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代性文化
7548500000039

第39章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秦、汉、魏飞晋、南北朝)(16)

道家的房中术包含许多长生之术,曹操作一首《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其中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名句,看来和他钻研房中术大有关系,但后人研究这首诗时多忽略了这一点。

曹操带头修习房中术,于是蝉中的官僚、贵族们纷纷效信,趋之若莺。曹圣在《典论》中生动地叙述了当时人们对此如疾如狂的情景:

颖川却俭能辟谷,饵伏苓;甘陵甘始名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初,俭至之所,伏苓价暴贵数倍。……后始来,众人无不鸥视狼顾,呼吸吐纳。……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奄竖真无事于斯术也。

在以上这段描述里,说到太监(寺人)也去学房中术,这岂非荒诞至极?其实,太监虽丧失了性功能,也许性心理需要仍旧存在,同时,因房中术是一种长生术,与“辟谷”、“行气“殊途同归,所以从这个角度去修习,还是可能的。

又如王莽“乃染其须发,进所征天下淑女,凡百二十人”。

在群臣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莽日与方士源群昭君等于后宫考验方术,纵淫乐焉。”

(3)不难看出,王莽和昭君等也是在搞房中术的性技巧、壮阳那一套。到了晋朝,宫廷中此风仍不衰,“孝武帝、会稽王道子及会稽世子元显等东晋当日皇帝之中心人物皆为天师道浸淫传染”。直到南朝,王室及宫廷中信奉者仍不乏其人。

当然,房中术的流行不仅限于宫延,当时在民间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东汉有个文学家张衡曾写过《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描写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后世评价很高,认为“丽而不淫”,“寄兴高远”,“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等等。

诗云: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系尝。

思为莞菊席,在下蔽遥床,

愿为罗余持,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提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肩,高下华灯光。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帐。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这是关于房中术早期情况的重要史料。在洞房中陈列着图,应该说这就是房中术的资料,而“素女“则是传世房中术着作中经常称引的人物,“轩皇“即黄帝,古代房中术着作中有不少素女和黄帝讨论房中术的记述。从《同声歌》看来,当时的房中术已普及到民间,以至新婚夫妻第一次性交都要以有关资料为指导了。可是,东汉的那位着有《论衡》的着名哲学家王充对房中术则持贬斥态度,他说“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从这段话中可以推断王充见到房中术着作,了解不少情况,又鉴于房中术流传较广,所以才大声疾呼地“批判“了。

三、王充论房事与优生

王充反对“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并不是因为他是个道学先生。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除了写作了那部名着《论衡》外,晚年还着有《养性书》十六篇,为我国最早的养生学专着之一,可惜已经失传了。

不过,他的养生思想还可见于《论衡》的若干篇中,在《气寿篇》、《命义篇》中,都有一些关于房事和优生的论述。例如: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何则?疏而气渥,子坚强;数而气薄,子软弱也。怀子而前已产子死,则谓所怀不活,名之曰“怀”,其意以为已产之子死,故感伤之,子失其性矣。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独先疾病,病独不治。百岁之命,是其正也;不能满百岁者,虽非正,犹为命也。

譬犹人形一丈,正形也,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姐为丈人,满丈者,失其正也;虽失其正,犹乃为形也。夫形不可以不满丈之故,谓之非形;犹命不可以不满百之故,谓之非命也。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禀受也。

传曰“说命有三: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

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古自至,故曰正命。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故曰随命。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于外而得凶祸,故曰遭命。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气之时,已得吉凶矣。……此谓三命,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故娃妇食免,子生缺唇。《月令》曰”是月也,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者,生子不备,必有大凶,痒、聋、政、盲、气遭胎伤,故受性狂悖。羊舌食我初生之地,声似针狼,长大性恶,被祸而死。在母身时,遭受此性,丹朱商君之类是也。性命在本,故《礼》有胎教之法:子在身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及长,置以贤师良辅,教君臣父子之道,贤不肖在此时矣。

受气时,母不谨慎,心妄虑邪,则子长大,狂悖不善,形体忍恶。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

在以上这些文字里,王充表达了以下论点:

第一,强弱寿夭,禀气使然。气,是万物的本源,万物都是禀气所生,人当然不例外。而这种决定人体生、长、壮、老、死的气,首先是禀受于父母的,父母之气,就是其下一代所禀之气。所以他说“禀气渥则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强弱寿夭,谓禀气渥薄也。”这是科学的遗传学论。

第二,子女禀气之时,正是父母交合之时,“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气之时,已得吉凶矣”。因此,从后代的健康考虑,也不能不讲究房中术。

第三,提出了。记》的胎教问题以及孩子成长时的教育问题,要从受孕时、受孕后、分娩后三个阶段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四,子女密生数育,则禀气薄,然“疏而气渥”,所以提出疏字稀生、少生优育之论。

第五,提到的“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这“五女”是包括素女、采女、玄女在内的五个有名的女性交导师,曾向黄帝传授性交技巧。从历史文献看,她们应是当时着名的女巫,对性修炼颇有研究。在《汉武帝杂全》中就提到传授性交技巧必须由女性担任,而且传授同性,一代一代传下去。”五女“中素女、采女、玄女是最有名的,她们的理论还被写成着作,流传后世。但是,王充对于这一套却持反对态度。他反对讲究性技巧而一味追求性的快乐,认为这“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对这个论点要加以分析。如果这意味着反对纵欲,则是正确的;如果只是强调性的生育功能而否定其欢乐作用,就不对了。

四、葛洪的《抱朴子》

在这个时期,对道家的房中术理论建树较大的当推晋朝的葛洪。他是个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他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也称葛仙翁,江苏句容人,少好神仙导养之法,毕生致力于房中养生之术和炼丹术的研究,晚年长期居于罗浮山炼丹,着有《抱朴子》内、外篇和《肘后救卒方》等书。据《隋书·经籍志》和《旧唐书·经籍志》记载,他曾撰写过《玉房秘术》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也载录《葛氏房中秘术》一卷,可见他曾写过房中术专着,可惜已经失传。

从目前可以看到的资料来分析,《抱朴子》是他的代表作。在《抱朴子内篇·遐览》里,不仅载录了大量古代的道家着作、医书和炼丹书,还收载了不少有关房中术的着作,如《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容成经》、《元阳子经》、《六阴玉女经》等。其中有的房中着作,后世已经失传,幸亏有《抱朴子内篇》的记载,人们才知道我国古代还有这些房中着作。

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大致有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强调了修习房中术的重要。在该书《至理篇》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然又宜知房中之术,所以尔者,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则行气难得力也。”

但是,他又反对过于夸大房中术的作用。在《抱朴子内篇》的《微旨篇》中说”或曰:‘闻房中之事,能尽其道者,可单行致神仙,并可移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官高迁,商贾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欧书妖妄过差之言,由于好事者增加润色,至令失实。或亦奸伪造作虚妄,以欺谊世人,隐藏端绪,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窥世利耳。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仙而能却祸致福乎?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纵情,咨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善求其术者,则能却走马以补脑,还阴丹以朱肠,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令人老有美色,终其所禀之天年。”葛洪在这里提出“阴阳之术”的作用,“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不故弄玄虚,还是很实事求是的。

他又认为,房中术的要旨在于“还精补脑”,这和历来的道家思想是一致的。在《抱朴子内篇》的《释滞篇》中指出:

“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损伤,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一事耳。此法乃真人00相传,本不书也,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窒阙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

葛洪把房中术与养生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认为善于养生是最为根本的。《抱朴子内篇》的《极言篇》指出”或问曰:‘所伤之者,岂非淫欲之间乎?抱朴子曰:‘亦何独斯哉?然长生之耍,在乎还年之道。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者也。若年尚少壮而知还年,服丹以补脑,采玉液于长谷者,不服药物,亦不失三百岁也,但不得仙耳。…..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也,谓久则寿损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惬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然后先将服草木以求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于此矣!”

五、《黄庭经》

《黄庭经》是我国气功养生学的经典着作,历来被方术之士奉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据说魏晋之际的南岳魏夫人华存从景林真人处取得秘藏草稿,撰为定本而流传于世;此书的作者还有说是杨恙或许谧的,均待进一步考证。

《黄庭经》分《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三种。它以七言韵语描述人身脏腑及其整体,言五脏六腑各有司主之神,且彼此相扶助,以存养丹田,保气炼精。所谓“黄庭”,是指人的整个形体之中的事,人体称“黄”,内中称“庭”,所以梁立子注曰:

黄者,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喻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也,内象喻即血肉筋骨脏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也,故曰内景也。

本书强调养生重在呼吸吐纳、气功修炼及服食药物,以保真元;于房中术之事则强调巩固精关,急守精室,节欲保精。

其具体内容如《黄庭外景经·长生章》云:

长生至慎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

寸田尺宅可理生,系子长留心安宁。

观志游神三奇灵,闲暇无事心太平。

以上阐述的是,道家炼功,应恬谈虚元,清心寡欲,故以保精节欲为首务,勿使其漏泄,则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为长生之本。

再如《黄庭内景经·琼室章》云: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郊邑,六龙散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灭。

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菁菁,气亡液漏非己形。

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浩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意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以上几段文字的大意也是说,如要探求长生之道,最要注意不要纵欲,即所谓“长生至慎房中急”。如果忽视这一点,许多病就会像“决海“一样泛滥,而且如“叶去树枯”,不是强健的原形了。因此,学道之人应该关闭六门情欲,运用精气神于三田,使内境不出,外境不人,恬淡无为,闭景内视.则可身心清静,泰然平安。

以上这些内容,都被收入《道藏》,宋人张君房也把它收入《云夏七竿》之中。

六、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是陶弘景,他是南朝齐、梁时的着名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他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溢贞白先生,是丹阳称陵(今江苏南京)人,曾拜齐左卫殿中将军,人梁后隐居句容茅山,开道教茅山宗,并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漫游于山水间,朝廷屡召不至。这个人博学多艺,着作很多,有《真话》、《效验方》、《太清草木集要》、《太清玉石丹药要集》、《药总诀》、《肘后百一方》、《本草经集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