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清风拂尘
7578500000037

第37章 传承与学养

——给儿子的信

今天我特意为你买了《灵飞经》小楷字帖和毛笔,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我又写了这封信。信用毛笔写在中国传统的八行笺上,我是有想法的。我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一个直观的感知。

现在,读书人已经很少用毛笔写字,也不用八行笺了。但是这些传统的文化用具,仍然让读书人有亲近感。它们就像人类的遗传基因~样,已经深深地融合在一代代读书人的血液之中。民族文化的精神,就是通过思想和实物不断地默化着传承。读书人的学养,就在这样的传承中逐渐地丰厚和升华。一代代的创造和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基点。我多次对你说要注意写字的问题,可是你一直不够重视。从现在的结果看,你不但写不好毛笔字,而且钢笔字也写得不怎么样。作为一个中国读书人,无论毛笔字还是钢笔字都应有所掌握,即使不想成为书法家,也要使自己所写的字尽可能地好看一些,不然,就难以称之为真正的读书人。也许我的这种看法有些片面,特别在信息风一样传播的今天,这种看法就更显得不适时宜,或者有些古旧了。但我仍然认为,汉字的书写是对读书人最起码的要求,也可以说是读书人的门面,是学养的外在表现。字写得如何,可以反映出一个读书人基本的学养和品性。你持不同的看法,我不强求。但是,我不赞同你所说电脑书写已经替代了笔的书写,电脑打印出来的东西比手写的工整好看这样的说法。虽然电脑使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迅速,但就书写而言,人的书写是无法替代的。它鲜明的个性是电脑无法比拟的,它所承载的汉民族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从早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时代的大篆,秦汉时期的小篆、隶书,直至随后的魏碑、行、楷,每一个时期文字书写形式的变化,都显现着一个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风尚。无疑,电脑书写也是文字书写形式的一种变化,而且是新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汉字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对汉字你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不能视而不见。在你快要上中学时,我让你学了一段时间的胡琴,目的是让你对民族音乐有一个初步了解,在两根弦奏出的音乐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某些内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涵养自己的学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可以说通过学习胡琴,你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丰厚了自己的学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也是传承的过程。常言道:“艺多不压人”,实际上说的是要有较为丰厚和宽阔的知识而,讲的是学无止境的道理。只有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人才会逐渐地厚实起来,才会有内涵。就会少些浮躁,多些沉稳和宁静。就不至于因知识面的狭窄闹出笑话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或俗气。

作为一个读书人,要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材中的那么一点知识。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是很不够的,它只是一门学问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因此,你要对学习有一个新的理解。特别作为一个理科学生,不仅仅要学好学校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而且一定要挤时间多看一些文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对其他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写也应该是你需要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作为一个读书人,学养是应该足够重视的问题。我这里所说的学养,是指学习和修养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学养却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学养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对历史、传统文化、自我认识和现实社会,有一个逐步的认知和思考。读书人不能停留在大概知道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只是一个识字人的水平上。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时下有一些自称为文化人的“知识分子”,已经蜕变为绣花枕头似的观赏品了。以现代和时尚所掩盖的蜕变,危害着中国文化的良性传承。当然,我不是说拒绝接受世界优秀的文化,我所说的是如何正视和继承,使我们民族的文化能够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不至于被外来的文化糟粕所侵蚀,甚至被污染。我期望你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学养的读书人。也许我对你要求的太多,也许我不适应或者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确实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太快了。然而必须明确的是,我们不但需要适应变化了时代,更重要的是需要正确地把握。谈到文化传承,要说的话很多,这封信就谈这些,有的问题待你回来后再谈。

希望你能认真地临习《灵飞经》这本字帖。这是很经典的小楷字帖,认真临习,你会从临习毛笔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气息,也会对提升你的学养有一定的帮助。临习的宣纸我给你准备了一点,写完后再买。毛笔在写之前要先用温水润开,墨汁兑点水写起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