群模式营利的基本链条为:通过网站上建立博客发表文章——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点击率——利用媒体进行造势吸引投资者眼球——开立股票QQ群进行收费。吉林常春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亮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保险业务的,构成非法经营罪。“带头大哥777”涉嫌非法经营罪和诈骗罪。

网络不会提供“免费的午餐”,你知道网络经营活动有哪些规定吗?

安全警示

网络是一个工具,善良的人会用它做好事,恶毒的人会用它做坏事。许多网站介绍网上赚钱、发财致富的途径,宣称通过积分就能兑换现金,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点击几下鼠标就能赚到美元?哪有这样的好事!

有人发现自己某月上网费用高达上千元后,经查证他曾上某赚钱网站申请登记,而令不法分子通过他的真实资料,盗用了上网密码。结果自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网络上有许多免费软件可以下载使用,而有一些却带着病毒、木马到了个人电脑里,毁坏资料、盗取个人信息。

危机预防

1.没有免费的美餐

在网络上,若遇到不需努力就能够赚钱的方法,千万不要相信。网络经济是有神话,但都是要通过创业者的努力才能取得丰厚回报的。

2.到正规的门户网站去下载软件

大型网站的后台数据库维护做得好,基本能够保证软件的无毒、无木马。有些网站还提供在线杀毒功能,可有效地防范病毒感染。不管软件是从哪来的,都须先杀毒后安装。

3.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不阅读浏览非法网站、网页的内容,避免网页中的恶意代码注入自己的电脑系统。

如果不小心打开这类网页,立刻杀毒,清除恶意代码,以免带来更多危害。

危机应对

1.切莫轻信网络信息,要保护好自己的真实个人资料。

2.网络购物时尽量通过第三方(如支付宝)进行,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由第三方协调退货事宜。

3.中了病毒木马或者是恶意代码以后,立即用病毒库里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对木马和恶意代码可用专杀工具查杀,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如果经常受到反动信息的骚扰,影响工作和学习,可报告有关部门——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组建了网络安全警察部队。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金额数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

第二条 互联网站不得登载和传播淫秽、色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禁止的不良信息内容。

第三条 淫秽信息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具有下列内容之一,挑动人们性欲,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而又没有艺术或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

第六条 不渲染、不集中展现关于性暴力、性犯罪、性绯闻等新闻信息。

第九条 对利用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系统,短信息服务系统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用户,应将其IP地址列入“黑名单”,对涉嫌犯罪的,应主动向公安机关举报。

安全小贴士

以下几种网络情形需提防

1.当看到陌生邮件中传达非常紧迫的信息,如“账户已不安全,将影响使用”、“网站将立即更新账号资料信息”等,应拨打有关客户服务热线确认。

2.遇到索取个人信息,要求用户提供密码、账号等信息,并声称如不照做信用卡将被停止使用的信息,一律不予理会。假如已经在对方网页上输入了账户密码,须立即更换,并停掉相关银行信用卡。

3.不理睬自称能提供超低价产品或海关查没品的信息。

4.使用网络银行时,选择使用网络凭证及约定账户方式进行转账交易,不要在网吧、公用计算机上和不明的地下网站做在线交易或转账。

自我检测

1.你有过以下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吗?

(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

(2)商业性地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

(3)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

(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

(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

(6)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2.查看你QQ、电子邮件、论坛记录,看看是否曾有过激的言语。

应急模拟

1.假如在网上遭遇到人身攻击,你会如何应对?为什么?

2.假如电脑突然收到大量宣传“法轮功”的电子邮件,你会如何处理?

4.2 网络游戏谨防迷恋

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网络游戏很容易就能够满足青少年这样的精神需求。喜欢游戏本没有错,但是如果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沉迷其中,作为自己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那就大错特错了。既然网络游戏只是一种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以一颗“游戏”之心来对待,切勿迷恋。

4.2.1 虚拟世界莫当真

网络游戏具有虚拟化的特点。在游戏里,会对所操作的人物产生情感,并和其他参与游戏的人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但是,虚拟的世界终究是不真实的,千万不能假戏真做,迷失其中。

案例警报

【案例】杀人游戏游戏杀人

唐亮是一名中学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他就想尽办法逃学,后来干脆退学不念了,全天候地待在网吧里,一门心思地玩游戏。由于日复一日在网吧里拼命地玩游戏,唐亮最终成为了当地一名网络游戏高手。

除了唐亮之外,在当地还有一位网络游戏高手。古世龙之所以成为网络游戏高手,同样也是长期在网上厮杀的结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唐亮和古世龙是很好的朋友。生活当中虽然如此,但是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二人却是谁也不服谁,相互随时等待着一场殊死较量的到来。终于,在一次不期而遇的厮杀中,两个人在网络游戏当中的战争开始了。

在网络游戏中,唐亮被古世龙杀死过20多次。屡战屡败之后,有些气馁的唐亮原本打算暂时退却,等以后有机会再卷土重来。而这时古世龙在网上警告他,让他退出游戏世界,这让唐亮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终于,在被古世龙在网络游戏中杀死23次之后,一场虚拟世界里的厮杀演变成了一场现实当中的厮杀,结果古世龙被唐亮等四人捅死。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真实的世界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沉迷其中?

安全警示

一个人能否在被多次杀死后还能再次复仇呢?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这却是完全可以发生的。由此可以看出,现实与虚拟是泾渭分明的。话虽如此,但是在网络游戏中杀红了眼的玩家却往往对二者混淆不清。唐亮因网络游戏而引发的血案值得我们深思。

危机预防

在中国发展迅速的网络游戏市场,游戏年龄是一个敏感问题。1~2年的时间可能就意味着一款网络游戏走过了辉煌期。

作为中国顶尖网络游戏运营商之一,盛大就亲身体会到了由盛到衰的苦涩,因为该公司的热门网络游戏《传奇》在运营的第四个年头就开始显露“衰老”的征兆。作为中国第三大网络游戏公司,第九城市对有关公司重量级产品《魔兽世界》的生命周期问题非常敏感,这款游戏引入中国的时间还不足18个月就已出现衰老。

经权威机构调查,网络游戏的生命周期一般在3.5年左右,很少有网络游戏在5年之后还受到众多游戏玩家的追捧。更有一些网络游戏在两年时间内就匆匆地走完了其生命之路。因此,我们不得不追问一个问题:游戏消亡了,那玩家辛辛苦苦在游戏里赚下的宝物、等级又如何处置了呢?答案是随游戏而消亡了。既然结果是这样,那我们这些玩家何必要在这样一个必然会终结的虚拟世界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情感呢?我们是否需要去思考一下,这样的游戏当初应不应该开始。

危机应对

不要游戏青春

1.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为虚拟的世界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

2.不要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虚拟世界中的信息要审慎对待。

3.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多看报刊杂志,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4.在网络游戏中要学会拒绝,不能一味地迁就虚拟世界的活动而影响自己的现实生活。

法规链接

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

(五)实施民族游戏精品工程。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国内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各类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产品,形成一批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凝聚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民族游戏精品。

(十)加大对“私服”、“外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经营“私服”和“外挂”属于未经许可擅自利用互联网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要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取缔。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取缔网吧中的“私服”、“外挂”行为,通信管理部门要依据文化部门提供的书面认定处罚意见及网站IP地址等相关情况,按照互联网管理的行政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查处。

(十二)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网络游戏企业应当依法经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发网络游戏产品身份认证和识别系统软件,对未成年人上网游戏和游戏时间加以限制,对可能诱发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其中PK类练级游戏(依靠PK来提高级别)应当通过身份证登录,实行实名游戏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录进入。积极发挥守法经营、声誉良好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在网络游戏市场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加强正面宣传,改善行业形象。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规范企业竞争行为。

安全小贴士

长时间上网危害多

1.视力损害

长时间看电脑屏幕,眨眼频率不足,容易造成眼部血液循环减慢,使眼球感到干涩。连续观看电脑屏幕超过两个小时,就会对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

2.辐射危害

英国一项办公室电磁波研究证实,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7~19种病症,包括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忆、暴躁及抑郁等。

3.关节损伤

操作电脑时,身体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系统产生疾患。

4.心理压力

网上聊天打游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和手指频繁运动,都会使人体生理、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

5.细菌威胁

如果在网吧上网,要小心键盘上的细菌。曾经有卫生组织对网吧电脑键盘进行过专项调查,一个小小的按键上寄生的病毒就有480多种,其中包括乙肝病毒。

4.2.2 游戏精彩勿沉迷

许多青少年刚开始玩网络游戏只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或者是被游戏绚丽的画面,激烈的打斗所吸引。但是在玩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地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由于游戏中人物的等级是要靠不断的练级才能提升的,那么玩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等级不得不长时间地泡在网上练级,而练级其实是一个十分枯燥的过程,久而久之对玩家而言毫无乐趣可言。但是,玩家为了这个游戏人物已经耗费了不少精力和金钱,这时放弃又心有不甘,只能继续练级。渐渐地,“练级”成为了“炼狱”。

有一些网络游戏倡导游戏玩家组队做任务,增加团队合作精神,这本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问题又出现了,玩家是在虚拟世界中认识的,在现实生活中大家的休息时间不一定重合,就算有重合也可能各自有安排,而任务是需要一起去完成的。有一个深迷网络游戏的中学生讲述道:“每天晚上就像是要上班一样,到时间就要到网上报到。如果迟到时间长了,或者有几次没去,肯定要被网友训斥。心理压力比较大。”

其实,大家想象一下,把游戏中的规则拿到现实中来也是一样的。我们每天花上1~2个小时看书学习,不就是“练级”吗?常年累月下来,你的知识水平肯定会提高很多。有所不同的是,网络游戏中的人物最终只是虚幻,而你的知识会伴随终身。

案例警报

【案例1】20天吃住网吧13岁少年丧命

某市一13岁少年徐小明连续20天住在网吧上网,突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在这20天里,他疯狂地打游戏,渴了、饿了就在网吧吃喝,累得受不了了,就趴在电脑前休息一会。在这大半个月内,他甚至搞不清网吧外究竟是白天还是黑夜。

据抢救小明的专家周医生分析,小明可能是在网吧感染上细菌的,20天持续不规律的饮食造成身体长期过度疲劳,大量的病菌渗透到血液里,走遍全身,导致病情恶化,最终死亡。专家提示,除了药物治疗外,肺结核患者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和营养,而小明这两样都没有,身体基础太差,免疫力差,导致细菌无孔不入。如果小明注意休息,即使发病,病情也不会如此恶化,不至于导致死亡。

又是一起沉迷游戏丧身网吧的惨剧,如此玩命值得吗?

【案例2】5次考上大学沉迷网吧退学

6年中,内蒙古小伙子小宇5次考上大学,却3次因为上网成瘾而中断了学业。1998年小宇考取了内蒙古某大学,作为该旗曾经的中考状元他并不满意,于是选择了复读。1999年小宇考取了重庆某大学。在认真学习了大半个学期后,他开始沉迷于游戏,到网吧通宵上网。第二个学期开学两个月后,其父接到学校电话:开学后,小宇一直未在学校出现。此时的小宇已经有五个学科的学分需要重修,学校希望小宇能够选择休学,然后和下一届大一新生一起重新开始学习。小宇无颜面对老师和同学,最终选择退学。2001年,小宇考取了大连某学院。入学军训才过了4天,小宇就找到学校附近的网吧,一头钻了进去。这一次,小宇的大学生活还没有等到军训结束就草草收场了。2002年小宇考上了东北某大学,但因病未能就读。2003年,高考科目进行了改革,虽然考试内容增加了小宇从未学过的生物,但扎实的功底还是让他顺利考上了大连某学院。他在大连某学院的一些学长、学姐恰恰是他读高中时的学弟、学妹。他们都知道小宇这个曾经优秀的学长,以及他的“传奇”经历,并经常规劝他这次一定不要再上网。网瘾的折磨却让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最终,小宇半夜从二楼窗台上跳了下去,回到了网吧。2004年5月,小宇的最后一次大学生涯以退学而告终。

都说网络是天使能帮助人类,怎么却在小宇面前变成了魔鬼让他断送了前程?

安全警示

网瘾,是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上网操作时间超过一般限度,并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将其作为一种心理障碍来看待。

网络成瘾的分类:

1.网络关系成瘾:指过分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或爱情或与其他的异性交往,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溺于网络上的成人聊天屋或网上的色情内容。

3.网络强迫症:指过度迷恋于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过分迷恋网上做买卖。

4.信息超载:指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浏览搜索过多的资料或数据。

5.计算机成瘾:强迫性地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对某些方面进行编程,这种情况尤其见于男性、青少年及儿童。

危机预防

网络成瘾有原因

一位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多年的老师告诉我们,有5种孩子最容易患上“网瘾”: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孩子:这种孩子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得到“回报”。

第二种,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便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性格内向、猜忌心强、小心眼,碰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在网络上,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和虚拟社会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表现出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倾向。

危机应对

戒除网瘾

2006年,成了全国高校开除大学生的高峰年。浙江大学有90名学生退学,其中60多人是网络成瘾者,约占退学总人数的80%;江苏徐州高校劝退113名大学生,其中多数是由于染上了网瘾。

2007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最新调查也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80%中断学业的(包括退学、休学)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这些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比高中生还要厉害。

如何戒除网瘾呢?

1.想想上网过多的危害。

比如和家人及朋友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耽误工作,睡眠不足,身体锻炼时间减少,等等。这样一想,可能更容易体会网络的可恨。

2.做个上网日志。

把上网时间及上网干什么记录下来,这样自己的“罪行”就有据可查,免得自己赖账,也让别人的批评有据可依。然后,制订一个具体的计划。不能只想着明天要减少上网的时间,而是要列出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什么时间上网,上网时间多长。计划要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所进步。

3.在执行计划时,可给自己一点鼓励或约束。

如制作一张卡片,上面写上上网的五大害处与不上网的五大优点等,也可以在计算机旁放个闹钟,一到时间就提醒自己下网。当然,要治好网络沉溺症,最重要的还是让“真正”的生活多姿多彩,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增加交往。

法规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

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的2小时游戏时间为“疲劳”时间,在此时间段,获得的游戏收益将减半。如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即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将降为0,以此强迫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

实名认证方案则通过注册、验证、查询3套系统锁定未成年人身份。玩家在注册账号时,须向运营商提供实名、身份证号、年龄等身份信息,运营商对信息进行识别分类,初步判定是否纳入防沉迷系统。随后,运营商定期将填写信息显示为成年人的玩家资料,提交公安部门进行验证,未通过公安机关验证的用户将被纳入防沉迷系统。这解决了玩家随意在多款同类游戏间跳跃的问题,有效组织起对未成年人的制约。

安全小贴士

诊断“网络上瘾”的十条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诊断网瘾有10条标准:

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

2.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无法控制上网;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

5.一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

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

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

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

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

杨格认为,上述10种情况一年间只要有过五种以上,便可判断为有“网瘾”。

自我检测

1.列一列自己所玩过的网络游戏,回顾一下这些游戏自己真正投入地去玩一共用了多长时间,有哪些游戏玩了3年以上还能保持新鲜感。

2.算一算自己一年用多少时间玩游戏,一年用多少时间看书。将游戏时间乘以每次上网的花费(包括饮料、食品);将游戏时间乘以20页每小时再除以200页每本书。请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应急模拟

你能制订一个自己每天上网的时间安排表吗?请父母监督,一段时间小结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在网络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4.3 网络犯罪 防微杜渐

提到犯罪,我们很容易就跟盗窃、抢劫、杀人等的刑事案件联系起来。网络犯罪是比较特殊的犯罪形式。有些青少年为了炫耀自己所掌握的网络技术水平而去刻意地攻击无辜的对象,造成犯罪。青少年寻求知识,掌握技术是一件好事,但游走于法律的边缘,甚至犯罪,却是我们应该防微杜渐的。

4.3.1 网络犯罪 清醒认识

目前在我国计算机犯罪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与计算机相关的危害社会并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另一种是“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行为”。

案例警报

【案例1】盗窃QQ账号也犯法

2005年11月深圳警方赴重庆调查QQ账号被盗案件,是我国首次对盗取QQ犯罪立案侦查。

2006年6月深圳破获全国最大虚拟财产盗窃案,涉案金额达上百万元。以犯罪嫌疑人金某、衣某为首的盗号团伙非法盗取QQ号码和网络游戏账号、游戏道具等,该团伙有时一天非法盗取QQ号资料最多时可达30万个。

为什么盗取QQ号码和网络游戏账号、游戏道具也是违法犯罪行为?

【案例2】“熊猫烧香”病毒

“一只熊猫拿着三支香”,这个图像一度令电脑用户胆战心惊。从2006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熊猫烧香”短时间内通过网络传播至全国,数百万台电脑中毒。2007年2月,“熊猫烧香”病毒设计者李俊归案。9月24日,湖北省仙桃市法院一审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李俊有期徒刑4年,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这是我国侦破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

设计、传播病毒的会造成哪些危害?

【案例3】谨防网络泄密

军事内容在网络上受到广泛欢迎,许多门户网站都开设了《军事频道》,一些军事专家也在网上开辟了博客,网络成了军事信息互动的又一平台。但是一些军事迷利用各种便利条件搜集本国军队的内部信息,甚至偷拍本国军队、武器的图片放在网上,以此追求轰动效应的做法却令人担忧。

2005年1月17日,军事迷李勇(化名)间谍案经法院开庭审理后认定:李勇通过互联网等形式搜集并向台湾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军事秘密,其行为已危害国家安全,构成间谍罪,依法判处李勇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万元。该军事迷将秘密信息发布在网上,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向网友炫耀自己掌握的信息。结果不但他自己触犯了刑律,还给国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举例说明,还有哪些行业需要防范网络泄密?

安全警示

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许多网站都设有聊天室、BBS公告板、论坛等,供人们自由发表见解,发布信息。然而,人们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却往往容易忽视网络暗藏着的安全隐患。

很多人崇拜黑客技术,以盗窃账号,制造散布木马、病毒为乐趣。甚至一些军事爱好者忽略了网络就是情报的战场,往往就在网上聊天、交友、发邮件、讨论和发表文章等行为中,将国家秘密泄露出去。

网络上流传的黑客软件都是涉及计算机犯罪行为的,远离这些才能远离犯罪。

危机预防

关注健康信息慎待虚拟世界

1.青少年要充分认识网络世界存在的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

对网络恋情要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沉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不要把网络当做逃避现实生活或者宣泄情绪的工具。网络生活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可能代替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仅靠虚拟网络是无法回避的。

2.青少年上网聊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千万不要轻信网友,因为网友发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真实性不易保证。

要谨慎结交网友。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住所、家庭成员和经济状况轻易告诉网友。同时,更不要轻易与网友会面,随意与网友见面将潜在极大的危险性,如有不慎,很容易使青少年受到侵害,严重的会有生命威胁。

3.青少年要正确、安全、科学地上网。

上内容健康的网站,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更不要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站,如充满凶杀、暴力、色情、淫秽、赌博等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站,以免造成心灵污染。应多搜集一些“法律网站”或是“教育、科技网站”上有关的内容和信息,还可以收看收听国内外新闻,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都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思想观,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

4.青少年正处于花季般的年龄,既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青少年上网要保持正确对待网络的心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开发潜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危机应对

青少年学生是网络犯罪分子盯梢的目标,常常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加强对网络犯罪应对技能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必要的,但仅限于此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懂得和做好防范、应对网络犯罪的具体措施。

2.增强自我防卫意识,不要有过分的好奇心,不要有贪财之心,不要有非分之想。歪念头会把你带到邪路上。

3.遭遇网络犯罪侵害后,要及时报案,寻求公安部机关的帮助,争取时间尽早破案。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安全小贴士

一封迟到的道歉信

各位网友:

你们好!我是熊猫烧香的第一版作者。

我真的没有想到熊猫烧香在短短的两个月竟然疯狂感染到这个地步,真的是我的不对,或许真的是我低估了网络的力量,它的传播速度是我想不到的!对于所有中毒的网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很对不起!

……

有人说我是个心理变态,我在前面已经说了,感染的速度,变种的数量是我所料想不到的.还有,我写这个病毒的初衷完全是为了编程研究。对于这个评论,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最后就是关于我的身份,大家不要再猜测我是谁了,15岁的武汉男生也好,是个女的也好,某公司老总也好,杀毒厂商也好,光是新闻的评论,网友的臭骂已经让我后悔之极了!……

熊猫走了,是结束吗?不是的,网络永远没有安全的时候,或许在不久,会有很多更厉害的病毒出来!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不是你应该注意的,而是你必须懂得和去做的一些事情!

再一次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我发出这个专杀,愿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熊猫烧香的作者

2007年2月9日于仙桃市第一看守所

4.3.2 慎对网络 保护自我

网络影响到个人真实生活的案例比比皆是,并对个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的重要性,等到出现问题后才后悔,才进行补救工作,为时已晚。

案例警报

【案例1】艳照事件惹是非

2008年2月涉及香港网上艺人艳照事件的电脑技术员史可隽(23岁),早前被控一项为不诚实地获益而取用电脑罪,日前再到香港东区裁判法院提审,被加控两项不诚实取用电脑罪名。“艳照门”案涉案人员、23岁电脑公司职员史可隽再度在香港东区法院出庭受审。3月6日,河南省焦作市一男青年因在网上传播“艳照门”淫秽照片受到被警方拘留5日的处罚。警方为此专门提醒网民文明上网,在网上传播淫秽照片,即使传一张也违法。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因上传淫秽图片触犯刑律的案件。被告人罗某在担任北京某电信技术有限公司无限互联网业务主管期间,指使下属杨某、袁某、丁某通过手机WAP业务传播淫秽图片。经过鉴定,共上传28张图片,点击率达25万余次。依照相关法律,被告人有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艳照门”事件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案例2】BLOG空间露隐私

一个网名为“赤裸特工FBI”的女白领,引发了网友的关注,缘于她在自己的博客里上传了自己的多组照片。这个被称为“艳照门系列”的博客和照片很快被网友转载,“赤裸特工FBI”博客访问量迅速达到7万余人次。博客不是自家的私人卧室、上锁的抽屉以及只有自己把握的背包,而是谁都可以进来、谁都可以打量、谁都可以留言的开放世界。网络上有很多青少年群体,这类内容会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

博客是个性化的产物,有必要考虑社会影响吗?为什么?

安全警示

网络上有许多途径可以发布个人的言论,BLOG、QQ空间、MSN空间是人们最常用的方式。但是,许多人在写博客的过程中毫不考虑网络的开放性,将自己的一些隐私、个人敏感信息在网络上有意无意地公布出来。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就会觊觎这些信息,并加以利用。或毁人名誉、或索人钱财、或骗人情感……我们在网络上的言论、信息也会影响到网络中的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网络上的言论信息不容易验证与现实情况是否属实,加上很多人现在依赖网络到了迷信的程度,很容易造成网民整体的价值观偏移。

危机预防

1.不要在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是自己无意中泄露自己隐私的,因此不要轻易在网站上提交自己的信息,除了银行网站,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外,其他网站都不要提交自己真实信息。比如,几年前你可能在某同学录网站录入过自己的个人信息,今天你会发现你的个人信息被复制到至少四、五个网站供人搜索查询。因此,在网站或社区系统提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是不妥的。

2.发布文章三思而后行

在网络上发帖子,写博客,不要因为你的博客访问人数少,不会有人注意就写一些自己的隐私信息,一篇文章一旦发布出去,就无法收回来了,文章会被存档、转载,甚至散布到很多你永远都不知道的网站上,而搜索引擎的触角会找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写文章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你不希望某些人看到你的文章,那么就不要发布它,因为文章迟早会被别人看到的。

3.使用安全的密码

如果一定要在网络上保存自己的信息(例如电子邮件、私人日记等),那么一定要使用一个安全的密码进行保护,所谓安全的密码,通常情况下是长度多于6位,有字母和数字的不容易被人猜到的密码。

4.个人电脑的安全

自己使用的电脑,要有足够的安全设置,打上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不要访问任何钓鱼网站等,确保个人电脑不被黑客入侵。如果发现有被入侵的异常情况,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断开网线,然后再进行检测和修复。

危机应对

如何查询自己的个人隐私是否已经外泄

1.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等搜索自己的真实姓名。重点查看前三页的内容,看看是否有和自己相关的隐私信息。

2.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姓名+个人信息(如个人工作单位、学校、住址、电话号码等)。通过这种组合查询,能较为准确的知道自己信息外泄的情况。

如果个人隐私已经泄露

1.如果是自己建立的网页或者填写的信息,那么直接登录网站进行删除操作。

2.如果发布在第三方网站,那么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对方网站管理员,要求其删除个人隐私信息。

通过这些操作之后,可以删除已经在网站上索引的个人隐私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百度和Google的网页快照依旧会保留这个信息一段时间(通常是几个月),因此最好能通知百度和Google,要求其在搜索引擎的缓存里也将隐私信息删除。

法规链接

根据《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传播淫秽信息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以牟利为目的传播淫秽图片200张以上,不以牟利为目的传播淫秽图片400张以上就构成刑事犯罪。

2004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了一个司法解释规定,传播淫秽物品以牟利为目的的,如果达到了25万人次,就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安全小贴士

中国网络警察悄然面世

随着我国因特网高速发展,中国网络警察悄然面世。

安徽成为全国较早拥有网络警察的省区。目前,全国约有20个省、市、自治区正在筹建网络警察队伍。日前他们已查处了多起利用因特网诈骗、侵吞他人财产和制黄贩黄案件;与银行部门合作,对全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了检查;广泛培训社会网络安全员。对泛滥成灾的计算机病毒,他们与新闻媒体合作,随时提出警示,公告防治办法。

据有关部门介绍,针对儿童上网人数日益增加,中国网络警察的总管部门还与中国科大等研究机构合作,研制一种过滤软件,使色情、暴力等内容无法接近青少年,让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自我检测

1.搜一搜:通过百度或者Google搜索自己的姓名、绰号,看看网上有无涉及自己的敏感信息。

2.打开自己电脑的IE浏览器,检查地址栏中显示出来的地址中是否存在危险的网站。

应急模拟

1.假如你的个人隐私信息已经泄露在网上,你会如何处理?

2.请立即在你电脑上设置安全密码,设置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