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7432100000020

第20章 其他的安全危机与防范措施(2)

(2)碰碰车

李强的爸爸经常很忙,李强几乎过了一半,却很少见爸爸的面,更别提和爸爸一起玩耍了。爸爸为了弥补自己的内疚,就给了李强一些钱,让李强找同学去游乐场玩。李强一听就特别高兴,他很喜欢去游乐场,于是,他就找了好朋友萧明一起去玩。他们两个最爱玩的就是坐驾空车,于是到了游乐场以后就两人就迫不及待地一人乘上一辆车,沿着轨道向前开去。刚开不远,李强驾驶着车飞速往前冲的时候,“澎”的一声巨响,他的车头就撞上了萧明的车尾。毫无防备的萧明被撞出车外,从空中摔了下去,造成小腿骨折。治疗了很长时间以后才基本恢复正常。

其实游乐园里类似的危险游戏还有很多,比如过山车、荡龙舟、蹦极等等,这些都是安全隐患的所在。要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孩子真正玩得愉快、高兴呢?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选择经国家检测合格、比较安全、正规的游乐场。还要要求孩子在参与各种项目的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按有关的操作规定操参与高空项目活动时要系好安全带。参与带电项目活动时要听从指挥,按规定信号以防触电。参与转动性项目活动时,上下时要等活动器械停稳。不要在游乐场内打闹和开危险的玩笑。患病或身体不适时,不要勉强参加活动等,这些都是需要孩子的注意的。

总之,工作比较忙的父母在带孩子去游乐园玩是好事,但一定要让孩子玩的安全,这样才算是让孩子过了真正健康的。

燃放烟花爆竹要小心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大家都盼望过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尤其是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为了避免发生一些乐极生悲的意外事故,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节日安全,尤其是孩子在燃放烟花爆竹时的安全。

孩子们喜欢在春节燃放爆竹,然而,爆竹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欢乐,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特别是近几年,爆竹越做越大,爆竹的药由黑色火药变成了黄色炸药,造成的伤害更大更严重。尤其是孩子,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极差,更容易受到伤害。

爸爸妈妈带着小明回老家看外婆,小明特别高兴,因为城里几年前就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而外婆居住的乡下没有这种规定。小明心想,这次可以好好过过瘾,痛痛快快地放鞭炮了。除夕夜,小明和表弟拿着早已买好的各种爆竹,跑到门口的胡同放了起来。在点燃一支二踢脚时,由于爆竹本身的质量问题,没有升空,就在离他们一米远近的地方爆炸了。小明躲避及时,背过脸,没有受伤,而表弟的右手却被火药轻度灼伤,疼痛难忍,半个月后才痊愈。巨大的爆炸声还让小康和表弟严重耳鸣,好几天不舒服。

2001年春节时,河北一名10岁男孩燃放用烈性炸药制成的爆竹,右腹股沟部被炸伤,股神经完全毁损,右腿不能伸展,只能跛行。医院骨科为其施行了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总算没有落下残疾。2003年春节,南海市一名男孩用爆竹内的火药装入不锈钢管内,自制一大爆竹,引爆的时候一碎钢片插入心脏,导致死亡。这样的事故不是偶然,是在春节期间最容易出现的事故。尤其是有地区烟花爆竹解禁以后,父母就更应该注意了。

所以,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坚决不能让孩子独自燃放烟花爆竹,小孩燃放烟花爆竹,应有大人在旁看管,并阻止他们燃放危险性较大的品种及取出烟花爆竹内的火药做其他玩具。父母购买烟花爆竹时应注意:应该在公安部门特许的销售点购买正规产品,历年来均有因燃放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造成自身伤害的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产品药量过大,火药威力过猛,引线燃烧时间不稳定等。造成燃放者脸、手等暴露部位灼伤,炸伤手指,引起火灾事故等,教训十分深刻。特别值得提醒的是不要购买、燃放口径超过38毫米的小型礼花弹。这种产品是禁止向个人销售,也禁止个人燃放的。

在孩子燃放烟花爆竹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注意以下几点:不要在阳台、屋顶燃放,以免射入他人窗内或屋顶,引发火灾或造成他人伤害;不要在室内、电线下面、人员密集处以及草堆、工棚等易燃建筑物旁燃放爆竹;放升空烟花,不要横放或斜放,要防止其横向乱飞;爆竹燃放后,带火的纸屑被风吹到周围的可燃物上可能引起火灾,应注意观察,必要时用水浇灭;烟花鞭炮未燃放时,应存放在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若放置地方不当,受热或撞击、摩擦、压迫,极易爆炸起火;不要将烟花鞭炮拿在手里燃放,不要燃放引火捻过短的鞭炮,以免炸伤或烧伤手指。不要用烟花鞭炮打“火仗”,以免伤人。若点燃烟花鞭炮后没有炸响,不要急于上前查看,以免因各种原因延缓爆炸受到伤害。

凡此种种,不可不防。父母应引以为教训的是:送礼的时候不要送烟花爆竹,一旦发生爆炸伤害,自己感到内疚,对方也会有怨言,会伤害到朋友之间的感情。

网络安全要重视

1.学生上网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网络带给我们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1)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

(2)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问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3)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肯定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2.学生上网有哪些弊端

(1)危害身体

首先,长时间上网,对眼睛的损害非常大。另外,由于有些同学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上网时精神高度集中,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加之网吧内空气混浊,人口密度大,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着身体健康。我们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不知饥渴、不分昼夜地上网,其危害可想而知。

(2)滋生是非

进出网吧的大多是中小学生,小的几岁,大的十七八岁,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还有一类人,专门进网吧敲诈中小学生的钱,经常有打架斗殴的事件在网吧发生。有的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向未成年人提供饮食住宿,造成一些学生夜不归宿,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3)影响学业

学生一旦对上网痴迷,就容易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导致成绩直线下降。重庆有一位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大量缺课,以致多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退学。退学后的他不敢回家,每天跟随学生进出学校,睡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寒冷的冬天里连一床被子都没有,有段时间全靠卖毕业生留下的书和物品维持生活,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

这种因迷恋上网影响学业,甚至导致多门功课亮红灯的学生不在少数,可见学生对网吧痴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我们深夜或清晨从网吧里走出来时,通红的双眼、疲惫的心理让我们有多少精力去学习呢?

(4)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

(5)弱化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6)造成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

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7)心理损害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中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网络又是个繁杂的“社会”,我们上网要防止不良倾向的侵害。

(1)防止上网综合症

网络是个无限大的虚拟世界,中学生由于自控力差,对网络的迷恋程度会更高。心理咨询专家说,“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患病率正在上升,且治疗十分困难。

上网综合症发作时,患者全身打颤、痉挛、摔物品,同时表现为健忘、头痛、脾气暴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这些病人未上网时手指头会出现敲打键盘的动作甚至失去自制力,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上网综合症在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国内正在形成的中学生上网热,我们不要一味的追赶,而要具备一定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