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食品包装学
73928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一)包装与资源

地球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一种物质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森林的大量采伐已严重破坏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世界森林面积已不足国土总面积的32%。包装工业产品70%以上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即为废弃物,产品生命周期较其他工业产品短,故消耗资源量大。如美国用于包装的纸和纸板占纸制品总量的90%,这充分说明包装消耗着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

从省料节能观点出发,包装应力求精简合理,防止过分包装和夸张包装;充分考虑包装材料的轻量化,采用提高材料综合包装性能等措施探索容器薄壁化和寻求新的代用材料,在满足包装要求的前提下,用纸塑类材料代替金属、玻璃包装材料。目前,牛奶、果汁类饮料产品基本采用纸塑类复合包装材料,并采用无菌包装技术包装,一方面大量节省了包装能源和成本,同时也较好地保持了食品原有风味和质量。此外,通过改进包装结构,实现包装机械化、自动化,加强包装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等也能达到省料节能之目的。

我国也在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包装的使用上大力度提倡塑料包装有偿使用。例如,2008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是一个新的开始,限塑令的提出可以逐步提高普通大众的环保意识和有偿使用意识。

(二)包装与环境保护

包装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统计表明:截止2011年,全国垃圾积累量超过60亿吨,侵占了300多万亩土地。目前,在我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2/3的城市被垃圾围城。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1/3,其中塑料占包装废弃物总量的37.8%、纸占34.8%、玻璃占16.9%、金属占10.5%。

综上所述,人类在进行产品包装的同时,唯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单纯的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转向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的各方面要求,最终使产品包装与产品本身一起,与人及环境建立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因此,包装工业应力求低耗高效,使产品获得合理包装的同时,解决好废旧包装的回收利用和适当处理。有句话说得好:“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2010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而包装废弃物的价值将近4000亿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垃圾如果能变成资源被重新利用,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就食品包装来说,首先要解决好产品和包装的合理定位问题,抵制过度包装,优先采用高新包装技术和高性能包装材料,在保证商品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用料和提高重复使用率,降低综合包装成本;其次应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生态包装,研究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装工业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优先发展易于循环利用,耗资、耗能少的包装材料;开发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及水溶性的包装材料,并在推出新型包装材料的同时,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技术,把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绿色包装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1992年6月再次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中心的绿色浪潮,形成了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在绿色理念的倡导下,“绿色包装”作为迎合包装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一个新概念,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出来。发达国家最初把这个新概念称之为“无公害包装”“环境友好包装”或“生态包装”,我国自1993年开始称为“绿色包装”。

到目前为止,有关绿色包装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一般认同的“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再生利用或降解,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在包装产品从材料、制品加工到废弃物处理全过程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因此,绿色包装意味着必须节省资源和能源,避免废弃物的产生,易回收、可再循环利用以及可降解等,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发达国家已经要求包装做到“3R”和“1D”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再循环)、Degradable(可降解)。而随着绿色理念的不断延伸,消费者则对新型包装提出“4R1D”要求,在“3R1D”原则上加了Recover(能源再生)。

所谓绿色包装材料,是指能够循环使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不造成资源浪费,并在材料存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材料本质上涵盖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两方面的含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态循环圈。

就目前食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而言,如纸、塑料或是纸塑复合材料,从资源与环境两方面综合评判是否为绿色包装,即从资源利用、制造到使用后的处理来综合比较,结论是否定的。因此,绿色包装的技术体系应该解决包装在使用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研究和寻找理想的绿色包装技术,或针对商品的不同要求去开发研究相应的绿色包装制品和方法。

倡导绿色包装的实际意义在于促进建立和完善包装资源的回收和再生系统,使包装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又大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安全、更清洁、更舒适。

第三节 食品包装概论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从事劳动生产和一切活动的能量源泉,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包装对食品本身而言,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食品进行合理包装,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的质量,方便生产、贮存和运输,又能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商品价值,是任何一个食品生产过程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食品包装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涉及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美学等基础科学,更与食品科学、包装科学、市场营销等人文学科密切相关。食品包装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容了食品工程、机械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包装材料工程以及社会人文工程等领域。因此,做好食品包装工作,首先要掌握与食品包装相关的学科技术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行包装操作的能力和方法;其次应该建立评价食品包装质量的标准体系。

一、怎样做好食品包装

(一)了解食品本身特性及其所要求的保护条件

做好食品包装首先应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特性及其加工和贮运流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内在反应,包括非生物的内在生化反应和生物性的腐败变质反应机理;其次应研究影响食品中主要成分,尤其是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敏感因素,包括光线、氧气、温度、微生物及物理、机械力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只有掌握了被包装食品的生物、化学、物理学特性及其敏感因素,确定其要求的保护条件,才能正确选用包装材料、包装工艺技术来进行包装操作,达到保护功能并适当延长食品贮存保鲜保质期的目的。

(二)研究和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性能、适用范围及条件

包装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因此,只有了解各种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包装性能,才能根据包装食品的防护要求选择既能保护食品风味和质量,又能体现其商品价值,并使综合包装成本合理的包装材料。例如,需高温杀菌的食品应选用耐高温包装材料,而低温冷藏食品则应选用耐低温的材料包装。

(三)掌握有关的包装技术方法

对于给定的食品,在选取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后,还应采用最适宜的包装技术方法。包装技术的选用与包装材料密切相关,也与包装食品的市场定位等因素有关。同一种食品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包装技术方法而达到相同或相近的包装要求和效果,但包装成本不同。例如,易氧化食品可采用真空或充气包装,也可采用封入脱氧剂进行包装,但后者的包装成本较高;有时为了达到设定的包装要求和效果,必须采用特定的包装技术。

(四)研究和了解商品的市场定位及流通区域条件

商品的市场定位、运输方式及流通区域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等是食品包装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国内销售商品与面向不同国家的出口商品的包装和装潢要求不同,不同运输方式对包装的保护性要求不同,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有更高的缓冲包装要求。对食品包装而言,商品流通区域的气候条件变化至关重要,因为环境温湿度对食品内部成分的化学变化、食品微生物及其包装材料本身的阻隔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较高温湿度区域流通的食品,其包装要求应更高;运往寒冷地区的产品包装,应避免使用遇冷变硬脆化的高分子包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