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7554500000060

第60章 文词·诗赋(11)

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几经波折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二人撕破桃花扇,出家遁入空门。

全剧在一派悲歌声中结束。《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和艺术结构上,在人物安排上,经过精心构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全剧以侯、李爱情为线索,组织多方面的社会矛盾,结构严整紧凑。曲辞亦流畅优美,富于文采而又适合于舞台表演。

027《牡丹亭》为何能在昆曲舞台上长盛不衰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者汤显祖,《牡丹亭》是他创作的“临川四梦”之一。全剧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剧中,少女杜丽娘,冲破约束,私自游园,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逝。

丽娘的父亲杜宝升官离任,在杜丽娘墓地造了一座梅花观。柳梦梅进京赴试,借宿在观中,正好在园内拾到杜丽娘的自画像,终于和画中人阴灵幽会。

柳梦梅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当时正逢金兵入侵,杜宝在淮安被围,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前去禀报还魂喜讯,不料反被杜宝囚禁。敌兵退去,柳梦梅以阶下囚一变而成状元,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他们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以圆满解决。

《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牡丹亭》以文辞典丽著称,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婉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牡丹亭》在昆曲舞台上保持着历久不衰的魅力。

028《金瓶梅》,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

《金瓶梅》,明代长篇小说,共100回,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兰陵今属山东枣庄,作者大约是山东人。

明代后期,统治阶级腐朽堕落,社会道德极端败坏,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揭露现实的腐朽和黑暗的小说,《金瓶梅》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书名从小说中西门庆的三个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西门庆私通潘金莲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暴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

西门庆原是个破落财主、生药铺老板,但他善于钻营,又巴结权贵,与宰相蔡京、和太尉、巡抚等大臣串通一气,狼狈为奸,作恶多端,他欺压人民的种种勾当,深刻地披露了市侩势力和封建统治机构互相勾结的罪恶行径和丑恶嘴脸,增强了作品批判的深刻性。

西门庆原有一妻二妾,又先后用不正当的方法谋取了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为妾,并和婢女春梅等发生淫乱关系。这些妻妾婢女间争宠吃醋、钩心斗角,互相陷害。这种错综复杂、矛盾尖锐的家庭关系,正是当时官宦、商人的富人家的真实写照。

一般认为,《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的。《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

作品语言流畅明快,描写细腻,人物塑造鲜明,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这部小说中淫秽内容描写太多,对后世的淫秽小说创作开了不良的先例,在很长时间内被列为“淫书”,使其美学价值受到严重损伤。

029《聊斋志异》,蒲松龄的孤愤之作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作者称此书是“孤愤”之作,深含“寄托”。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效仿之作。

030《儒林外史》,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外史》,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原本55回,其最末一回为后人伪作。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知,吴敬梓在49岁时,该书已脱稿,但是直到其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刻版问世。该刻本已失传。今通行的是五十六回刻本。

这部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作品,它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际上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以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

作者是通过对一系列书生及其活动的描述来体现主题的。比如,小说中的范进,是个屡考不中、年已过百的“花白胡须”的老童生,他侥幸中了举人,看到报帖,拍手发笑,跌昏在地,醒后爬起身来边笑边跑出门,原来他欢喜得发了疯。

再如,鲁编修的女儿与蘧公孙成婚后,鲁家小姐见到丈夫专好做诗、偏偏对八股文“不甚在行”,就愁眉苦脸,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年仅4岁的儿子身上,每天强迫孩子读书,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读书人神魂颠倒、追逐名利,可真正被科举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是什么样的呢?

小说中一个叫王惠的进士新任南昌知府,一到任就公开打听:“地方人情可还有什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什么通融?”他心中的“崇高信念”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除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外,作者还着力于描写在他周围的各色人物。小说不是一味地愤世嫉俗,在尖刻讽刺的同时,也歌颂了许多正直仁善的人物。通过人物之间的辐射,揭示了社会关系的本质,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也是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同时,他也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对以后的谴责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

031一“编”惊人的《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中国历代散文选本,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并经吴兴祚审定。他们本身没有功名,编选《古文观止》的初衷是想为初习写作的人提供一个好的范本。“观止”二字,出自《左氏传》:吴国公子季札云:“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即观赏到此为止,已尽善尽美。古文选本“观止”作名,意谓他们的选录内容都是古文精华。

《古文观止》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绝大多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收文共222篇,分为12卷。与《文选》以后的古文选本相比,它跨越的时代既广,卷帙又不甚繁,且文章体裁多样,较少偏见,可谓广收博采,繁简适中。

编排上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皆突出重点作家作品。由此可纵观古文发展之源流,也可参照分析作家之不同风格。体例方面不因循前人按文体分类之惯例,而是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入选的文章也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语言精练、篇幅短小。

需要说明的是,吴氏叔侄所处的时代,科举盛行。凡是考生都要会写“八股文”。“八股文”在语言、结构、文体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故《古文观止》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撰一本启蒙读物,殊不知,一“编”惊人,受到普遍欢迎,两个人借此而名留史册。

032“三言二拍”是哪些小说的合集

“三言二拍”不是一部书的名字,而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的合称。

所谓“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明代冯梦龙编著。“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人称“二拍”。共收有拟话本小说78种,“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可见,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但从总的艺术魅力来说,它比“三言”稍为逊色。

033《全元散曲》,一部元代散曲的总集

《全元散曲》是今人隋树森编的中国元代散曲总集。全书分上、下两册,收入自金代至元末明初散曲家213家,上起元好问,下迄元末明初汤式、谷子敬,此外,还包括元代和元末明初的无名氏作品;共收小令3800余首,套曲450余套,包括元代作者的散曲残句断语等。

该书以作家为经辑录作品,编排上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每一作家附有小传。对所收散曲作品,于曲尾注明出处。这部作品搜罗详备,作者不但仔细校阅了元、明两代的散曲总集和别集,并且遍阅了曲谱、曲话、文集、词集、词话、道藏及有关材料约一百一十种,尽量网罗、剔抉、校正、比对而成规模。

与此同时,作者还采用《小山乐府》、《笔花集》、《南北词广韵选》、残本《北宫词纪外集》等珍本,加以补充和校勘。对所收散曲,于曲尾注明出处,关于作者、异说、题目差异、字句不同等则附有比较详细的校勘记。因此,此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朝一代散曲创作概况,对于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34《古文辞类纂》为何被誉为“文章正宗”

《古文辞类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古文总集,由清代桐城派大家姚鼐编。此书74卷,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和源流,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为主,兼选先秦至清代知名作家的作品约七百篇,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三类。每类冠以小序,概述各类文体源流。

此书选文谨严,考核细致,是代表桐城派文学观点的一部古文选本,一度颇为流行,被誉为“文章正宗”、“阅此便知为文之门径”,并推荐为“人人必读之书”。清末王先谦、黎庶昌都先后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035《太平御览》是怎样的一部综合性类书

《太平御览》是一部综合性类书,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李钫等奉诏编纂。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因编于“太平兴国”年间,初名《太平总类》,太宗按日阅览,改题此名。

全书1000卷,分55部,每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共4558类。据书前“图书纲目”所载,引用图书1690种,连同杂书、诗、赋、铭、箴等,引书实用2579种。所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已失传,是保存古代佚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

此书体例是每条引证都先写书名,次录原文,按时间先后排列。不加己见。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小说和杂书引得很少。正文作大字,注文作双行小字,附于本句之下,较其他类书更为明晰。

作为按部依类检索古代资料的类书,该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编纂方面,该书体例时有失当,类目亦有重复,引用书名往往错乱。

036《永乐大典》,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成书于明代初期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共22211卷,11915册,总字数达3.7亿。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公元1404年十一月编成,朱棣赐名《文献大成》。不久,朱棣发现该书内容多有缺略,失于简单,下令重修,五年十一月(公元1407年)编纂完成,朱棣赐名《永乐大典》,并亲自作序。

《永乐大典》辑有上古至明初的图书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著作,汇集了当时的天下群书。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编排体例以《洪武正韵》为纲,按韵分列单字。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诗文词曲、奇闻异见等,都随字收载,检索非常方便。

这部巨大的《永乐大典》编成后,只缮写了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中。嘉靖末年,虽抄写成副本,而正本却杳如黄鹤,不知踪迹。副本《永乐大典》清代收藏不善,续有遗失;近代更是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现存北京图书馆的只有200多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