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7554500000035

第35章 政制·吏制(7)

不久,商纣王怀疑周文王欲图谋商之天下。遂将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监狱里。于是姜尚、散宜生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献给纣王,赎出了文王。

文王归国,便与姜尚暗地里谋划如何倾覆商朝政权。为此,姜尚策划出许多兵家谋略和新奇妙计,由于这个原因,后人言及兵家权谋时都首推姜尚,于是,他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称鼻祖。

文王去世,武王即位。姜尚辅佐武王讨灭商纣,建立周朝。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在自己的封国,姜尚又开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顺应当地的习俗,简便周朝的繁文缛节。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是天下人来齐国的很多,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

在周成王时,管叔、蔡叔作乱,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叛乱,周王下令对姜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岭,北到无棣,无论是侯王还是伯男,若不服从,你都有权力征服他们。”从此,齐国成为大国,疆域日益广阔。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岁而卒,但葬地不详。

019周公是如何辅政的

周公,姓姬名旦,又名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史称周公。

周公先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亦是儒学奠基人,被尊为“元圣”,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两年后,武王病死,想传位给德才兼备的周公,周公涕泣不肯接受,乃由武王之子诵继位。姬诵年幼,政权由周公掌摄。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便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

周公奉成王之命,率军东征。经过三年苦战,收降了谋反的贵族,斩杀了管叔及武庚,蔡叔被流放。叛乱平定,也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周公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并实施封邦建国之策,加封武王的十几个兄弟和一些功臣为诸侯,使连成屏障捍卫周王室。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他还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其中,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等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王长大后,周公便还政退位,专心“制礼作乐”。周公死后,成王将他葬在毕邑文王墓旁,以示对他的无比尊重。

020管仲怎样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齐国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他是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名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分钱时管仲常常多取,鲍叔牙并不以为意,反而处处为他设想,一直都善待管仲。

后来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被囚而归齐。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使齐桓公完成霸业。

管仲主张选举贤能,赏罚分明。他在齐国的举贤制度中规定每年实行“三选”(即乡长所选,官长所选,公所訾相)。乡长所属中如果有贤德之人不报告,就是犯了“蔽贤”之罪。管仲自己带头执行尚贤政策,亲自推荐放牛出身的宁戚为大司田,成为齐桓公富国强兵的得力助手。

管仲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农战”。他认为,管理国家必须先从经济人手,只有仓库里装满了粮食,才能谈得上道德。他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同时他还主张发展官营煮盐冶铁,制造农具,铸造钱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还通过商人的经商活动,扩大交流,通货积财。

管仲重视商业,在淄博设立七处市场,为了吸引外来商人,还设立了七百处“女闾”,也就是妓院。所以,管仲也可以称为是中国官营妓院的始作俑者。清代褚人获《坚瓠续集》卷一记:“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

管仲为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还对军制进行了改革,在国都的十五个士乡中,实行军政合一的编制。同时,还对国都以外无权当兵的奴隶居住区的居民进行了类似的编制,从而改革了西周以来的旧军制,使齐国有了一支平时能生产,战时能打仗的强大军队。

齐国经过管仲五年的内部整理,于公元前618年时,已兵精粮足,成为中原各诸侯中的一个强国。于是他们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号,“挟天子之命以令诸侯”,终成春秋五霸之首。

021李斯推行过哪些措施强秦

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做过郡小吏,掌管文书,见到厕鼠与仓鼠的不同境遇,感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所在自处耳!”于是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战国末期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很快得到器重,任以为郎。后借机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深受秦王赏识,被擢为长史。

秦王接受李斯的建议,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收效甚著,遂拜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写下《谏逐客书》以期劝阻秦王,为秦王所采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更加受到重用,不久即官封廷尉。

在得到秦王重用后,李斯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辅佐秦王建立统一大业。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便相继吞并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李斯被升为丞相。

之后,为了巩固秦朝政权,李斯又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全国度量衡和货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秦始皇死后,赵高与胡亥、李斯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来,李斯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并夷三族。

022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起了哪些作用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一面躬耕读书,一面留心世事,伺机施展抱负,被时人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然后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再兴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此番谈话即著名的《隆中对》。刘备赞赏备至,心悦诚服。

从此,诸葛亮便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辅佐刘备称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联合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足之势,随即夺占荆、益二州。诸葛亮以功拜丞相,录尚书事。

刘备死后,诸葛亮继佐后主刘禅,封武乡侯,以丞相兼领益州牧,掌握蜀汉军国大事,他更加勤勉谨慎,持法谨严,赏罚必信,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派人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鼓励百姓种植棉桑,在汉中大兴屯田;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和抚”政策,改善和他们的关系,并派人到那里推广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西南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西南地区的统一。

此外,还注意保持蜀吴联盟,以维持三国鼎立的均势。经过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使一度民贫势弱的蜀汉终于成为“天府之国”。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出师表》,率军出驻汉中,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多因粮尽退军。十二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于八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世所钦仰,唐代杜甫《蜀相》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谓其传神写照。

023谢安在东晋政权中有哪些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