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7453000000011

第11章 《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丛书总序(4)

建议根据以上全书及各章的中心,对导读作相应的调整、补充。

(具体意见略)

2011年3月24—25日

2.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上下工夫

——《小学生鲁迅读本》的审读意见(摘录)

第一篇里,集中了鲁迅最好的文字,要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上下工夫,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色彩(碧绿,紫红……)、声音(低吟,弹琴……)的描绘;《好的故事》对光、色、影的描绘,水的动态的描写;《社戏》对朦胧中色彩、声音、气味的描绘;《雪》里用“滋润美艳”概括南方的雪,用“如粉,如沙”来形容北方的雪,用“紫姜芽”来比喻孩子的手,以及对江南雪的色彩的描绘,又完全不同于百草园和河水的色彩。——这些都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目前的《读与思》偏于“思”即精神的引导,而对“读”即文字的引导却显得有些弱。这其实涉及鲁迅对小学生的意义的认识:鲁迅及这些名家不仅是精神的导师,他们的作品更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对这一点注意不够,似乎是整个读本的问题,看来只有等以后修订时再弥补了。现在还可以作一点可能范围的弥补。

这里的节选删去了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这样的表现他的不幸的内容,变成纯粹可笑的人,有点简单了。不如选读全文,并引导孩子注意孔乙己既“不幸”又“可笑”的两个侧面,还要引导学生注意酒客对孔乙己的态度,并启发学生: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不幸的人,你是怎样看待和对待他们的?

还是要选《阿Q正传》,但又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因此建议采取“摘选”的办法,并另加小标题,并按“只删不改不加”的原则处理。建议选如下片断:(1)《阿Q姓什么》(“我并不知道……谢了地保二百文钱”);(2)《阿Q没有家》(“阿Q没有家……阿Q很喜欢”)(这一段中谈及“行状”的两句话可删);(3)《阿Q的“精神胜利”》(现有的选文可以再延续到“放倒头睡着了”);(4)《阿Q和王胡打架》(“有一年春天……这才满足地去了”,后面补一句:“阿Q无可适从地站着”);(5)《阿Q被官府抓了》(“赵家遭抢之后……他才有些清醒了”);(6)《阿Q画圆圈》(“一个长衫人物拿了一张纸……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7)《阿Q喊“救命”》(“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篷的车……大约本来有时未免也要杀头的”,“‘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删去“看吴妈”那一段)——加上《阿Q正传》这些节选,《鲁迅读本》的篇幅和分量就够了。

《且读且思》第一段,建议改为引导学生讨论:阿Q是怎样一个人?依然是注意他“不幸”和“可笑”两个侧面,领会鲁迅对阿Q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