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到一个人的性取向时,往往总是把对象定义为异性,其实人们还忽略了另一种形态,那就是同性恋者。他们的性取向不是异性,而是同性,这种性心理目前还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
在精神医学上,心理学家一直将同性恋当作性变态来处理。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同性恋者对人权的争取,另方面经心理学家的研究,一般人对同性恋的偏见总算有了改变。美国精神医学会也在1980年出版的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内,将同性恋从心理疾病的名单中删除。不过,在我国,同性恋基本上还是个很忌讳的现象。
有这样一个案例。
某男,28岁,未婚,无精神病史和人格障碍史。他性格恬静,温顺少言,轻声细语,腼腆羞涩,步态忸怩,言谈举止状若少女,善画女性肖像,喜欢戏剧,喜欢扮演女角,惟妙惟肖,平时喜欢从事女工活,编织毛衣,浆洗衣服,做饭炒菜等。16岁开始喜欢接近外貌俊美、性格柔和的男同学,心里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喜爱感和舒适感,见女性则厌烦,退避三舍。每当思念所爱慕的男同学时便会神魂颠倒,坐立不安,辗转难眠,非见一面而后快,难于自制。一次深夜在家中,此种欲望萌发,克制不住,跑到学校敲开所爱慕男生的宿舍门,见面后说了几句话,感到莫大快慰,回家后便酣然入睡。一次突然发现对方与一女性接近,气愤忧伤交加,对那女性怒目相视。他自己否认有精神病或心理异常,承认有手淫习惯,宣称一辈子不和女性结婚。临床检查无异常体征。
心理学家指出,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的现象称为同性恋,其多见于未婚青少年,尤其是男性,西方国家多于东方国家。
关于同性恋的形成原因,心理学专家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由生理因素造成的,这种同性恋称为素质性同性恋;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这种同性恋称为境域性同性;最后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性倾向有双向发展的可能,同性恋的原因与异性恋的原因没有什么不同,两者同样都是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其差别只是选择对象的性别不同而已。
一个人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该怎么办呢?就目前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调整:
1.自尊自重,广交朋友
既不要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自责,也不要让这种“恋情”任意滋生泛滥。如果不顾一切地恋上某一同性,甚至与同性建立“恋爱”关系,确是一件很麻烦而危险的事,是你目前的成熟水平所难以承受的。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广交朋友,既有同性的,也有异性的。这不仅有助于冲淡你内心的矛盾,而且客观上也有助于维护自尊,不至于过早过重地受到心灵伤害。
2.查清原因,寻求对策
同性恋的形成,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情况比较复杂。建议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弄清自己之所以产生同性恋倾向的原因,并制订出相应的矫治措施。要指出的是,大多数同性恋的矫治将是比较长期的,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