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7453000000009

第9章 《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丛书总序(2)

问题是,孩子能否接受,这也是许多教师与家长感到疑惑的。我们的这次编写实验,也正是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通过编写和教学实践,形成了四点认识。首先,我们发现,以鲁迅为代表的体现了五四新文化传统的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大师、名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对自然(动植物)生命和人的生命的大爱,对父母的永远的眷恋,对民间节日、风俗、艺术的亲和,对弱小者的同情,对生活的热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理想的追寻……都是和孩子的世界相通,而又升华到了一种生命和精神的高度;而他们的语言,都来自日常生活的口语,而又提炼成纯净而有味道的现代白话文,是孩子感到亲近,并乐于学习的。这精神与语言的两大特点,就使得孩子接受中国现代经典名著,具有了客观的可能性。其二,我们不能低估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对语言的敏感与接受潜力,是相当大的。一些孩子对大师、名家的作品望而生畏,其实是我们的教学不得法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小学生接受经典名著的主观条件也是有的。其三,当然不能否认,经典名著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我们看来,孩子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即所谓战胜拦路虎的过程。对现在颇为流行的快乐教育与阅读,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学习,尤其是经典名著的阅读,有如登山,只有竭尽全力,才能攀高峰而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其四,正因为这是攀高峰,就特别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恰当地掌握学习的高度与难度的分寸,如何从孩子的接受实际出发,帮助孩子逐渐接近大师名家,这都需要教学的智慧与艺术。这也是我们的这次编写实验最为用心、费力之处,在这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尝试,在范文的选择及其处理、编排(例如我们确定了只删不改的原则),《导读提示》和《读与思》的设计上,都下了工夫,力图在大师名家和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而且我们在编写和部分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如何进行经典名著教学的设想。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找到每一位大师名家的特点,及其和孩子的精神契合点,并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文本中;二是既要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填鸭式的强制灌输,和忽略教育的引导作用的儿童中心主义,都是我们所不赞同的。我们整套书的编写都力图贯彻这样两条教学原则,但也还需要经过以后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检验。

这套书也是献给家长的。我们注意到,许多小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很高的期待与不小的积极性,却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我们希望通过阅读经典名著的倡导,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参与孩子教育的途径,期待这套书能够成为家长和孩子课外共读的理想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