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十国风云纪
73960600000005

第5章 谋大权保衡通妃 迎佛骨李漼驾崩

韦府,淑妃端座于大堂之上,她手里拿着茶杯,打开茶盖,茶水冒出了点点热气。她用嘴吹了一下,又看着跪在地上的韦保衡道:“韦相把我叫至府上有何要事?”

韦保衡道:“还请淑妃娘娘救臣性命!”

“性命?”淑妃听后不解,“韦相的性命有何危险?”

“自公主死后,臣在朝中己无靠山。还望淑妃多在皇上身边美言几句。”

“呸!”淑妃一口啐到韦保衡脸上,又把手中摔得粉碎,“你也知道修然死了,你在朝中没有靠山。那你们韦家生前为什么不尽心尽力侍奉修然,让她大病而死。”

“回淑妃娘娘!公主之死乃是那群太医药误所致,非臣之失!”韦保衡情急的解释。

淑妃看着韦保衡摇首乞怜的可怜状,心中怒气方才收了半分,淡淡说道:“要让我庇护你,你可有什么东西贿赂我?”

“臣愿以此身来侍奉娘娘。”韦保衡知道,淑妃平时在宫中受尽皇帝宠爱,什么金银财宝胭脂水粉都入不了她的法眼,好在自己长着一张好看的脸。当年自己被招为驸马,这张脸帮了他很大的忙。

淑妃见他开出这种条件,心中的欲望己经战胜了对女儿的思念。自从被李漼纳为妃后,衣服胭脂自然是用之不尽。但,食色性也。李漼后宫佳丽三千,且已是不惑之年,自然满足不了她。韦保衡二十有余,长得眉清目秀,对她主动投怀送抱,安得不准。“好!今晚就试试你贿赂的东西值不值得我庇护你。”

当晚,淑妃像母狼一般的嚎叫。淑妃己经是四十多岁的女人了,韦保衡非但没有感到没有任何愉悦,反而感到很累。且淑妃又偏偏捡了这么个大便宜,自然不能这么快就放过韦保衡。待至天明时,淑妃脸上多了几分神采,韦保衡筋疲力尽,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韦保衡虽然觉得很累,但转念一想,用七尺身躯来换得权倾朝野。累点,又算得了什么?

郭淑妃虽然觉得跟自己曾经的女婿这么干甚是荒唐。但又想本朝的荒唐事还少吗?太宗李世民将自己哥哥李建成的妻子纳为贵妃,高宗李治将自己父皇李世民的昭仪武媚娘立为皇后,玄宗皇帝李隆基霸占了自已的儿媳妇杨玉环……这么一想,淑妃心里也就释然了。

自此,只要李漼不召淑妃侍寝,她便时刻出入于韦府。久而久之,一些大臣也便知道了淑妃与韦保衡的荒唐故事。

咸通十三年五月,国子司韦殷业禀报李漼道:“宰相韦保衡与郭淑妃私通。”

“大胆!”李漼不相信自己的爱妃会给自己的通天冠(唐代皇帝戴的帽子)染成绿色。

韦殷业道:“臣所说之话句句属实!”

“朕召淑妃出来问话,如有虚假,你的小命难保。”

淑妃哭泣着,“韦大人血口喷人,污臣妾清白。望陛下明察。”

李漼看着淑妃哭的很是伤心,勃然大怒,“来人,韦殷业羞辱贵妃,伤朕颜面,实属大不敬之罪。将韦殷业拖出殿外杖杀,抄没家产!”

“陛下,臣冤枉!臣所说无半问虚言。”韦殷业至死不绝口。

宣宗大中之治,为大唐攒了些家底,但到了李漼为帝时,己被败得一干二净。

咸通十四年,礼部侍郎刘允章上直谏书,言国有九破。

直谏书曰:『刘允章谨冒死上谏皇帝陛下:臣闻太直者必孤,太清者必死。昔晁错劝削诸侯之地,以蒙不幸之诛。商鞅除不轨之臣,而受无辜之戮。今并臣三人矣。伏一无伏字守忠怀信,口不宣心。则刎颈刳肠,向阙庭而死者,并臣是也。救国策从千里而来,欲以肝脑,上污天庭;欲以死尸,下救黎庶。臣死之后,不见圣代清平,故留贱臣以谏明主。今短书一封不入,长策伏蒙不收,所以仰天搥胸,放声大哭。杀身则易,谏主则难。以易死之臣,劝难谏之主。伏见陛下初登九五,颁下诸州:开直谏门,言者无罪。四方雷震,百里奔驰,至阙庭者,愿陛下置升平之业矣。陛下既不用其策,不舍其过。或鞭挞市朝,囚禁园苑,深埋沟壑者,不知其数;乞食道途者,不记其名。

夫输忠献策之臣,匍匐阙庭者,岂敢欺陛下乎?

大臣爱位而不敢言,小臣畏死而不敢谏。

忘生请死之罪,往往冒死天庭者,知陛下觉悟也。

伏闻枢密之事,要在歼人。

以宰臣为度外之官,以御史为不速之任。冤者不得伸。

君子所以深藏,小人所以谋乱。

自古帝王以御史为耳目,以宰相为股肱。

股肱废则不能用,耳目蔽则不能视。

今陛下废股肱,蔽耳目,塞谏诤,罪忠良。

欲令四海不言,万方钳口,可不谓也。

臣恐千秋万岁,说陛下不圣,笑陛下不明。臣所以急也。

当今天下求进之臣,智者不肯自言不肖,愚者不肯自言不贤。

故使贤愚混杂,善恶同群。真智真愚,何所分别?

取之则善恶进,舍之则贤愚退。

何不使至愚在野,至贤入仕?使疑天下食禄之家,

凡有八入。臣请为陛下数之:

节度使奏改,一入也。

用钱买官,二入也

诸色功优,三入也。

从武入文,四入也。

虚衔入仕,五入也。

改伪为真,六入也。

媚道求进,七入也。

无功授赏,八入也。

国有九破,陛下知之乎?

终年聚兵,一破也。

蛮夷炽兴,二破也。

权豪奢僭,三破也。

大将不朝,四破也。

广造佛寺,五破也。

贿赂公行,六破也。

长吏残暴,七破也。

赋役不等,八破也。

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

臣闻自古帝王,终日劝农,犹恐其饥;终日劝桑,犹恐其寒。

此辈不农不桑,坐食天下。

欲使天下之人尽为衣冠矣,天下之人尽为将士矣,举国之人尽为僧尼矣,举国之人尽为劫贼矣。

欲使谁人蚕桑乎?

今天下苍生,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

官吏苛刻,一苦也。

私债征夺,二苦也。

赋税繁多,三苦也。

所由乞敛,四苦也。

替逃人差科,五苦也。

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

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

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仍有五去。

势力侵夺,一去也。

奸吏隐欺,二去也。

破丁作兵,三去也。

降之为客,四去也。

避役出家,五去也。

人有五去而无一归,人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官有八入而无一成。

凡有三十余条。上古已来,未之有也。

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源;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

百姓有冤,诉于州县,州县不理;诉于宰相,宰相不理;诉于陛下,陛下不理。

何以归哉!

伏见蛮寇欺侵,神道逛我国家。

作亡命之魁渠,为逋逃之窟穴。

征兵五年,今日诛之,何见之晚也!

臣闻却似未终销兵于当时,本无而养兵,日为一作与乱臣张本也。

今不除其乱本,而除其乱苗。

士卒荡尽于中原,玉帛多亡于道路。

岭外仍令节度四面讨除。

苍生嗷嗷,何负陛下?

今行此讨罚,以为上策。

臣恐今年除一承嗣,明年又生一承嗣。

天下征战,未有了期,则祸难起于腹心,蜂虿生于手足。

陛下左右,无人敢言,但知润色美词,悦情畅志而己。

岂知千里零落,万里凋残者哉?

今国家狼戾一作狈如此,天下知之,陛下独不知之。

天下不敢言,臣独言之。

万死一生。臣死一介之命,救万人之命。臣今虽死,犹胜于生。

臣献策千条,未蒙一问。羁孤贫病,流落风尘。

眷恋朝廷,而不能去。

倘陛下览臣愚见,知臣愚忠,则理乱斯须,存亡瞬息。

太平之日,昭然目前,必也。

陛下不以万国为心,不以百姓为本。

臣当幸归沧海,葬江鱼之腹,不忍见国难危。

臣之愿毕矣。臣恳擗不胜痛切感惧之至。』

“又是一个想当忠臣的人!”李漼愤怒的将直谏书揉成一个纸团。

“陛下,刘允章以下犯上,当诛之!”韦保衡奏道。

“朕不能杀他!贬官也要让你这个宰相先弹劾,朕才能下贬书。”

韦保衡明白了,当即奏道:“陛下,刘允章妄谈朝政,乱百官之心,欺君犯上。臣请陛下将其贬职。”

“朕就贬他去岭南吧!”

法门寺有一高僧圆寂,留下佛骨舍利。李漼欲遣使相迎,王铎谏道:“昔日宪宗皇帝迎奉佛骨而崩,望陛下三思。”

李漼道:“宪宗死于迎奉骨事查无实据,朕生得见佛骨,死亦何恨?”遂让人去法门寺迎纳佛骨。此次迎纳佛骨,堪称盛况,史书载:“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花、幢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绣、珠翠。自京城至寺三百里间,道路车马,昼夜不绝。夏,四月,壬寅,佛骨至京师,导以禁军兵仗、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仪卫之盛,过于郊祀,元和之时不及远矣。富室夹道为彩楼及无遮会,竞为侈靡。上御安福门,降楼膜拜,流涕沾臆,赐僧及京城耆老尝见元和事者金帛。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出置安国崇化寺。宰相已下竞施金帛,不可胜纪。因下德音,降中外系囚。”

咸通十四年七月,李漼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有一个人穿着跟他一样的黄色圆领袍,那个人背对着他,他感到很奇怪,就上去察看。那知那个人突然转过头来,李漼吓得跪拜道:“父皇!”

原来那个人正是唐宣宗李忱,李忱上前打了李漼一巴掌。

“父皇为何打我?”李漼问道。

“一巴掌不够!朕给你两巴掌!”李漼的脸上又挨了几巴掌。

“你看看你治下的天下,朕好不容易开创大中之治的良好局面,却被你个败家子糟蹋成这样。”李忱怒气未消,当即拔出剑来要斩李漼。

李漼吓得拨腿就跑,“父皇饶命!父皇饶命!”

“陛下醒醒,你怎么了?”

李漼睁开眼睛,叫醒他的是淑妃。李漼被刚才的梦吓得魂不附体,躺在淑妃的怀中喘气。此后,李漼也因此大病,几天医治,都不见好。李漼深感自已大限将至,遂召文武百官来咸宁殿商议立新君之事。

李漼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

左右神策军中尉刘行深,韩文约二人道:普王李俨聪慧明敏,可立为君。

“就听两位爱卿的。”李漼说罢,便就闭上双眼断了气息。殿中的灯也被外来的风吹灭了。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十九日,李漼崩于咸宁殿,庙号懿宗,葬于简陵。

其子普王李俨改名李儇,于柩前继位,韩文约宣读遗诏。

诏曰:『朕祗事九庙,君临四海,夕惕如厉,宵分靡宁,必求政化之源,思建大中之道。至于怀柔夷貊,偃戢干戈,皆以德绥,亦自驯致,冀清净之为理,庶治平之可臻。自秋已来,忽尔婴疹,坐朝既阙,逾旬未瘳。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无验,以至弥留。呜呼!数哉有穷,圣贤之所必同,明于斯言,是为达节。载申顾命,式叶典谟。皇太子权勾当军国事俨,性禀宽和,生知忠孝,德苞睿哲,圣表徇齐,必能扬祖宗之重光,荷邦家之丕构。宜令所司具礼,于柩前即皇帝位。以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韦保衡摄冢宰。军国务殷,岂可久旷,况易月之制,行之自古,皇帝宜三日而听政,二十七日释服。诸道节度、观察、团练、防御等使,及监军、诸州刺史,受寄至重,并不得离任赴哀。文武常参官朝晡之临,十五举音。宫中当临者,非时无得擅哭。天下人吏百姓告哀后出临三日,皆释服,勿禁食肉、饮酒、婚姻、祭祀,释服之后无禁当举。薄葬之礼,宜遵汉魏之文。其山陵制度,切在俭约,并不得以金银锦绣文饰丧具。五坊鹰犬等,除搜狩外,余并解放。其医官段璲、赵玘、苻虔休、马及等并释放。咨尔将相卿士、中外臣僚,竭力尽忠,匡予令嗣,送往事居,无违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