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7550000000015

第15章 已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2)

4)深圳地铁消防设计研究

深圳地铁消防设计研究(2010-2011年)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中国科技大学火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家协作完成,2009年7月正式立项,2010年7月通过专家评审,并通过研究编制了《地铁工程烟气控制与人员疏散系统设计导则》和《地铁车站消防安全系统验收评定规程》、开发了新型热烟测试装置。本项目通过研究确定了深圳地铁典型火灾场景及功率,提出了对上盖物业的综合车辆段、地铁多线换乘站与综合交通枢纽的消防安全技术要求,提出了地铁列车火灾人员安全应急技术要求与策略,为地铁工程消防安全设计导则和地铁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验收评定规程的补充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地铁工程烟气控制与人员疏散系统设计导则》和《地铁车站消防安全系统验收评定规程》是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重要的设计技术标准和消防验收标准,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效益。

5)车场控制中心(DCC)

2号线车辆段/停车场创新建设车场控制中心(DCC),首次将传统的车辆段/停车场的行车调度控制、车辆检修管理和乘务出勤管理、通信、信号和轨行区(含试车线)电视监控、车载电视监控集成为统一的信息平台(DCC)。中心(DCC)设有DCC控制室、乘务出勤调度室、DCC设备室、交接班室等房间。配有智能化监控工作站、ATS工作站、信号联锁工作站、大显示屏、运营资产维护管理工作站、CCTV监视器、公务电话、调度电话、专用无线调度台、广播控制台、检修调度工作站、安防工作站、综合监控工作站等设备,可完成行车调度各功能、车辆检修调度各功能、乘务出勤调度各功能、大屏幕综合显示等功能。多专业共用一个控制中心,节约了土地和建筑费用,共用一个显示大屏,节约了大屏设备建设和运营使用费用;闭路电视视频信号集中共享,节约闭路电视建设和运营费用;其他系统设备、网络设备等接入大屏控制系统,资源和信息可以共享,避免设备重复设置,使协调沟通及时、准确,效率提高。不仅是车场运营管理中心,通过车地无线传输等技术,实现对在线车辆进行管理,也是全线车辆管理中心;通过车场及在线列车闭路电视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广播系统、通信及应急通信系统、信号系统、大屏幕等,可成为应急指挥中心。DCC控制中心能实时监控行驶车辆内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出迅速反应,以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够协助公安部门直接通过大屏幕调取视频信息,对取证、责任认定等起到协助作用,能有效提高列车安全防范、反恐水平;紧急情况时,在DCC控制中心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车辆信息,迅速制定相关决策,利于统一指挥,大幅度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水平。

2.5.7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

深圳市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的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对全市轨道交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指挥部下设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轨道办),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中日常事务的协调管理,行使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的职责。

为形成政府主导、多家竞争的良性发展机制,同时成立了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铁三号线公司)两家政府全资公司引进了港铁(深圳)有限公司,形成了三家地铁建设运营主体相互竞争,互相促进的局面。

在建设运营方面主要有3种模式。

1.政府直接投资模式

罗宝线、蛇口线、龙岗线工程为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其中罗宝线、蛇口线建设和运营单位为政府全资的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龙岗线建设和运营单位为政府全资的深圳市地铁三号线公司,资金采用政府投资和企业贷款方式筹措。建设单位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介入,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试运营和正式运营等全过程。

2.BOT模式

龙华线二期工程(少年宫-清湖)由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铁公司)承担建设。2004年,市政府积极探索推进地铁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化进程,引入港铁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地铁龙华线,双方签署了涉及龙华线市场化经营投资、建设、运营及沿线地块授权物业开发的一揽子BOT协议,后因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要求将沿线土地开发权补偿运营亏损方式,修改为现金直接补偿运营亏损方式。龙华线二期通车之日始,龙华线全线将由港铁公司统一运营,该公司拥有30年的特许经营权。在整个建设和经营期内,由香港地铁公司绝对控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运营期满,全部资产无偿移交深圳市政府。

3.BT模式

环中线工程通过招标和协议谈判方式引入了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BT方式带资建设。BT范围包括环中线工程的土建工程、常规安装和装修工程,是国内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BT项目。环中线的BT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的BT模式,是根据深圳地铁建设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投融资-建设-回报”创新BT模式,其中的“建设”又采用了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环中线既是深圳首例采用BT模式建设的特大型工程,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BT模式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BT方式对探索在大型市政工程建设中引入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促进地铁建设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5.8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

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31日,2009年易名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经营、开发和综合利用。

公司参股控股了市政设计院、深圳通公司、地铁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公司、厦深铁路广东公司等大铁项目。公司成立以来,在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好成绩。公司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投资控制良好,工程质量优良,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期工程克服技术难关,创造了“百货广场截桩”技术创新等国家级企业新纪录28项。

深圳地铁自主创新研发的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及智能收费管理系统为国家节约资金超过4亿元;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工业产品价值的跨越式提升,提高和促进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新纪录创新成就奖”、“深圳最受尊敬(最具影响力)企业”、“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四五普法先进单位”、“文明示范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集团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物业+运营”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课题荣获第16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铁魂”文化的塑造与践行获得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得“2010中国LED应用工程优秀奖”。2011年9月获得2010年度(第六届)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

按照深圳市政府关于加快深圳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工作部署,2011年4月11日召开了深圳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平台组建宣布大会,将市国资局持有的地铁三号线公司80%股权合并到地铁集团,组建集“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经营”五位一体的新的地铁集团公司,全面承担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和新线建设、运营、沿线物业经营和上盖空间开发等职能。

深圳市地铁三号线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现已发展成为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市属国有企业。地铁三号线公司发轫于地铁3号线的建设。为缩小与市内各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加速推动龙岗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龙岗区政府报请市政府同意,决定提前启动地铁3号线工程,并成立了地铁三号线公司,负责该线路的融资及建设管理工作。随着公司的发展,地铁三号线公司承担政府投资项目从最初的地铁3号线首期段和国道205深圳段改建工程两项,逐步增加到地铁3号线西延段、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布吉客运枢纽、轨道交通三期梅林线工程的建设管理任务,以及西丽线、12号线的前期工作等八项市重点工程,项目投资总额约450亿元(不含西丽线和12号线)。2009年2月,为协调全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市政府决定将地铁三号线公司纳入市属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体系。市区政府按照8∶2的股权比例履行出资人权利和义务,由市国资局代表市政府作为地铁三号线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努力践行节能、低碳的科学发展理念。地铁3号线工程及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多项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地下工程叠合结构自防水、地下车站设平坡、DC1500V三轨供电系统、UPS集中后备电源、国内首个双层车辆段等。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铁(深圳)公司)是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主要负责投资及建设深圳市轨道交通龙华线(4号线)二期项目,及运营龙华线全线30年。港铁(深圳)公司旨在用贴心的服务,连接和建设社区,为深圳市民提供安全及可靠的轨道交通运营,通过优秀的服务和品质,提高乘客的生活素质和出行体验。港铁公司成立于1975年,2007年与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更名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铁路系统,以其安全、可靠、卓越客户服务及高成本效率见长,日均载客量逾430万人次。港铁公司根植香港,走向国际;在中国内地及海外的业务持续拓展。中国内地项目延伸至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海外营运及维修业务延伸到伦敦、墨尔本、斯德哥尔摩、顾问服务遍及亚洲、中东、澳洲、欧洲等多个城市。作为CEPA正式实施以来深港两地的第一个大型基建工程,以及国内首个以“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投资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轨道交通龙华线(4号线)是深港两地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将为深圳带来快捷优质的轨道交通服务,更将进一步强化深港两地的紧密连通。

2.5.9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深圳地铁作为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

深圳地铁一期建设试运营于2006年6月30日结束,翌日起转入正式运营。龙华线福民-福田口岸站一段于2007年6月28日试运行,已投入运行的深圳地铁与香港的港铁东铁线均连接到罗湖口岸和福田口岸。

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受规模限制,未形成网络,难以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必须及时启动二期工程。2003年底,深圳市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0)》(即深圳市地铁二期工程)。

2005年起,深圳市轨道交通进入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主要有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的新建和续建工程,规划总里程156.6km,设有111座车站、108个区间,总投资概算约750亿元。

2010年起,地铁二期工程先后进入竣工验收,2010年12月28日,地铁蛇口线首建段与地铁龙岗线高架段开通试运营,至2011年6月底,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全面竣工,5条地铁线路全部开通试运营。2011年4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它提出了深圳市轨道交通的近期建设方案及远期线网方案,近期方案即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2011-2016)建设项目,2011年12月底轨道交通三期机场线前期工程开工。

随着深圳地铁的开通,深圳已成为中国继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及广州后第六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蛇口线、龙岗线、龙华线以及环中线,随着地铁二期的建成开通,深圳已经拥有约178km的地铁线网,线路里程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

2.5.10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1988年10月-1991年10月,深圳市有关部门先后完成了“轻轨交通预可行性研究”和“轻轨交通详细规划”研究报告。

1992年12月,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中标成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勘测设计总承包单位。

1993年1月-1993年4月,完成深圳机场-皇岗口岸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6年5月,完成深港、罗湖、皇岗、落马洲旅客过境轨道接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1号线、4号线作为深圳地铁的首期工程。

1998年4月2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向国务院就上述项目的立项提交请示报告,并由建设部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分别进行了审查和评估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