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菲律宾民间文学
7603400000013

第13章 菲律宾民间故事(1)

菲律宾民间故事是菲律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极为生动有趣的方式反映了菲律宾各民族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内容,是民间津津乐道的口头传统。它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特质,是关于各个时期菲律宾文化的百科全书。在民间文学的学科理论中,民间故事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间故事指的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假想(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民间散文叙事作品的统称,可以泛指民间文学中大部分的作品;狭义上的民间故事则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门类,是区别于神话、传说的那些带有幻想色彩或现实性较强的口头创作故事。狭义上的民间故事通常可以分为现实性强的生活故事和幻想性强的魔法故事两大基本范畴。在对菲律宾民间故事进行具体分类时,同一个故事的内容,可能既是寓言,又是笑话,也是生活故事,还可能是动物故事;而同一个故事类型,也有不同的民间文学体裁来表达,既可以是神话,也可以是民间传说,还可以是民间故事。所以在沿用通常的民间故事分类体系考察菲律宾民间故事时,应避免一刀切式的区分,而且不应忽视不同民族之间民间故事的相似性。菲律宾民间故事按照内容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动物故事和寓言、魔法故事、生活故事、宗教教诲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和民间笑话,其中民间笑话主要是傻瓜故事。

(一)动物故事与寓言

动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早在各民族的神话中就已经出现了动物,神话中的英雄往往有动物的形象,或者能够和动物交流、交往,而那些动物也会有着人一样的行为和思想,甚至有时还具有人的形体。动物还与图腾、仪式等密不可分,对于上古先民有着实际的、重要的价值。把人的属性归于动物是一个世界性的、悠久的古老传统,所谓的“动物故事”可以视为是这一传统在民间故事中的反映,对于很多民族来说,动物故事都是最为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

菲律宾的动物故事中,动物被赋予了人类的特质,既展示了某些动物的聪明,又反衬其他动物的愚笨。菲律宾动物故事大多是双方对抗的机智故事或欺骗故事,最常见的类型是弱者凭着机智战胜强者,在叙事结构上也有常见的模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不少与其他国家的民间故事相似。当动物故事以一种公认的道德意义被讲述的时候,就成了寓言。寓言是深层次的动物故事,它与其他动物故事之间的区别在于道德意义和哲理寓意,寓言以教育意义为核心。在民间文学中,寓言可以与动物故事分开各成一类,但考虑到在菲律宾民间故事中,寓言的教量较少,所以和动物故事合二为一,在这里一起讨论。

“猴子和鳄鱼(乌龟)”故事是全世界分布广泛、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类型,在菲律宾也是最典型的动物机智故事之一。该故事类型发源于印度,在《佛本生故事》中的《鳄鱼本生》、《五卷书》中的《海怪和猴子》、汉传佛教的《佛本行集经》中的《虬与猕猴》、《生经》中的《佛说鳖猕猴经》中都曾出现过。它本是印度民间故事,后来被文人编入了《五卷书》,又被佛教徒附会到了《本生经》当中,并且开始通过印度文化向外传播,到了中国、东南亚等地区。《五卷书》在公元8世纪时被译成阿拉伯文本《卡里来和笛木乃》,《海怪和猴子》也就变成了阿拉伯人的《猴子和乌龟》,并通过阿拉伯文化进一步传播。该故事传入中国始于佛经翻译,公元280年西晋的竺法护翻译了《生经》,公元604年隋朝的阇那崛多翻译了《佛本行集经》。中国的新疆地区也有类似于《五卷书》中的该类故事,蒙古族和藏族亦有类似故事,朝鲜族故事中主人公换成了兔子和乌龟。菲律宾很多民族都有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它具体传入菲律宾的时间和情形已不可考,很可能是在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海岛地区的文化史背景下传入的。早在1889年,菲律宾的民族英雄、民俗学研究的先驱何塞·黎萨尔在伦敦发表了菲律宾与日本“猴子和乌龟”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论文。

菲律宾的“猴子和鳄鱼(乌龟)”故事中常见的一大类是机灵的猴子依靠聪明才智,欺骗了对方而成功逃脱,这里的欺骗者是猴子,受骗者总是鳄鱼,有时也会换成乌龟。猴子作为成功欺骗者的故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鳄鱼抓住了猴子的腿或脚掌,猴子说:“你抓住的其实是树根(或树枝)。”结果鳄鱼相信了,就把猴子放了。第二类:鳄鱼的妻子病了,只有吃了猴子的肝(或心、肺等)才能治愈。鳄鱼要背猴子过河,到了河中央,对猴子说要拿走它的肝。猴子回答说:“我把肝挂在树上了,先背我回去,我给你把它取下来。”鳄鱼就背着猴子回到岸上,猴子便趁机逃跑了。第三类:猴子要过河,但河里满是鳄鱼,它耍弄一大群鳄鱼,让它们聚集在一起,自己便踩着一条条鳄鱼的身子,安全地过了河。

菲律宾的“猴子和鳄鱼(乌龟)”故事还有另一大类,即猴子耍小聪明,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类型。这一类故事中由乌龟充当成功的欺骗者,最终猴子被愚弄,而且往往出现的都是乌龟而非鳄鱼。在比萨扬和他加禄地区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猴子和乌龟一起找到了一棵香蕉树,决定两人共享,便把树拦腰砍开,各自占有一半。猴子见香蕉树梢上枝繁叶茂,就要了上半部,把丑陋不堪的下半部树根给了乌龟。猴子要的树梢很快就死了,但乌龟的树根长了起来,又长成了大树,结了丰硕的果实。乌龟爬不上树采摘,猴子假装帮助乌龟,爬上树把香蕉全部摘了吃光,还将剥下来的皮扔给乌龟。乌龟很生气,便在树周围种了很多荆棘,或者是在树的周围打上了木桩。当猴子从树上下来的时候,便被扎伤,甚至是扎死。

接下来故事还会继续发展下去,演化出好几个各不相同的亚类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亚类型。第一种亚型:如果最初的猴子在下树的时候没有死,乌龟还会继续想办法捉弄它。继续发展下去有这么几种情况:1.乌龟骗猴子,让猴子和自己一样到河里游泳,让猴子溺水而亡,作为对猴子的惩罚;2.乌龟骗猴子说有种“国王的果实”非常好吃,其实那是种非常辣的辣椒,猴子贪心地吃了,结果猴子的嘴被辣坏了;3.乌龟骗猴子说有一种“国王的腰带”,系上后很漂亮,猴子就系上了,其实乌龟是拿了条蛇缠在猴子身上,结果猴子差点被蛇缠死;4.乌龟躲到椰壳下骗猴子,猴子发现乌龟在和它说话、嘲弄它,但是又看不到乌龟,便认为是自己的肚子在嘲笑他,便用石头砸自己肚子,把自己打死了;5.乌龟躲在河里,猴子便让一只大动物去把河水喝干以便抓住乌龟,但就在河水快被喝干的时候,乌龟找到了螃蟹,让螃蟹用钳子戳那只动物的肚子,水猛然又从大动物的肚子里流了出来,把猴子和那只动物都淹死了。

第二种亚型,虽然这只猴子在下树的时候被弄死了,乌龟还要继续捉弄或者对付其他的猴子。继续发展下去有这么几种情况:1.乌龟把猴子的肉晒干卖给了其他猴子,或者把死猴子身上某个部分分给其他猴子食用,后来其他猴子才被发现自己又一次被乌龟捉弄了。2.其他猴子复仇心切,他们成功地抓住了乌龟,要杀死他,乌龟骗猴子们说请把它淹死作为惩罚。结果乌龟不仅没有淹死,还抓到了一条鱼。猴子们很嫉妒,便在腰间系上石头潜到水里抓鱼,结果都淹死了。或者,其他猴子抓住了乌龟要杀死它,乌龟骗他们把自己扔回水里,乌龟到了河里后开始嘲笑这些猴子都犯了傻,猴子们很生气,又请来一只鹿把河水喝干,猴子们在鹿的肛门上接了根管子,但是一只鸟啄穿了管子,鹿肚子里的水又被放了出来了,结果猴子们都被淹死了。

菲律宾还有其他很多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启发人或者让人深省的动物故事和寓言。弱者可以凭借着智慧、团结等战胜强者是菲律宾动物故事中最常见的主题。菲律宾也有“龟兔赛跑”式的故事,不过故事的主角通常是蜗牛和鹿、水牛和蜗牛、马和蜗牛、乌龟和蜥蜴、猴子和蜗牛或者水牛和乌龟等。跑得慢的动物总是获胜,要么是发挥聪明才智,采用的技巧是安排自己的亲友在途中的各个接力点作为替身接应,自己则偷跑到终点守候;要么是通过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获胜。这一类故事的寓意在于宣扬弱者一方的坚忍不拔和团结合作精神,与此同时也讽刺了强者一方的傲慢自大态度。此外还有鸟儿之间的飞行竞赛,这种故事讲的是两只鸟儿相互争吵谁能够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就展开了比赛。有些故事中进行的是耐力赛,结果坚持不懈的鸟儿日夜不停地飞,终于飞到了天顶,赢得胜利;有的故事中进行的是负重比赛,背负上重物飞行,聪明的鸟儿选择背上盐,穿过大雨后,背上的盐就溶化了,鸟儿轻快地就飞到了,而愚蠢的鸟儿则选择背了棉花,棉花吸水之后让它沉重难负。也有故事是好几个动物联合起来,对抗非动物的人、巨人或者女巫等,最终小动物取得了胜利。比如莱特地区的一个故事中,小鸟、蚊子、螃蟹、臭虫和鳗鱼联合起来对抗巨人,这些动物藏在巨人的屋子的各个角落,臭虫躲在床上,蚊子躲在摇椅上,螃蟹躲在脸盆中,鸟儿躲在炉灰里,鳗鱼躲在扶梯上。它们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对付强大的巨人,最后巨人一脚踩在鳗鱼身上,就从高高的梯子上滑了下来,一下就摔死了。也有一些故事以反面教材的方式,讲述动物之间不能团结协作而导致失败的,宣扬的仍然是类似的主题。比如,鸟儿和猴子一起划船,船是用甘蔗或黄瓜做的,贪吃的猴子一边划一边啃船,结果最终船破了沉了,猴子被淹死了,鸟儿飞走了。

还有其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比如一则《马和水牛》的故事中,居心叵测的马对想偷懒的水牛说:“你工作太辛苦了,明天装病,主人就不会让你工作了。”水牛便听从了马的建议,在圈里装病不出工,结果马自食其果,主人让马代替水牛干了所有的活。还有一些动物故事,是由一系列小故事连环构成的。比如动物审判的故事中,讲述一只动物因某种罪行被带去见法官,在调查中连带出一系列的相关事件,直到最终发现真相。一则邦板牙地区的故事说道,鸟儿向动物们的法官西努库安(Sinukuan)告状,说青蛙夜里太吵闹了。西努库安在审判中发现,青蛙其实不是无缘无故地吵闹,而是在大声呼救,因为青蛙看到乌龟把房子背在自己背上,而乌龟这么做则是因为它看到萤火虫在玩火,萤火虫之所以玩火是因为要躲开蚊子,蚊子想用自己的尖刀刺它。最终找到了蚊子询问缘由,蚊子对自己携带尖刀说不上合适的原因,便被判对此事负责,被关了三天监禁,而此后声音也哑掉了,所以今天人们只能听到它嗡嗡的声音,而且它仍然会继续拿着刀来刺人。

(二)魔法故事

魔法故事,又称童话,代表了民间故事幻想性的趋向,它包含了一系列充满幻想性的母题或插曲,把听众引入到一个虚幻的空想世界,故事始终充满了奇异的色彩,其中出现的人物和地点有很多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很多国际性的魔法故事都能在菲律宾不同民族中找到相应的地方性文本。“灰姑娘”故事是最为著名的魔法故事之一,菲律宾的灰姑娘型故事通常讲述的是女主角被后母虐待,总是做一些苦活、累活、脏活。一些友善的朋友帮她完成了家务活,并帮她打扮得像公主一样美丽,来到教堂。她被一位国王看中,国王后来以试穿拖鞋的办法找到她,并和她结婚。这一世界著名的魔法故事在菲律宾,已和当地文化紧密结合、相互融合,已成为充满本土文化特色或者带有菲律宾天主教色彩的本地化了的民间故事。比如,帮助灰姑娘的人是她的教母,或者她的亲生母亲变成了螃蟹来帮助他,或者是鳄鱼、老太太、漂亮的女子等具有菲律宾特色的人物来帮助她。而且故事中灰姑娘的劳动通常都是在河边洗衣服,这是菲律宾农村少女在家中典型的劳作方式。在萨马岛(Samar)的版本中,灰姑娘还干舂米、杀猪等菲律宾当地人日常的苦活、累活。故事中的男主角也不总是国王或者王子,莱特岛的版本中就变成了当地最有钱人的儿子。男女主角的相遇也并不是在西方式的酒会上,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天主教的教堂里。这蕴涵着非常浓郁的菲律宾天主教文化特色。教堂与菲律宾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堂不仅是当地至关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还是人们日常聚会、交流沟通、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还有许多版本给灰姑娘故事添加上了续集。在他加禄故事中,灰姑娘与国王结婚之后,国王发现灰姑娘生了一条小狗。实际上,灰姑娘真正生下来的孩子被邪恶的继母及其帮凶调换成了小狗。虽然亲生子失踪了,但是国王最终还是认出了自己的亲生子,因为母亲在见到自己孩子时,就会流出乳汁。国王明白了事情经过,惩罚了继母等坏人。总之,各种各样的菲律宾本土文化要素以多种形式进入到这个国际性的魔法故事中,各个当地民族的创造力融入进来,使得故事已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菲律宾各民族自己的“灰姑娘”故事。