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里的提供劳务与上面所讲的是否是同一个概念,是否有重复核算的可能呢?答案是否定的。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的劳务成本是在生产产品(或商品)的过程中为生产车间提供的一项劳务,它不属于独立的提供劳务行为,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产品(或商品)等有关的劳务。例如,对外提供的加工劳务、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而提供的修理劳务等。而“劳务成本”科目核算的劳务一般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一项独立的劳务,它并不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不依附于某一产品或生产过程。如企业对外提供的装修劳务、与销售产品(商品)无关的运输劳务、为海外提供的劳务输出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劳务成本不包括企业接受的建造合同劳务所发生的成本。
企业应当设置“劳务成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本科目应当按照提供劳务种类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的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劳务成本,贷方反映企业结转的各项劳务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完成劳务的成本,或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时尚未结转的劳务成本。
劳务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企业发生各项劳务成本时,借记“劳务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企业(建造承包商)对外单位、专项工程等提供机械作业(包括运输设备)的成本,借记“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机械作业”科目;结转劳务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劳务成本”科目。
德国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
在美国成本会计(作业成本法等)面临困难的时候,人们发现德国的成本会计是一枝独秀。对此,美国会计界开始掀起学习德国成本会计的高潮。
德国最早的成本会计方法是成本位置核算法,该方法通常被分为三类,分别解答三个问题:①发生了哪些成本——成本种类核算;②这些成本发生在什么地方——成本位置核算;③这些成本是为谁发生的——成本承担者核算。成本位置的构造主要根据功能原则、责任原则等来进行,成本位置的多寡取决于企业的部门数,但是非常注意分类的科学性。即在分类时,一方面要尽可能广泛,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由过度细分带来的核算成本的提高。
对此,大致分为两个种类:一是根据其产生的效益种类分为主要成本位置(指所有与主要和直接为了销售的某些主要效益有关的核算区)和辅助成本位置(只产生间接效益)。后者又包括两类,分别是普通(一般)成本位置(为所有其他成本位置服务)和具体(附属)成本位置(只为某个最终成本位置服务)。二是按其继续核算的类型分为预备(非独立)成本位置和最终(独立)成本位置。前者的成本在分摊期结束后将被全部分摊完毕,后者的成本则直接加到成本承担者上。在成本位置核算法下,有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企业核算矩阵。该矩阵不仅反映了两种分类方法所分的成本位置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了成本分配的过程和结果。
受IMA协会主席怀特推荐的成本会计方法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它是由德国汽车工程师弗劳特(Flaut)创立的,可称为“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也可意译为“弹性分析成本计划与核算制”。它有类似作业成本法的地方,但更具自身特色。在GPK下,除了在该中心的成本必须是专为该中心的生产而引起的开支之外,还要求一个成本中心只能有一个经理,但一个经理可以负责若干个成本中心,并且特别强调一个成本中心内业务的同质性。因此,其成本中心的划分是按照组织/责任/分组归类的原则来确定的,比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中心划分来得更细致。在作业成本法下是一个经理人员只负责一个成本中心,但一个成本中心内可以包括几种作业,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费用在几种作业间分摊的情形。在GPK下,不仅这个问题可以避免,而且还按照成本中心建立预算和制定报表,这套程序与企业的整体组织活动结成一体,反映了一种整体的成本管理思想。
12.4 期间费用
1.期间费用核算的特点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它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与当期产品的管理和产品销售直接相关,而与产品的产量、产品的制造过程无直接关系,即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别其应归属的产品,因而不能列入产品制造成本,而在发生的当期从损益中扣除。期间费用包括直接从企业当期营业收入中扣除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由于当期的期间费用是全额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因而其发生额不会影响下一个会计期间。
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不同点如下。
①与生产产品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的发生是为了为生产产品提供正常的条件,加强对生产经营和销售的管理,而与产品的生产本身并不直接相关。产品成本是指明确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它们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产品中。
②与会计期间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只与费用发生的当期有关,不影响或不分摊到以后会计期间。在产品成本中,当期完工部分的产品成本当期转为产成品,未完工部分则结转到下一期继续加工,与前后会计期间都有联系。
③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直接列入当期利润表,抵扣当期损益。产品成本中已完工部分产品成本转为产成品,已销售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再转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也直接列入当期利润表,但是未销售的产成品和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都列入资产负债表。由于期间费用不能提供明确的未来收益,因此应按照谨慎性原则,对期间费用在其发生时立即确认。
2.销售费用的核算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通过“销售费用”账户核算,并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
期末,“销售费用”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
【例12-4】大华公司本月20日开出转账支票,以支付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2000元、保险费3000元,计5000元。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运输费2000
——保险费3000
贷:银行存款5000
3.管理费用的核算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通过“管理费用”账户核算,并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企业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纳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期末,“管理费用”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
【例12-5】本月3日,大华公司开出转账支票,支付业务招待费3000元。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例12-6】本月份,公司管理部门应负担的电话费为2500元。
借:管理费用——公司经费2500
贷:银行存款2500
【例12-7】根据有关规定,公司本月份应交纳排污费5000元,已经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借:管理费用——排污费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4.财务费用的核算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通过“财务费用”账户核算,并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等账户。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损益、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账户,贷记“财务费用”账户。期末,“财务费用”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
【例12-8】大华公司收到市建设银行的存款计息凭证,收到的存款利息为1000元。
借:银行存款1000
贷:财务费用——利息支出1000
【例12-9】大华公司开出转账支票,支付企业发行债券的印刷、手续费共计3800元。
借:财务费用——筹资费3800
贷:银行存款38005.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按《税法》计算的及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
企业发生的所得税费用,通过“所得税费用”账户核算,并按“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额,借记“所得税费用”账户(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
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公积”等账户;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企业应予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变动,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及有关账户。
期末,“所得税费用”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
某企业年营业额超过亿元,每年发生的修理费用也过千万,检查人员检查其2005年的“管理费用”账户,修理费用发生了450万元,2006年4月又发生修理费用150万元,核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发现150万元的凭证所附的清款单上注明是工程进度款。要求企业提供其他资料,并到对方单位取证,上述150万元修理费用实际上是工程项目的工程款,资本性的支出不应列入成本费用,且弄虚作假,除补交企业所得税和罚款外,对有关责任人也给予了一定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