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方向为南进、北拓、西优、东控。近期向南发展,优先推进城市核心区和金凤区南部的建设,同时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兴庆区北部区域进行适度的建设与开发。远景中心城区重点向南北方向扩展,与德胜组团、望远组团和贺兰县城、永宁县城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格局。
3.银川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十二五”期间,银川市将形成市际轨道和城市轨道相互衔接的轨道交通系统。市际轨道连接主要城市、经济区和交通枢纽,城市轨道覆盖主要城区和商业区,连接重点区域。
银川市将规划建设银川-永宁-灵武-吴忠、银川-河东机场-宁东和银川-石嘴山3条市际轨道,以及灵武-宁东轻轨连接线,先行建设银川-永宁段和银川-机场段轨道。3条市际轨道和连接线建设完成后,银川周边80km内的主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均能用轻轨连接起来。
规划的城市轨道包括一条环城轨道、两条支线。其中,南支线通往客运枢纽,西支线连接西夏区。
环城轻轨是银川市主要的城市轻轨,从银川火车站开出,沿线有货运专线向南、向西行进至丽景街(胜利广场),再沿丽景街向北至贺兰山路,向西转沿贺兰山路至包兰铁路,向南回到银川火车站,全长27km。这条线环绕了银川市区主要区域,连接重要的商业区和行政、文化区。“十二五”期间,将先行建设火车站至胜利广场段,利用城市既有铁路货运专用线,将其改造为城市轻轨,并向东延伸。
“十二五”期间先行建设的还有南支线,南支线是银川轻轨的重要路段,将连通火车站与城市客运枢纽站。西支线是从环城轻轨西段引出,沿北京路向西连接西夏区的重要路段,全长7.5km,“十二五”以后开工建设。
4.18.3银川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银川的轨道交通从2009年开始酝酿,最初的计划是将银川市的农村干线公路新小线改造为轨道交通,但是经过前期调研及分析,此举造价高昂且得不偿失。2010年,为解决宁东基地10万员工的出行问题,满足首府日益增长的公务及商务出行需求,自治区计划开通从迎宾广场到宁东镇的轨道交通。经过专家论证,资金和客源成为两大难点。2011年8月8日银川市发改委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开通银川市城市轨道交通,但具体的开通线路及是否选择轻轨均在规划之中。
4.19包头
4.19.1包头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包头市已完成《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客流预测》、《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包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4个规划的编制。目前已启动《近期轨道线路工程方案研究》、《近期建设项目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建设规划投融资方案研究》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个支撑性文件的编制工作。
4.19.2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包头市城市概况
包头蒙语为“包克图”,原意为“有鹿的地方”,因此,包头也称鹿城。包头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靠蒙古国,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境内有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乌拉山(以昆都仑河为界),山峰平均海拔2000m,最高峰海拔2324m。全市由中部山岳地带、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3部分组成,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包头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09°50′~111°25′、北纬41°20′~42°40′,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景色宜人,气温适度。年均气温6.4℃,最低气温-31.4℃,最高气温38.4℃,年平均降雨量300mm。
包头城市建成区面积360km2,市中心区面积315km2,辖9个旗县区,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白云矿区、固阳县、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有蒙、汉、回、满等43个民族。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包头全市常住人口265.0364万人,市区人口209.4996万人。
包头市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享有“富饶的宝山”美誉的白云鄂博大型铁矿是世界罕见的以铁、稀土、铌为主的多金属共生矿,其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铌储量居全国首位,世界第二位。2011年,包头市生产总值达到3005.4亿元,同比增长15.5%。
2.包头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城市规划区面积由885km2增加至1901km2。
到2020年规划末期,市域总人口为340万人,城镇人口320万人,城市人口3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270万人,辅城人口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4.1%。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21.4km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9.04m2。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经济强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强化了“一市两城、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布局,突出山、城、河、绿的城市格局特色。
3.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从2010年开始,包头市全面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的编制、咨询和评审工作,线网规划远景5条线路,近期规划建设3条线路,形成“两纵两横”、4个枢纽点的轨道交通线网。远期增加4号线和5号线,形成双中心放射格局。同时研究BRT改造升级的时机与方案。力争2012年年底上报国务院审批。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可有力解决包头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生态条件,提高城市的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
4.20唐山
4.20.1唐山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唐山市轨道交通还处在规划阶段。
4.20.2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唐山市城市概况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部为着名的唐山湾),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极其重要的走廊。
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东经117°3′~119°19′,北纬38°55′~40°28′。唐山市辖6区6县并代管两个县级市,其中6区为:路北区、路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润区和丰南区,6县为唐海县、滦县、滦南县、玉田县、乐亭县和迁西县,代管的两市为遵化市与迁安市。
唐山市总面积17040km2。其中陆地总面积13472km2,唐山海域面积达3568km2。唐山市2011年人口近760万(其中市区人口420万)。唐山市作为少数民族散居城市,有满、回、蒙古等47个少数民族成分,有3个民族乡、2个少数民族占主体的镇、175个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26041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62%。
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42.4亿元,同比增长11.7%。全部财政收入由上年的439亿元跃升到555.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分别增长26.6%和30.5%,收入总量、增量继续稳居全省首位,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10.2%和46%,分别提高0.4个和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6.1亿元,增长6.2%,470个项目开工建设,120个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35.8亿元,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16.2亿元,增长17.6%。
2.唐山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确定6918km2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要合理确定唐山中心城区与曹妃甸城区的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县镇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10km2以内。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规划期内,唐山市域城镇将创建区域开放的发展格局,实施向沿海推进的战略,实施点轴开发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个城市密集区、两条以上城镇发展轴和4条一级城镇发展轴的局面。在轨道交通工程方面,2011年,石家庄、唐山市完成方案设计和论证;2012年,完成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报批工作;2013年,落实建设资金,完成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污水垃圾处理专项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提出。
3.唐山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2010年6月9日召开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调度会计划将轻轨建设列入唐山“十二五”规划,曹妃甸有望最先开工建设。
唐山城市总体规划已将轻轨建设列入市域综合交通规划,提出利用城市废旧铁路路基发展成为城市轻轨交通线路,可节约用地、节省投资、使修建轻轨交通减少地区动迁量。轻轨建设将由唐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规划,并列为“十二五”唐山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曹妃甸工业区至曹妃甸生态城段有望最先开工建设。
唐山市现有京山线和唐遵线均在城市腹地通过,可规划在此基础上修建轻轨。具体线路走向为:旧京山线部分:中心区-丰南区18km;中心区-古冶区25km。唐遵线:中心区-丰润区25km;同时考虑唐遵线和旧京山线交汇处引支线至唐山火车站。
4.20.3唐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10年6月9日,唐山轻轨建设列入“十二五”计划。
4.21海口
4.21.1海口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6月24日,海口市规划局组织召开《海口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单位评选会。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国务院批复的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目前,海口市政府正在开展海口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4.21.2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海口市城市概况
海口市位于海南省东北,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是海南省省会,东经110°10′~110°41′,北纬19°32′~20°05′,下辖4个市辖区:琼山区、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海口市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53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31km。人口约204.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占97.75%,其他民族占2.25%。
2011年海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404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71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44.4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75元,增长17.7%。
2.海口城市总体规划
2011年5月,《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国务院批复,海口市城市陆地规划总面积2304.84平方千米,设琼山、秀英、龙华、美兰4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