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0
7550300000041

第41章 尚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2)

3.乌鲁木齐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

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与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城区发展方向一致,即南控北扩、东延西进,加强中心城区与米东区、头屯河区两个城市副中心的联系;控制中心城区的规模。主城区是线网规划的重点,骨架线网既要符合城区发展的3条轴线、追求客流主导方向,同时沟通外围区与核心区、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通过对区域中心城市的远景规模、空间结构和用地分布研究,按照“组团式多中心”、“一轴带两翼”的城市格局,结合沿城市发展轴向所形成的向心交通出行特征,构建了由7条线路组成的放射状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线路全长211.4km。其中,1、2、5号线为基本骨架线,3、4、6、7号线为辅助加密线,填补基本骨架线在城市中心区内的覆盖空缺、提高线网覆盖范围。主城核心区线网密度1.25km/平方千米,主城中心区线网密度0.52km/平方千米,主城外围区线网密度0.24km/平方千米。全线网共设车站127座,其中换乘站18座。

4.2.3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共规划有7条线路,总长度211.4km,本次建设规划拟先期实施其中的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规划长度76.8km。

1.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

起点位于主城区南部的三屯碑、南郊客运站,以地下线方式沿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南路、克拉玛依东、西路、友好北路北京路,之后连接机场。长26.5km,设站21座,线路南端设南郊停车场,北端设中营宫车辆段。

2.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

南起边防局,沿中环路、幸福路、人民路、黑龙江路、南昌南路、西过境路、高铁站、喀什西路、泰山路布设,长18.2km。设站14座,线路西端设地窝堡车辆段。

3.乌鲁木齐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

西起高铁片区,沿河南路、铁路局、汽车城、会展中心至七道湾。长15.2km,全部为地下线。设站11座。

4.2.4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2003年11月成立了乌鲁木齐市轻型轨道筹建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到2005年11月乌鲁木齐市批准了《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并成立了前期工作小组。

2006年7月,轨道交通前期领导小组邀请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国内顶级的轨道交通专家对乌鲁木齐市和乌昌地区的轨道交通工作做了考察和指导,并通过严谨的招标程序筛选,确定了轨道交通编制候选单位。2006年12月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2007年10月,《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咨询,并于2008年1月得到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的批准。结合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010年6月,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再次修编,2010年12月19日,乌鲁木齐市委2010年第16次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执行办公室”这一专门机构,同时启动了城轨集团公司的筹备工作。

4.2.5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介绍

根据市委2006年第18次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2006年底成立了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前期工作小组,负责乌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工作及前期立项等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乌市轨道交通及乌昌快轨交通建设项目,负责解决乌鲁木齐地区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010年12月19日,乌鲁木齐市委2010年第16次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执行办公室,下设综合计划科、总工办、项目前期科、规划研究室,负责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及建设、运营、管理工作。

4.2.6乌鲁木齐市轨道城市交通建设工作大事记

2002年6月,成立了以市建委、市规划局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工作小组,开展规划前期筹备工作。

2002年9月,正式启动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2003年11月,市政府批准成立乌鲁木齐轻型轨道交通筹建协调领导小组。

2004年9月,《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该项规划(修改完善后的)于2006年1月获得市规委会批准,完成了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的首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

2005年底,市政府成立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工作小组。

2006年3月22日,市委第5次常委会议研究了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工作小组《关于加快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工作的请示》,同意实施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2006年6月,市轨道交通前期领导小组邀请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国内轨道交通专家对乌鲁木齐市和乌昌地区做了考察和工作指导,并启动招标程序筛选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单位。

2006年11月24日,市委第18次常委会批准了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主编制人,正式启动“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市委2006年第18次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决定成立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前期工作小组,负责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工作及前期立项等工作。

2007年2月2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宣布成立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

2007年10月18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交通项目部组织专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进行咨询。

2008年1月,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最终报告)。

2008年8月,《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查稿)提交市人民政府审查。

2010年6月22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召开2010年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对08版轨道交通系列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

2010年11月25日,市委主要领导通过了轨道交通线网初步方案。

2010年12月19日,乌鲁木齐市委2010年第16次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执行办公室,下设综合计划科、总工办、项目前期科、规划研究室,负责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及建设、运营、管理工作。

2010年12月2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乌鲁木齐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专家咨询会。

4.3厦门

4.3.1厦门市2010年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规划编制目前已经完成,并已通过国家与省市专家论证,正在进行完善,近期可上报国家审批,轨道交通试验段有望明年动工建设。

4.3.2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厦门市城市概况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平方千米,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km,东西宽12.5km,面积约128.14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

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km,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2010年,厦门常住人口252万,近六成人口居住岛内。

2010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实现2053.74亿元,增速高达15.1%,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厦门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速分别为17.7%、17.0%、16.2%和15.1%,增速由年初的高位运行向趋于稳定发展。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00亿元、1026.86亿元和1003.88亿元,分别增长3.2%、20.4%和9.7%。2010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状态,不仅让厦门市财政收入突破了500亿元,达526.02亿元,也让百姓的“钱袋子”鼓了不少。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厦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3元,比上年增长12%。

2.厦门城市总体规划

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分近期(2000年)、远期(2010年)、远景三个阶段。城市规划区面积560平方千米,厦门将从“海岛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海湾城市”,远期城市面积将扩大到154平方千米以上,人口156万人左右,最终将建筑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厦门城市布局为“多核单中心组团式”结构,规划形成“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环西海域城市发展形态,以厦门本岛作为单一城市中心,组织岛外海沧、马銮、杏林、集美、同安等不同性质的功能组团。城市总体分为四大片区:本岛中心片区,包括中部新市区、南部旧城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港区、高科技工业区和东部前埔副中心;西片区包括新阳工业区、海沧新市区、南部工业区和海沧港区;北片区包括集美、杏林、同安组团;东片区包括马巷、新店、刘五店、大嶝岛,远景还包含金门岛等组团。

3.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厦门市轨道交通核心线网方案确定为由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市郊铁路组成。快轨1号线形成连接本岛-海沧、本岛-集美-同集带的轨道交通主干线路,加强海沧中心区与本岛各功能中心间的联系,为海沧组团的完善与开发提供交通保障条件;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向同集带地区扩展的引导作用;促进本岛城市功能的完善,带动旧城区改造;增强1号线沿线土地开发价值,形成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模式。快轨2号线是连接岛内各功能中心的骨干线路,沟通本岛的商业、旅游、行政、金融、文化等城市功能密集区,并集散出入岛轨道交通出行。市郊铁路利用鹰厦铁路富裕运能和相关设施改造,承担由杏林至厦门站、和平码头的轨道交通出行。

在核心线网基础上,远景轨道交通线网存在着西海域扩展模式和东海域、环同安湾扩展模式。对于远景线网的西海域扩展,增加连接集美、杏林、马銮新阳、海沧的快轨3号线。对于远景线网的东海域、环同安湾扩展,增加连接本岛、东海域、同集带的4号线。两种模式下具体的线路走向依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发展决策进行布局。依据马銮湾和杏林组团不同功能布局及土地利用,3号线在杏林-马銮-新阳段的走向呈现不同的布局方式。4号线的具体布局方式视东海域的发展模式及本岛东区开发策略决策。远景本岛东区用地布局和开发策略存在3种可能,其一是本岛东区的开发维持规划期的快轨1号线56.8km,快轨2号线17.6km,市郊铁路30.1km。

4.3.3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厦门市一共规划5条轨道交通线路,线网规模为181km。

1.厦门地铁1号线

1号线主要是连接海沧、本岛、集美与同安区,形成与城市主要发展方向相配合的轨道交通干线,起终点分别设于海沧和同安,规划线路总长度54.6km。该线路在本岛沿厦禾路-嘉禾路-福厦路走向,在湖里区向东通过高崎国际机场,沿集美大桥东侧进入集美组团,线路沿厦禾路向西,在第一码头处穿越西海域进入海沧新区。在另一个方向上,轨道交通线路经集美学村接入集美组团的中心区,沿同集路向北延伸至同安区,将同集发展轴通过轨道交通线路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同安区的北侧设置该线路的另一个起终点。

2.厦门地铁2号线

2号线是规划期和远景规划状态下的本岛区域线路,主要是加强本岛南部不同城市中心功能的联系,线路起终点分别设于厦大和黄厝,线路总长度为21.6km。该线路由黄厝沿环岛路向东接前埔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沿莲前东路向西,在洪文生活区附近与江头城市副中心相连接,线路向西沿湖滨北路一带联系体育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跨越员当湖,通过湖滨南路进入思明北路、思明南路旧城中心区,并延伸至厦大地区。

3.厦门地铁3号线

3号线主要是岛外各组团轨道交通联系的主干线,起终点分别设于海沧和集美,线路总长度为35.7km。

该线路由海沧生活区的南段起点,经海沧内湖的东侧联系主要商贸、生活区。沿蔡尖尾山隧道方向进入马銮组团的新阳片区,在新阳片区沿新十一路向西连接马銮湾西端的商业、生活服务中心。线路向东由前场进入杏林组团,连接杏林规划铁路客站,经杏北生活区、集杏海堤进入集美组团,线路终点设于集美组团的北侧规划边缘,并在集美中心区形成与1号线的岛外大型换乘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