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
7451800000018

第18章 深海擦险史话

浩瀚的海洋,不但给人们以广阔、美丽、宁静的感觉,它的惊涛骇浪,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海洋深处,还有一片神奇的世界,却鲜为人知。那里,丝毫没有光线,伸手不见五指,一向被认为是生物的荒漠,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开发的领域。正是这个神奇的世界,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探险家,想深入其中,探求它的奥秘,然而终因种种条件的限制,直到40年前才开始起步。

1960年1月23日,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和雅克·皮卡尔两人乘“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成功地下潜到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即位于西太平洋关岛附近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10916米的查林杰海渊,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比目鱼,从而证实在万米以下的深海底,同样有脊椎动物的生存。从那以后,深海探险活动一度处于沉寂状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深海探险近年来又开始活跃起来。1994年3月,日本的“海沟”号遥控潜水器再次潜入查林杰海渊,拍摄并传回了海洋深处生命的实时图像。而美国“深潜I”号的这次试验,是继此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深潜活动,被认为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

有着“水下飞机”美称的“深潜I”号潜水器,长4.17米,重1317千克,外形酷似一枚鱼雷。与普通潜水器相比,它无需使用压载箱就可以在水下作翻滚动作,宛若一架F一16战斗机在水下飞行,最高时速达15节。更为奇特的是,它不仅具有垂直下潜或上浮的能力,而且可以在海面上“飞行”,这是迄今其他潜水器无法比拟的。1997年它在美国蒙特雷湾水域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深潜试验。消息传出后,引起世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与此同时,更先进的“深潜I”号潜水器正在加紧研制。它将使用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开发的陶瓷技术,建造能承受20万吨水压的船体,其潜水深度更深,可以一直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世界上海洋最深之处。

20世纪发明的经过密封增压的潜水服,最大的潜水深度也不能超过439米。直到海洋学家巴顿发明了“深海球形潜水器”,科学家们才有可能向海底最深处发起挑战。

20世纪50年代末,巴顿和动物学家威廉·毕比曾乘坐自己发明的球形潜水器,在大西洋百慕大群岛附近海域进行深潜试验,创造了924米的当时深潜最高纪录。不过,这种潜水器的机动性较差,它只能垂直下潜,无法垂直上浮。

60年代初,“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问世,情况才有了很大改变,它创造了载人潜入海底最深处即10916米的世界纪录,从而向世人证明,人类既然有能力登上珠穆朗玛峰,也必然能征服最深的海渊。

“的里雅斯特”号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深海探险活动的开展。

1964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出“阿尔文”号三人潜水器。几年后,世界上第一只遥控潜水器研制成功。此后,前苏联、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出于军事或科研目的,竞相研制新型潜水器,这些潜水器上多数都装有先进的摄像投备、通讯设备和机械手等。如法国研制的一种名为ROV6000的有线控制不载人潜水器,可以对广泛的深海海域进行探索。这种潜水器用一根8500米的电动小吊车缆绳与地面相连,重约3.5吨,上面装有六个推进器和三架具有180。摄角的摄像机,能对海底深50米、宽100米的地带进行扫描、绘图和摄像;还能用来收集水流、采集岩石及松软沉积物的标本,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极宝贵的实物资料。

目前,世界各国已建成几十种水下装置和水下居住实验室,除用于水下生物观察、地质取样、环境观测等外,还可以用于水下深船打捞、水下工程、交通运载等。一些国家还进行了海底居住实验,人数为一人到多人,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我国也十分重视深海探测活

动。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研制的“6000米自动洋底探测系统”,1995年8月17日至9月1日在太平洋深海进行了实验,并获得成功,它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探测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潜水器技术的进步,开创了深海探险的新时代,深刻地改变了生物学、地质学和海洋学的研究面貌。

此外,由于电磁波在水中不易传播,因而陆地或海面船只与探测器之间的通信联络相当困难,探测器必须能高度“智能”和“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促进了自动化、计算机、水声、深潜、水动力、材料和能源等诸多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