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蓝染艺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7546500000014

第14章 技艺的流传与市场的开拓(9)

选择荷花被的图案由父母来决定,通过所选的图案来表达对女儿未来生活美满的期望与祝愿。陆春仙的这床荷花被图案主纹是中间的鱼戏莲的圆形适合纹样,圆形两侧辅纹为两个菱形,按照方胜纹形式样展开,菱形中间各有一人物,图案是同一花版对翻而成。人物左手持锤,右手握凿,开山采石,似有火星四溅。制作年代应在文革末期,设定图案应为“愚公移山”。这一时期荷花被的辅纹图案也并非完全是传统图案,上述官桥周章妹的儿子家里同一时期的荷花被就是飞马的图案,可见民间工匠在纹样的处理上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然而有趣的是陆春仙及家人坚持这个“愚公移山”图案是“麒麟送子”,说明民间纳祥祈福的潜意识是不受限于某种特定时代的图案式形式了,在她们的脑子里,只要在荷花被上出现的图形,都不出龙、凤、鲤鱼跳龙门、金鸡配凤凰、麒麟送子这些代表吉祥喜气的题材,也就合家欢喜,诸事如意了,与“愚公移山”何干呢?

陆春仙家里自己织布,自己染布,她记得当时染被的价格是2元一床,一床荷花被7.7元(时价鸡蛋5分一个),所以连布带染当时五元的本钱自己拿到金华卖可得3元毛利,别人上门收的就是1.5元毛利。这样的收入陆春仙现在都觉得很满意,但也承认很辛苦,因为除去花费的工钱和耗用的材料,还需步行上一天的路途,冒着投机倒把的罪名赶到金华集市才能卖得到这个价格。问及现在生意好坏,陆春仙也只是说生意是有的,只要想做,一定是做不完的,但实际情况是陆春仙现在已不再织、染布了,平日以养猪为主,织布也只是空闲下来才做的手工。陆春仙纺织一床荷花被一般耗时要3天,加工费在100多元。每天手工织布的产量只有一丈布,而一床荷花被要用的布量,照成本算要达到300元才能保本,这样算下来织布印染的利润也就很薄了。但是乡情尤在,有需要的乡里乡亲上门来,陆春仙还是会再把手艺用起来,因为当地的风俗至今依然保留着荷花被、蓝枕头、菱格包袱皮风俗,甚至现在黄田畈地区的婚俗更要求嫁女要有十床荷花被的嫁妆才有面子的情况,所以难怪陆春仙会说有干不完的活了。尽管如此,即使有乡亲上门定荷花被了,手工工价也不能收得太高。

地点、人物:磐安黄岩前村陈跃进

手艺传承方式:家传

传统意义上的植物染在东阳地区早就被化学染所取代,当地人并不清楚两者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只是用了“不流行”

一词来总结了植物染消失的原因。而正当人们还在习惯着使用化学染的时候,在东阳的南磐安县的山里有位民间艺人已经开始准备开始恢复植物染的工艺了,那个人叫陈跃进。

磐安以前隶属于东阳,二十年前划归磐安,沿着新开的公路进入大山,眼前风光变化无穷,本来一路应是清秀的景色,却正逢台风“莫拉克”从浙江中部掠过,一路走去风雨飘摇,山色也朦胧了许多,原本的苍翠的山峦此刻早已化成淋漓墨色,完全的一幅水墨画了,意境无穷。进山愈深,景致愈加秀美起来,远山深处雾气升腾。顺着沿山的公路,车行近一小时到了黄岩前村,村子是沿溪而建,迎坡而造。整个村子的建筑材料多是砖石混建,可见当年要在此建造一座房屋也是极其不易的,大多数的墙壁是没有粉灰的清水砖石墙,就地取材一定是大大减少了造房的成本。一个村里的老乡带着我们来到陈跃进的新屋。

陈跃进1953年出生,父亲解放前任教职,解放后因历史(党派)的原因,不允许再从事教职工作,迫于生计,回家后在东阳卢宅学了这门手艺。陈跃并不记得哪里有过植物染的工艺,他坦言自己没有用过这种方法染布,甚至他的父亲是否用过也没有这个印象。他自1976年从父亲学染布的手艺,至今将近三十年,一直都是用化学染,看来东阳的印染作坊之中用化学染已有很多年了。东阳地区印染作坊的生意主要不是用来市场销售,只是满足乡亲的婚俗需要。现在控制生育,家庭人口少了,自然对这些荷花被的需求也少了。

我们对陈跃进的访问缘起于一篇当地报纸对他的报导,报导说他有意愿恢复植物染的工艺。植物染是指利用蓝草的茎、叶提取色素作为为主要原料进行的印染,是我国传统染色工艺的主流。陈跃进知道桐乡乌镇那里有用植物染的染坊,并且这是一种天然无公害生态的印染方法,对农民身体也有好处,但他并不掌握这门蓝染技艺。

根据刘道广先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定义的前提条件是使用传统的工艺方法、传统工具与传统原材料三点,其中传统原材料最重要。那么可以看出陈跃进对自己印染的手艺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不论是出自他作为生产队长的觉悟,还是来自对传统工艺传承的责任感,都足以引起我的兴趣。

陈跃进的老屋,也就是他的染坊所在,推开房门,桌上、柜里堆满了染好的和没染好的布匹,生意想见不错。他拿出了一块刚染好的荷花被面,中间两只对应的展翅的凤凰,造型生动简洁,两头是对狮戏球,中间没有圆形的鱼戏莲纹样。

形式与东阳地区又有不同。凤凰图案撑满画面,花卉饱满有力,分出枝条围绕在凤凰周围,花朵形似荷花,但叶形偏小无荷叶特征;圆点铺底,两边菱格纹样,内有小花。从题材看似凤串牡丹,也许这是民间花版的改进吧,陈跃进染一床荷花被要用三天时间,最适合的染布时间是农历八月份,气温高,日照强,少雨有利于染晒,逢天好可以多染一些。自1976年起,陈跃进的印染生意一直没有间断过,问及现在经营状况如何,陈回答说,如果单纯靠印染的收入是够维护日常生活。当然陈跃进还有作为黄花前村村长这样一项日常的收入,生活算是不错的。据陈跃进说磐安上湖镇目前只有他一个在做,而且生意来源不仅是本地区,还有与其相邻的东阳黄田畈。因为黄田畈地区目前已没有专职的印染坊了。所以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接了来自黄田畈的近一百床被的定单了。

不过,陈跃进更加强调的是自己染布手艺好:“首先做这手艺要真心对待。还要对每块布的厚薄、疏密、温度控制好,还有花版的拼对与灰浆的配料都需要用心。”谈到花板,特别对花版的选用时,陈跃进表现出诸多无奈。因为花版一直是由独立的花版艺人进行制作销售的,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可以独立做花版的艺人已是寥寥无几,听说在东阳地区还有一位“独立制版人”。为了获得新的花版。陈跃进今年找过这个艺人几次商量,但都没有结果。原因有二:一、需要的人不多了,单做一两件不划算;二、做一次花版的工序繁杂,成本下不来。所以今年陈跃进仍然用的是前两年的已经明显残破的旧版,再做几床荷花被之后,估计这块花版也就不能再用了。以后怎么办?陈跃进根本找不到答案……地点、人物:南溪西坞村潘鸿寿

手艺传承方式:家传

潘鸿寿1957年出生。在陈跃进的帮助之下见到潘鸿寿,第一印象就是直爽,和大多数民间艺人一样,流露着对自己手艺生存现状的一种无奈的坦诚,他们一面要尽力地维护对这门手艺的尊重,同时又自觉到其前途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