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司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就无法正常运转。管人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要保持企业的稳定和效率,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管人制度。
合理公正的制度胜过一切说教
在领导的管理工作中,合理公正的制度胜过一切说教,可以让员工遵循良好的制度规范,在制度框架内随意发挥创造;可以形成良好的分配机制,为实现分配的合理化奠定基础。美国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诺斯指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
今天的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领土面积在全球居第六位。澳大利亚不但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既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全球第十二大经济体系,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同时还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
然而,澳大利亚这个如此富庶的国家,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在没有独立之前,澳大利亚只有土着人居住,由于贫穷落后,澳大利亚被英国当作流放犯人的地方。据说在运送犯人的途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承担运送犯人任务的都是些私人船主,由于他们是受政府委托,所以会收取相应的费用。刚开始时,英国政府按照犯人上船时的人数付给船主费用,这就给了船主们牟取暴利的机会。为了能够克扣犯人的食物,他们想尽各种凶残的办法来虐待犯人,严重时会把犯人活活扔下海,导致运输途中犯人的死亡率最高时达到94%。为了杜绝船主们的暴行,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还派人专门上船押运,却仍然不能降低犯人的死亡率,因为船主们贿赂了政府派去的押运人,押运人对犯人的死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又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改变了付款规则,不再按上船人数付费,而是按照活着到达目的地的人数,即下船的犯人数来付费。这个制度一实施,船主们立刻改变了做法,为了多收钱,他们想尽办法让更多的犯人活着到达澳大利亚,这样在犯人饿了时会给饭吃,渴了给水喝,大多数船主甚至还聘请了随船医生,因而犯人的死亡率最低时降到了1%。
由此看来,制度的合理性能起到改变人性的作用。正是因为英国政府改变了制度,才让船主们停止了残害犯人。
实际上,人都是有私心的,既然如此,领导者就不该去指责执行政策的人见利忘义,更不能要求人人都大公无私、高风亮节,而要从根源上去防范自私行为,用公正合理的制度来约束人。任何组织都需要规章制度,一套合理、公正的规章制度甚至要比多几个主管人员还顶用。
对于管理下属而言,哪怕是有缺陷的制度,也比没有制度好得多。领导者以制度说话永远比依靠个人的发号施令更有力度,也更有效率。古今中外制度的内容和角度多有不同,但紧握“制度”这柄尚方宝剑的出发点却是一致的。
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对于制度而言,谁违犯就按规定处理,不讲情面,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所以它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作为领导者,要做到公正,就必须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个人感情、个人意志和人情关系来行使手中的奖罚大权。而领导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树立自己的威信。
当年联想集团创业时,曾有一条规定,如果参加会议的人数超过20个人,谁迟到就要罚站一分钟,上自领导,下至员工,一视同仁。没想到第一个被罚站的人竟是总裁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本人也一身是汗。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你先在这儿站一分钟,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三分钟。即使是柳传志本人,也先后被罚过三次。优秀的领导者要靠制度来管人,更要靠自己的魅力和品格来赢取员工的信服。
合理公正的制度要靠领导和员工共同维护,只有合理公正的制度才能让员工自觉遵守。
一般来说,制度公正是指“规范化、定型化了的正式行为方式与交往关系结构的公正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强调制度本身应当是公正的,即制度的设计具有公正的道德根据,被赋予了公正的属性。用现代理念来讲,自由与平等原则、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公平与差别原则、企业补偿原则等都是制度公正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是制度执行的过程必须公正,即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制度的规则和程序,杜绝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公司制度的执行,需要领导者依据制度规则平等对待每个员工,充分发挥制度对全体员工的组织和调控作用,来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只有具有公正属性的制度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和遵守,并确立对制度的价值信仰,从而自觉扞卫制度的准则并努力确保其公正运行。
在现代企业中,制度的合理公正主要体现在第二个方面。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企业要设立相应机构来监督制度执行的程序和结果。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利益上应该是相互独立的,企业要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将其落到实处,以保证制度执行中的程序公正,提高员工的公平感。
照章办事是维持一个组织或是企业秩序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企业或团队素质的基本体现。在有些企业,之所以制度很难服众,就是因为有些领导者一边宣扬着高标准的诚实,另一边却常常虚报费用账目,或假公济私,又或总是迟到早退。当员工看到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时,自然不会信任这样“说一套,做一套”的领导者。同时,在这种领导者的消极影响下,他们也会对公司的各种制度置若罔闻。
任何一个公司,只有做到“制度大于老板”,建立起制度管理体系,维护制度的尊严,才能确保各项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一个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无疑要从制定制度开始,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把公司的信念和价值观融入细微的管理工作中,让员工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施展,维持高昂的士气,发挥团队精神。所以一定要做到制度公平、公正,并且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制定制度要与时俱进
公司制度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员工行为,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公司管理的依据和准则。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让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制度的内容就必须与时俱进。
制定与时俱进的制度,需要领导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现在有些企业仍延续着过去那种人事管理的模式,通过企业的人事制度,以硬性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员工。殊不知,这种老旧的制度有时根本起不到作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人的管理方式恰恰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反,它对员工的管理是柔性的,基于员工的立场,发现员工的需求,致力于建立一种把人的因素同企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力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力求在员工和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双赢的协作关系。因此,我们要跳出传统人事管理的旧观念和旧框框,与时俱进,树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理念。
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要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绝不能一成不变。因为,任何规章制度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为适应时代、环境而制定出来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旧的规章制度也必然会随之失去其合理性。领导者若发现有的规章制度不够合理,必须尽快废止或进行合理补充,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否则,这些过时的规章制度就会随着时日的变迁而更加脱离现实,最终只会成为束缚员工积极性的僵硬条文。
企业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随时检查企业所订立的各项规章制度,看其是否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一旦发现存在某些问题,就应该及时地、大胆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与时俱进是每位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人的思想总是有惰性的,人们习惯于从同一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总是喜欢用现成的、熟悉的方法去解答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禁锢人的思想。但在实际生活中,情况瞬息万变,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应付所有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思维已经形成了定式,坚持用同一个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那我们就无法把握住问题的症结,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管理也是一样,不同时期的人,其特性和心态是不一样的,由于客观的社会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不同的个体在性格和行事方法上更是千差万别,这就必然要求领导者根据不同的情况,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作出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上的调整。作为领导必须明白,无论制定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事前都要详细了解实际情况、整理分析各类问题,这样制定的规则才有意义。那种与现实情形背道而驰的制度再冠冕堂皇,也无异于一纸空文。
总而言之,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不断进行的,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在过去的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下,某项规章制度可能是很完善的,但由于要适应新的形势及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许多旧的规则可能会因此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变得不合时宜,这时就要求领导者要及早废止,另谋改善,加以合理性的补充或是重新建立新的符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千万不要固步自封,否则此项规章将会随着时日的变迁而脱离现实,最终影响事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制定规章制度要与时俱进,需把握以下几点:
(1)制定制度一定要灵活。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可一成不变。如果用一百年前的方法去管理现在的企业,那企业只会走向灭亡。管理者必须时时检查企业订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不合情理或不切实际之处,一旦发现问题,就应拿出魄力来加以改革,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忽略的。但是也要注意一点,规章制度不可改得太勤,切忌朝令夕改,否则只会让员工对企业的管理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2)制定制度要从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开始。即从企业的远景使命、价值观、经营目标等去理解企业对人的要求,同时要从员工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动力源自何处,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3)规章制度要建立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础之上。由于目前的人事管理水平距离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对它的改进和加强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企业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认识到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提供的“附加值”是无限的,这在先进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个案中能找到答案。
人性化的制度更能约束员工
管理的人性化要从管理制度的制定做起,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就必须考虑人的因素,例如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来,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制度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只有员工积极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员工才会从内心里去认同它维护它。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已逐渐上升为主流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入到了人性化管理阶段。人性化管理体现在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性、人格、人权和人的尊严,通过对人的心灵的激荡和情感的关怀,激发起人的自觉行为和积极态度,修复人对组织和领导者的信任,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越来越多地被企业领导所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且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加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团队合作,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有一家研发型企业,在制订薪资奖金发放标准时,公司鼓励员工广泛参与,形成了一套员工认可的薪资标准。同时,公司每个员工的薪资都是开放的,员工可以随时查询其他员工的薪资情况,可以通过月度薪资讨论会对同事的薪资和奖金提出疑问并能得到上司的解释,这种开放式的薪资不但消除了员工之间的猜忌,而且激发了员工的竞争意识,纷纷为工作加班加点。最后公司不得不发出禁令:员工工作到晚上10点必须下班离开公司。
人性化的制度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做到既解决员工的问题,又保证工作质量。那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样的做法与进行人性化管理是否会有冲突呢?答案自然是不会。
这是因为“人性化”与“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推行人性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在企业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是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最佳平台。换个角度来看,强调在管理中倡导“人性化”,讲究“人情味”,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管理制度。纵观国内外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着名企业,它们都有着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